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8篇
  免费   233篇
  国内免费   297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762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347篇
海洋学   633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29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为了构建合理的四川暴雨致灾能力评估指数(简称:评估指数),本文对2008~2018年四川地区126次致灾性暴雨过程,选取刻画暴雨特征的8个降水量因子,利用总体主成分和阈值法确立因子的权重及阈值,由此建立了评估指数模型。经历史个例反演及预报个例的评估应用表明:(1)暴雨区域的平均雨量值,≥25mm/h的面积及大暴雨面积是影响四川暴雨致灾能力强弱的关键因子,利用主成分构建的评估指数较好的反映了历次暴雨过程的致灾能力,当指数达0.8以上时,一般对应着大型及以上暴雨灾害。(2)结合经济损失及气象灾害评估分级处置标准,将评估指数划为4个等级。基于此,利用每日08时和20时四川省气象台订正的0.05°×0.05°预报降水数据,输入评估指数模型计算未来3d的指数及对应的致灾能力落区等级空间分布。实际应用表明,评估指数模型对评估暴雨过程的整体致灾能力及具体的暴雨致灾能力落区等级分布有显著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82.
2017年7月25—30日,陕西省出现了一次大范围对流性降水天气过程,降水落区位于陕北和关中北部。强降水时段集中在7月25日晚到27日,具有累计雨量大、小时雨强大、范围广、极端性强、受灾严重、影响严重等特点,此次降雨过程为1961年以来最强暴雨过程,属特大型暴雨过程。针对本次过程,陕西省气象局预报预警准确、信息发布及时、决策服务到位、现场保障有力、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通力合作,决策材料获得陕西省委、省政府多位领导批示,为抗洪抢险、转移被困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气象保障。通过评估分析暴雨过程中预报预警、应急决策、信息发布等各环节的工作及成效,总结服务特点,以期为今后类似重大气象事件气象服务保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3.
利用2005-2016年青海高原地面观测、灾情和卫星云图等资料,对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天气进行筛选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类致灾性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1)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主要有雷暴、短时强降水、冰雹以及混合类四种,集中分布于高原东部。(2)地形对致灾性对流的落区、频次和强度起关键作用。雷暴多产生于山区,短时强降水和冰雹主要产生在迎风坡、河谷和地势较开阔的低地。其中,青东农区以混合类和冰雹居多,青南牧区以混合类居多,环湖与祁连地区和柴达木盆地以短时强降水居多。(3)近12 a青海高原致灾性对流整体呈波动式减少,2005-2010年(前期)致灾性对流日数和次数较多,2011-2016年(后期)显著减少,但不同类型年际变化特征略有差异。其中,冰雹和雷暴日数前期较大,后期显著减少;混合类和短时强降水日数无明显变化趋势,但前者年际波动幅度较后者大。(4)致灾性对流主要产生于5-9月,各类型均呈现典型的单峰型月分布,混合类和冰雹日数及次数的峰值均在8月,雷暴日数和次数的峰值均在6月,而短时强降水日数和次数的峰值分别在8月、7月。(5)致灾性对流集中产生于13:00至次日01:00,高峰时段(16:00-20:00)以冰雹和混合类居多,而夜间时段以短时强降水居多。  相似文献   
84.
潘劲松  周玲丽  陆玮  罗玲  翟国庆 《大气科学》2019,43(6):1399-1412
本文利用ERA-Interim 0.5°×0.5°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小时和分钟加密资料、风云2G(FY-2G)卫星红外云图及多普勒雷达和风廓线雷达资料对2015年路径高度相似的“苏迪罗”和“杜鹃”台风在浙江沿海引发的局地特大暴雨进行对比分析。这两次降水过程都是在台风减弱为热带低压甚至残压并深入内陆远离浙江沿海后发生的。结果表明,“苏迪罗”降水过程是由低层强东南和偏南急流长时间辐合加上有利地形共同作用导致的;经向环流背景下来自季风持续的水汽输送有利于“苏迪罗”维持较长的生命史和稳定的降水。“杜鹃”残压特大暴雨的触发系统则是高纬地面冷高压底部的东东北出流南下与“杜鹃”北象限的东东南风交汇形成的中尺度倒槽;纬向环流和强盛副热带高压造成的弱引导气流及夏季风南撤和低涡卷挟造成的水汽通道断裂是“杜鹃”登陆后快速减弱为残压和降水维持时间较短的原因。两次台风降水过程中均无外部动能输送和来自有效位能的动能转换。动能收支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中低层局地次网格运动间的能量转换、旋转风和散度风效应及下垫面的摩擦耗散。所以,虽然“杜鹃”的对流有效位能很小,但仍可造成强对流和特大暴雨。此外,降水过程中释放的凝结潜热造成的局地非绝热加热使气柱中显热能大量累积,促使地面中小尺度涡旋和倒槽不断加深,造成降水的增幅。  相似文献   
85.
