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2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1296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379篇
地质学   2935篇
海洋学   90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06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205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88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56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112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50年   4篇
  1949年   3篇
  1948年   3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6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大兴安岭南段二叠系大石寨组发育两套火山岩,即林西地区拉斑玄武岩系列的细碧-角斑岩类和大石寨地区钙碱性岩石系列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类。细碧岩的主元素以富铁为特征,成分类似于N-MORB,微量元素表现为岛弧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细碧岩类形成于大石寨裂陷槽强烈拉张的中心位置,是地幔源区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产生。大石寨地区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类的化学成分表现为大陆缘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点,形成于大石寨裂隙槽拉张中心以外的环境,是地幔物质较低程度部分熔融和地壳物质严重混染的产物。大石寨裂隙槽中火山岩的这种独特的成分和组合特点可能反映了裂隙槽的形成是一个快速而短暂的强烈拉张过程。  相似文献   
102.
峨眉山玄武岩的地幔热柱成因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根据峨眉山玄武岩的岩石组合、岩相学特征将峨眉火成岩省分为盐源-丽江岩区、攀西岩区、贵州高原岩区和松潘-甘孜岩区。通过对研究区二叠世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古地理环境的分析,对峨眉山玄武岩喷发与地幔热柱的关系及其火山喷发的大地构造背景进行了进一步系统归纳和总结。根据地层学关系大致确定峨眉山玄武岩的主喷发期是阳新世(中二叠)晚期-乐平世(晚二叠)早期,时限大致为259Ma-257Ma。峨眉山玄武岩微量元素地幔标准化曲线特征与OIB基本一致,反映出其成因与地幔热柱活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利用电子探针和激光探针剥蚀系统(LA-ICP-MS),对北羌塘新第三纪粗面玄武岩中的橄榄石主元素和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本区橄榄石Fo平均为88,属贵橄榄石种属。相对富集Ni、Co和重稀土,而强烈亏损轻稀土及Rb、Sr、Ba、Z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其稀土元素配分型配分型式与粗面玄武岩全岩稀土配分型式呈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104.
含油玄武岩中绿泥石的形成温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闵桥地区含油玄武岩中的绿泥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成因和形成温度,认为玄武岩中绿泥石有两种形成方式、五条形成途径:其一为蚀变演化,包括:火山玻璃、斜长石、辉石的蚀变,交代橄榄石斑晶,以及皂石的进一步演化;其二为沉淀结晶,包括从热液中直接沉淀生长和胶体溶液充填后的结晶。计算结果显示,蚀变演化形成的绿泥石,其形成温度为128-271℃;沉淀结晶形成的绿泥石,其形成温度为31-63℃。玄武岩中绿泥石形成温度与埋藏深度间没有明显的线性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本区玄武岩作为储油层,其进油时的温度为62-118℃,不超出48-137℃。  相似文献   
105.
It has long been debated that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belongs to the North China or Yangtze craton. In recent years, eastern China has been suggested, based on the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Phanerozoic ore and Mesozoic granitoid K-feldspar (revealing the crust Pb) in combination with Meso-Cenozoic basalts (revealing the mantle Pb), being divided into the North China and Yangtze Pb isotopic provinces, where the crust and mantle of the Yangtze craton are characterized by more radiogenic Pb. In this sense, previous researchers suggested that the pro-EW-trending Dabie crogenic belt with less radiogenic Pb in the crust was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craton. In this paper, however, the Late Cretaceous basalts in the central and southern parts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are characterized by some more radiogenic Pb (206Pb/204Pb=17.936−18.349,207Pb/204Pb=15.500−15.688,208Pb/204Pb=38.399−38.775) and a unique U-Th-Pb trace element system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Yangtze craton, showing that the Mesozoic mantle is of the Yangtze type. In addition, the decoupled 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between crust and mantle were considerably derived from their rheological inhomogeneity, implying a complicated evolution of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The study was fun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9794043) and the Open Laboratory of Constitution, Interaction and Dynamics of the Crust-Mantle System, China.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深圳市HB大道局部软基处理段沉管砂井法与换填法处理的技术经济比较,得出沉管砂井法优于换镇法,建议该段软基处理采用沉管砂井法。  相似文献   
107.
冯仲仁  朱瑞赓 《岩土力学》2002,23(2):225-227,245
首先介绍了中国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技术决策问题的研究现状,然后介绍了人工神经网络(ANN)BP模型和MATLAB神经网络工具箱(NNT)。最后以沪宁高速公路软基地质条件为实例,以MATLAB-NNT为工具,建立了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案的ANN决策模型,对所建立的ANN模型进行训练、回判和预测,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证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8.
甬-台-温高速公路真空-堆载联合预压软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真空预压技术在甬-台-温高速公路软基处理中的应用,根据其施工特点,将其发展为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第二代加同方法,即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方法,观测结果与处理效果均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可在类似工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9.
基于塑料排水板排水固结机理,利用编制的程序结合实例,计算了不同参数的塑料排水板在成层地基、多级等速加载情况下不同时间的固结度,对几种主要参数对固结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对相应参数的取值问题提出了优化意见.  相似文献   
110.
南海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基底断裂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南海海域主体可划分为南海北缘、中西沙、南沙南海海盆四块,各块具有明显不同的重磁场特征。反演得到的莫霍面总体趋势由陆向洋抬升,反映陆壳、拉伸陆壳、过渡壳、洋壳的分布。东沙高磁异常含一定的高频成份,与新生代玄武岩及中生代岩浆岩有关,而其低频成份可能反映了发育的下地壳高速层,南海海域断裂极为发育,可分为北东向断裂组、东西向断裂组、北西向断裂组和南北向断裂组,南海北缘、南缘均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与北西向张剪性、剪性断裂为主要格架,形成了、南北分带、东西分块”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