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7篇
  免费   1010篇
  国内免费   1815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263篇
地球物理   635篇
地质学   5602篇
海洋学   778篇
天文学   210篇
综合类   381篇
自然地理   619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309篇
  2021年   306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10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319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29篇
  2007年   337篇
  2006年   328篇
  2005年   287篇
  2004年   246篇
  2003年   310篇
  2002年   311篇
  2001年   393篇
  2000年   240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223篇
  1996年   183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9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46年   5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粘性泥沙絮凝现象研究述评(1):絮凝机理与絮团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絮凝现象是河口海岸细颗粒粘性泥沙研究的关键问题,它影响到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乃至河口海岸地理或环境的演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对于粘性泥沙絮凝机理、絮凝影响因素及絮团沉降规律等还不是十分清楚。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细颗粒泥沙絮凝现象,特别是絮闭特性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评价了部分研究成果,指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2.
罗非鱼、南美白对虾对重金属富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广东省养殖的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及南美白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体内Pb、Cd、Hg、As 4种重金属富集及分布状况进行研究。比较了不同规格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体内重金属差异。分析重金属在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不同部位的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体内Pb、Cd、Hg、A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但含量均低于国家限定标准(NY5125-2002);其中Pb的含量最高,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体内Pb含量最高值分别为限量的39.32%和42.18%;重金属含量因其规格大小及部位而异,趋势为大规格样品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重金属含量在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体内的增长情况与其体重具有正相关性;罗非鱼内脏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肌肉组织,虾头为虾重金属富集的主要部位。  相似文献   
43.
在连云港近岸海域计算潮流场基础上建立拉格朗日余流模型,并对连云港市两大堤建成前后的拉格朗日余流变化进行了分析,且选择有代表性的排污口进行了数值跟踪。  相似文献   
44.
崂山花岗岩地区含锶、偏硅酸矿泉水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崂山花岗岩地区矿泉水的特征。指出其矿泉类型为含锶、偏硅酸型,并讨论了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45.
黄河口及渤海中南部沉积物工程特性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Kasten取样器从黄河口及渤海湾中南部海底沉积物中取样,对样品通过土工性质、微结构研究以及粘土矿物分析,阐明本研究区三维空间展布的海底沉积物形成机理及其工程地质规律,论证水动力作用和斜坡不稳定性对工程特性和微结构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6.
卜文瑞  石学法 《海洋科学》2001,25(11):13-15
生物在大洋多金属结核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早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Greenslate1974年;Dugolinsky等1977年已注意到生物参与了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在大洋铁锰矿床形成过程中 ,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死亡浮游生物在下沉过程中的氧化分解为海底铁锰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是成矿金属元素向海底富集的重要机制。生物的有机分解作用不仅向海底沉积物提供大量的微量金属元素 ,从而改变沉积物及孔隙水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和浓度 ,而且改变了海底的沉积环境 ,特别是氧化还原环境 [1]。好氧和厌氧细菌的活动营造…  相似文献   
47.
中国海洋天然活性物质开发新技术21世纪发展战略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宋金明 《海洋科学》2001,25(4):50-52
海洋天然活性物质是指海水、沉积物和在海洋环境生存的动植物体中所含有的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一般情况下则指海洋生物体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探索和发现这类物质,并扩大它的应用,在当今人类回归大自然的浪潮中,海洋天然活性物质的开发成了国际热点之一 [1~ 9]。本文在分析了国外的进展,我国的水平与差距后,提出了我国海洋天然活性物质开发新技术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8.
度量泥炭腐殖化度的一种简便方法:泥炭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度量泥炭腐殖化程度简便易得的指标——灰度。通过将同一剖面灰度测量结果与传统的腐殖化度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说明导致二者变化的因素大致相同。泥炭赋色物质鉴定的实验表明腐殖质含量变化是引起灰度在剖面上变化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论证了用灰度值作为泥炭腐殖化程度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9.
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肠道病原菌,感染宿主范围广。在水产养殖生物中,该菌是鱼类(鳗、鲇、鲆等)、两栖类(蛙)、爬行类(鳖、鳄鱼)的重要致病菌。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osis)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影响了养殖生物的健康并对水产养殖业危害巨大。随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性研究的深入,对该病原致病因子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研究发现一些胞外酶和毒素与细菌的致病过程有关,相关的致病因子有溶血素、软骨素醇、皮下坏死毒素、过氧化氢酶等。这些致病因子参与了细菌的黏附、定殖、侵袭和在宿主体内的繁殖和扩散过程。但从总体而言,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致病因子组成及其致病机制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最近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的致病因子——Ⅲ型分泌系统;迟缓爱德华氏菌的Ⅲ型分泌系统仅存在于致病菌株.而在非致病株中没有发现,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它的出现为人们对迟缓爱德华氏菌的致病性的了解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0.
秦皇岛昌黎黄金海岸的沙丘沉积和发育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昌黎黄金海岸长40km,分布1~1.5km宽的风成沙丘。主沙丘链高30~40m,顺岸线分布,与其斜交数列新月形横向沙丘链。沙丘以中细砂组成,分选极好,层理构造十分丰富。距今3~4ka以前,沙坝形成时就开始形成沙丘;1915年滦河新三角洲发育以来增加了风沙的输沙量,增高沙丘和扩宽了沙丘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