一次“晴天霹雳”致死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7年广州从化地区一次"晴朗"天气下的闪电致死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这次事件是闪电首先击中一棵大树,然后击中附近人员头顶致死。根据目击者描述的时间和位置,利用闪电低频电场变化探测阵列的定位数据和广东电力等系统的雷电定位数据,结合广州番禺雷达观测资料,确定此事件是由一次含有7次回击的地闪过程的首次回击造成,其电流峰值强度为-30.9 kA。闪电起始于13.0 km高度的云内,经约600 ms云内发展过程后闪电通道从云体延伸出来,云砧区边缘(0 dBz)到回击点水平距离约300 m,降水区边缘(18 dBz)到回击点水平距离约1.8 km。使用雷击现场等效电路模型,计算旁络闪击空气击穿场强可击穿空气与人头部连接为通路,根据电路分流原理,如果雷电流击中13 m高的大树后流经到"跳点"(树干上方1/4)处后,则有13.2 kA雷电流直接闪击到受害者身上,同时还承受了78.3 kV跨步电压伤害,而距离雷击点10 m远的目击者仅承受1.3 kV跨步电压。   相似文献   
86.
风暴潮灾害成灾频率高、致灾强度大,是我国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浙江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是我国人口分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本文采用脆弱性曲线法开展了适用于风暴潮灾害的受灾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定量评估方法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舟山市普陀区,在验证模型可靠性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风暴潮重现期情景下的灾害损失定量评估。结果显示:受灾人口较多和直接经济损失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出现在舟山本岛的东南部区域,其中,工业仓储、住宅和交通用地更易受到风暴潮灾害的直接影响,损失值较大。定量评估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损失评估提供数据基础支持,可有效地支撑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87.
利用福建省2012-2017年闪电定位资料和雷灾资料,采用熵权综合评价模型,对福建省68个县市区域雷灾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闪电密度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闽中东部,各区域年平均密度值大部分在4次·km-2·a-1次以下,少部分地区高达8次·km-2·a-1次以上;闪电发生时间集中在6-8月;闪电强度区域分布均衡,强度值...  相似文献   
88.
针对浙江省"利奇马"台风灾情,基于NPP-VIIRS DNB夜光数据,首先采用统计量法辐射归一化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其次对于灾害前后数据进行分析利用差值计算获取灾害受影响区域与面积,基于此监测灾后恢复状况;最后根据灾损评估结合与ArcGIS Online相结合构建"利奇马"台风灾情可视化系统进行可视化表达,直观展示灾损情...  相似文献   
89.
风暴潮灾害是我国的主要海洋灾害之一,划定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对抵御和降低风暴潮灾害威胁,保护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易受温带和台风风暴潮共同侵袭的区域,分别考虑陆域部分和海域部分的特点,提出了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划定技术方法,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山东省寿光市作为研究区域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寿光市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集中分布在羊口镇和营里镇,总面积约为288.4 km2,其中陆域部分面积约为160.2 km2,海域部分面积约为128.2km2。文中提出的技术方法可为其他沿海县(市、区)划定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0.
近年来,每年都要召开一次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国土资源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在耕地保护、保障发展用地、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今年,国土资源部门还积极参与抗冰救灾,在灾后重建、恢复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