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8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1059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288篇
地质学   2613篇
海洋学   638篇
天文学   209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34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06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8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新安县孙坑铝土矿主要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中,矿石类型主要是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笔者通过在该区进行地质工作,对该地区铝土矿的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采取的铝土矿样品进行稀土元素测试分析,认为本区铝土矿的矿源物质主要来源于底板灰岩的风化碎屑.结合底板灰岩物质来源,表明铝土矿中的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962.
湘东金管冲铀矿床位于区域性NNE―NE主干断裂附近,主要赋存于丫江桥复式花岗岩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对矿区的岩体、岩脉、矿石进行主量、微量元素,硫、氢和氧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流体包体分析。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其次有部分源自岩体或地层;成矿流体富碱(Ca~(2+)、Na~+、K~+)和富挥发分(CO_2、H_2O)具有极强的渗透能力、萃取能力;铀沉淀于中—低温、弱碱偏中性、强还原的环境。铀矿的形成与定位与晚燕山期华南陆块拉张作用所形成的岩浆岩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3.
黑山梁钨钼矿床,位于甘肃北山北部,是近年在甘肃北山地区新发现的矿床。矿床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黄山—红石山—路井晚古生代陆内裂谷带北缘,处于红石山—黑鹰山断裂带中,钨钼矿化分布在扫子山组2段中的构造裂隙中,矿区圈出钨矿体148个、钼矿体4个,大致呈NEE向似层状、脉状分布,矿床的成因类型可能属中高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964.
渤海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河影响下的陆架边缘海沉积有机碳的分布和来源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于2012年5月采集了渤海海域的2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粒度组成、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木质素含量和稳定碳同位素丰度(δ13C)等参数,结合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三端元混合模型,定量研究了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分布和来源情况,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TOC含量为0.19%~0.81%,渤海中部泥质区站位(大于0.65%)明显高于其周围砂质区域站位(小于0.40%);TOC与黏土含量也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细颗粒沉积物容易富集有机碳。沉积有机碳的δ13C范围为-23.7‰~-21.8‰,显示沉积有机碳是海源和陆源有机碳的混合输入。木质素参数,如C/V、S/V和LPVI的数值范围显示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木质素主要来源于被子植物草本组织与木本组织的混合,同时有少量裸子植物的贡献。基于蒙特卡洛模拟的三端元混合模型显示研究区域沉积物中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海洋浮游植物,平均为64%,陆源有机碳中来自土壤的贡献最高(平均为27%),C3维管植物的贡献较少(平均为9%)。海洋浮游植物有机碳主要分布在渤海中部泥质区及离岸较远的区域,而土壤有机碳和C3维管植物有机碳则主要沉积在河口附近及近岸区,并可以离岸输运到较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965.
安徽庐江泥河铁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中生代火山岩盆地,受控于切穿至Moho面的罗河-缺口断裂,矿床具有典型玢岩型铁矿的特征。泥河铁矿床硬石膏-透辉石-磁铁矿阶段流体3He/4He=0.14~0.76Ra(平均0.3548Ra),40Ar/36Ar=262.2~364.9(平均299.3),δ18OSMOW=-2.16‰~5.04‰,δDSMOW=-40.7‰~-34.8‰;硬石膏-黄铁矿-磁铁矿阶段流体3He/4He=0.0108~0.1301Ra(平均0.0697Ra),40Ar/36Ar=221.4~401.4(平均315.1),δDSMOW=-31.8‰~-15.4‰,δ18OSMOW=-2.72‰~1.88‰;高岭石-硬石膏-石英-黄铁矿阶段流体3He/4He=0.0162~0.0223Ra(平均0.0193Ra),40Ar/36Ar=312.5~367.6(平均340.05),δDSMOW=-25‰~-8‰,δ18OSMOW=-6.59‰~-4.89‰。成矿流体的同位素特征显示,幔源流体可能参与了泥河铁矿床早期的成矿作用,后期改造型饱和大气降水逐步加入并占据成矿作用的主导地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强烈的壳幔相互作用,是形成区域巨量金属矿床的重要机制,区域的深大断裂构成了幔源岩浆、幔源物质参与浅部成矿的通道。  相似文献   
966.
走航式ADCP流量测验主要误差来源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政峰  席占平 《水文》2016,36(1):58-65
阐述了走航式ADCP流量测验误差的主要来源,针对ADCP应用中主要的技术环节,根据近几年国内外ADCP应用的实践经验及研究成果,探讨了减小走航式ADCP流量测验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967.
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multixenobiotic resistance mechanism,MXR)是在水生生物中广泛存在的1种对外源毒性物质的重要防御机制,其分子基础与哺乳动物细胞系的多药抗性机制非常相似,ABC(ATP binding cassette,ABC)转运蛋白超家族中的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参与并介导了该抗性机制。本文从P糖蛋白活性和组织分布,P糖蛋白的诱导和抑制,P糖蛋白的表达和调控,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中P糖蛋白的可能作用模式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异源物质存在条件下水生生物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中P糖蛋白的研究现状。大量研究表明,多型异源物质抗性机制是水生生物体的一个重要细胞防御机制。P糖蛋白作为能量依赖性的外排泵,通过水解ATP或与ATP结合将广谱的异源物质(如毒素、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泵出胞外或促进异源物质在特定的细胞或细胞器内滞留或隔离,从而防止异源物质与细胞内的靶分子结合,降低异源物质对细胞造成的伤害,提高生物体的抗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968.
介绍了运用TRIZ理论改进固体载体型元素提取器的过程。首先找出现有元素提取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理想解,再利用冲突矩阵提供的发明原理创新改进;改进后的球状元素提取器最大限度地扩展了其与周围土壤的接触面,更好地适应电场作用特性,为土壤中的电活动态物质进入提取器提供了更便捷、更广阔的通道,使得电提取作用过程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969.
为探讨新疆开都河流域水不同介质的来源及分布特征,检测了开都河流域水、土壤和表层沉积物样品中20种有机氯农药(OCPs)和16种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显示,OCPs和PAHs在水中的含量分别为42.5~62.5ng/L和29.4~454.3ng/L,在土壤中的含量分别为8.8~12.4ng/g和6.6~128.2ng/g,在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分别为6.6~13.7ng/g和20.8~491.0ng/g。空间分布上,开都河中游污染相对严重的土壤对应的周边河流沉积物也具有较高浓度的污染物,这种分布明显受人类活动影响,沿河道上游呈递增趋势,但总体上低于入湖口沉积物中的含量,表明博斯腾湖蓄积了来自周边的污染物。来源分析表明,开都河流域的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主要是历史残留,而入湖口区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新的DDTs,可能与湖泊沉积物被扰动引起的再悬浮释放有关。PAHs以低分子量组分为主,其高含量主要来自于木柴、煤等中低温燃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开都河流域土壤和沉积物中的OCPs和PAHs不存在显著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970.
书报述评     
《地质论评》1950,15(Z1):69-118
本文系英国笔石学家布尔曼氏用新法研究笔石之报告,为布氏十余年来之精心杰作。对笔石之构造,演化,分类及其亲属关系等,均有新见地,从此笔石之研究,已从描写阶段进入解剖阶段,堪称划时代之作品。全文共89页,43插图,10图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