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21篇 |
免费 | 353篇 |
国内免费 | 2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5篇 |
大气科学 | 823篇 |
地球物理 | 113篇 |
地质学 | 373篇 |
海洋学 | 636篇 |
综合类 | 111篇 |
自然地理 | 1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55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103篇 |
2021年 | 86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84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46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03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95篇 |
2011年 | 107篇 |
2010年 | 132篇 |
2009年 | 122篇 |
2008年 | 140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70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61篇 |
2002年 | 80篇 |
2001年 | 59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38篇 |
1998年 | 53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37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2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黄河流域甘肃段是甘肃省地质灾害最为集中的区域。截止2019年底,查明地质灾害点共12829处,占全省灾害总量的70.83%。按照水系分布划分,以渭河流域、泾河流域、黄河干流流域最为发育,其他水系次之。依据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为永登—靖远等北部泥石流灾害为主的区段、中部崩塌滑坡泥石流集中区段、南部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区段和玛曲—碌曲地质灾害轻微发育区段。依据时间分布特征,具有2—5月冻融期、7—9月主汛期两个高发时段。地质灾害具有小灾巨损、群发巨损和链式巨损等致灾特征。单体灾害易形成巨大损失,降雨、地震引发的群发性地质灾害往往损失巨大,同时崩滑流阻断河道形成的堰塞湖风险也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132.
133.
在干旱少雨的山区开展小流域的暴雨山洪预报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对防灾减灾意义重大。2018年7月31日新疆哈密北部山区出现特大暴雨,发生罕见的山洪灾害,致使射月沟流域水库漫坝溃口,下游受灾严重。射月沟流域气象观测站点少且缺乏水文监测资料,为客观定量分析射月沟流域大暴雨面雨量、形成的洪水汇水量以及致灾水库过程。通过采用空间插值法和多源融合逐时降水资料(CMPAS)计算了射月沟水库上游面雨量并进行检验分析。根据不同面雨量驱动Floodarea模型得出射月沟水库上游累计汇水量,结果表明:多源融合降水产品估算所得最大洪峰流量和累计汇水量与水利部门事后调查数据较吻合,最大洪峰量为1 756 m3·s-1,精确性达到调查值的95%,射月沟水库上游暴雨山洪总量为2.64×107 m3,远超该水库的防洪库容和溢洪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34.
珠江口台风增水对热带气旋参数改变的反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计算,研究热带风暴中心气压下降示度、最大风速半径、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热带气旋登陆时的入射角、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度等参数改变条件下,珠江口5个测站风暴潮的变化,结果表明,各站的反响很不一致,在风暴潮预报中对地形的特点、热带气旋移动速度及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等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5.
136.
2006年夏季福建近海台风风暴潮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年夏季福建沿岸4个海洋观测站和福建近海5个潜标水位观测站的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在4个热带气旋影响下的福建近海风暴潮特征.结果表明:福建沿岸海域的台风风暴潮大小不完全取决于台风强弱,与大风半径关系密切.若台风大风区覆盖整个台湾海峡,福建沿岸海域增水都较大,比如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的大风区较大,由其引起厦门海洋观测站的最大增水高度达114em.0608号超强台风“桑美”和0609号强热带风暴“宝霞”双台风的大风区都比较小,由其引起的各测站增水相对也较小,增水高度最大的厦门海洋观测站只有52em.比较福建近海潜标水位观测站及其附近的海洋观测站采用11点(11h)滑动平均后的最大增水可知,福建近海潜标观测站台风增水高度(22~46cm)比沿岸海洋观测站的台风增水高度(62—73em)小40%左右.这表明台风增水有个向岸堆积的过程,即测站离岸越远,台风增水高度就越小.位于热带气旋(0605号台风“格关”)行进路径右侧的测站增水较大(平潭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49em,崇武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55em),位于热带风暴行进路径左侧的测站增水较小(东山海洋观测站极值增水高度为45cm).通过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引起的各测站增水滤除高频振荡后,福建沿岸海洋观测站最大增水高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崇武站(74orfl)、平潭站(73em)、厦门站(68om)、东山站(62cm),可见距离热带风暴中心越近(距离热带风暴中心从近到远依次为平潭、崇武、厦门、东山海洋观测站),增水高度越大,反之,增水高度越小.台湾海峡地形和福建沿岸海域地形容易出现双(多)增水峰现象.通过对各测站台风增水时间序列进行最大熵谱分析可知,热带气旋容易引起福建沿岸和近海各测站台风增水出现周期为12.0h的振荡. 相似文献
137.
138.
分别采用模式气压场及模式台风场计算气压分布及风速分布,采用地形拟合的sigma坐标水动力方程组及紊流方程建立了潮流、风暴潮耦合模型。三维水动力方程组通过分裂算子法与Casulli半隐式差分格式直接求解。在珠江口的极值流速计算中,先进行了南海北部的潮流、风暴潮耦合模拟,模拟水位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以六区域模拟结果为边界,采用嵌套网格方法,在珠江口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潮流、风暴潮耦合模拟。选用1968~1999年共65个影响工程区域的台风过程,计算出珠江口的海域年极值流速序列,分析了该海域多年一遇的极值流速分布。 相似文献
139.
140.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简称InSAR)是获取地表形变的重要手段,由于InSAR数据获取的限制和数据处理中产生的精度误差等问题,在地灾隐患识别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联合地质灾害本身进行分析。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InSAR技术与研究区孕灾背景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三峡库区巴东段的地灾隐患识别研究中。研究结果表明,使用ALOS-2 PALSAR雷达影像,应用时序InSAR技术得到了研究区的变形空间分布和变化速率,并结合研究区的孕灾背景,将易发性等级、坡度、工程岩组和是否与灾害目录重叠4个指标作为地灾隐患判别的指标,综合识别出19处疑似地灾隐患区,然后对疑似地灾隐患区进行了逐一野外核查,经验证地灾隐患识别成功率为78.9%。研究成果证明了将InSAR技术和孕灾背景相结合进行地灾隐患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可在区域灾害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