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177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44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21篇
自然地理   28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中国南海是世界上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位于印太交汇区的北端。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其生态环境极其复杂,使得南海海域的赤潮具有特殊性和典型性。近20年来,南海赤潮现象呈攀升态势,对水产养殖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危害。为了系统了解南海海域浮游植物,尤其是赤潮物种的种类组成、相对丰度及年际变化,本文对近30年间(1987—2018)南海海域涉及浮游植物调研的44个航次数据进行了统计和比较分析,共记录到500种浮游植物、65个鉴定到属的未定种和1个未定类的三深碎裂藻。其中,硅藻(289种和37个未定种)和甲藻(186种和21个未定种)占绝大多数,包括赤潮物种149种。其中大部分浮游植物尚未得到系统的分子鉴定。比较发现不同航次报道的物种数目相差较大,种类相似度不高,硅藻和甲藻的相对优势地位无明显演替现象。南海海域最常见的赤潮物种以硅藻为主,包括菱形海线藻、中肋骨条藻、洛氏角毛藻、尖刺拟菱形藻、柔弱拟菱形藻、球形棕囊藻、夜光藻和锥状斯氏藻。本文将为比较研究不同海域赤潮物种的生物多样性,解读宏基因组学及宏条形码分析结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2.
李林江  朱建荣 《海洋学报》2021,43(10):10-22
本文应用三维数值模式ECOM-si,研究冬季不同北风风速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和青草沙水库取水的影响。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北风驱动苏北高盐水向南往长江口输运,在埃克曼输运作用下,长江河口形成北港进南港出水平环流,加剧北港盐水入侵。在枯季平均径流(11 900 m3/s)条件下,当北风风速超过10 m/s,北港口门水通量朝陆净输运,当风速超过11 m/s,北港盐水倒灌至南港。无风时,北港半月平均盐度仅为0.97,北港口门半月平均水位仅为0.13 m;当风速增加到14 m/s时,盐度和水位分别增长到27.4和0.42 m。北风减少了青草沙水库的取水天数。无风时青草沙水库30 d内可取水天数共有29.7 d;当风速高于10 m/s,30 d内可取水天数降为0 d。北风风速增强能够显著增加北港盐水入侵,不利于青草沙水库取水。  相似文献   
163.
山东半岛海岸带资源开发方面三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海岸带陆海交互作用及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效应”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于2003年7月进行了一次自潍坊、烟台、威海、青岛至日照的环山东半岛考察。感受到那里海洋经济的蓬勃发展对海岸带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的三个问题——海水入侵的防治、海港资源开发、沿海地区采砂与海岸侵蚀,产生了深远影响。前两个问题中,得到了正面的启发与教益,后一个问题中见到了负面的教训,值得今后海洋开发与管理工作者思考、探索。今陈述于后,希望得到交流和指正。考察中,潍坊、烟台、荣成等市委、市政府和港务局、山东海化集团等…  相似文献   
164.
海岸带海水入侵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海岸带海水入侵问题一直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海水入侵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人为因素占较大比重。海水入侵的方式因地而异,孔隙水含水层海水入侵较为严重。在研究中突变界面模型和过渡带模型各有其实用性。其中过渡带模型更具有适用价值,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本文概述了海岸带海水入侵问题现状,系统地总结了海岸带海水入侵模型近4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困难,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5.
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采用样线法和样点法,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开展了鸟类调查,将调查结果与历史文献资料相结合,对在该湿地分布的鸟类进行了梳理和编目。研究结果显示,在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共记录13目28科77种鸟类,其中,有雀形目鸟类11科23种(占总物种数量的29.87%),有非雀形目鸟类17科54种(占总物种数量的70.13%);有水鸟6目10科35种,占记录的总物种数量的45.45%,其个体数量占全部调查鸟类总个体数量的93.07%;在77种鸟类中,有8种为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11种为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19年8月鸟类群落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2.67)和Pielou均匀度指数(0.51)都相对最大,即8月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水平相对较高。扎陵湖-鄂陵湖国际重要湿地是中亚鸟类迁徙路线上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停歇地,应该完善该湿地的鸟类监测与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166.
潍坊市北部的寿光、寒亭、昌邑等沿海地区,80年代初期就已形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漏斗,导致海咸水对淡水含水层的入侵.本文根据监测资料,对该区海咸水入侵发展现状、危害程度及形成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7.
叶海牛科(Phyllidiidae)是中国南海最常见的裸鳃类动物之一,但由于受关注度较低,中国有关该科分类学的研究较少。为了进一步补充国内叶海牛科的物种记录,本文通过形态学观察的方法,从2019—2021年采集自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23个叶海牛科标本中,鉴定出3属9种,包括1个新记录种——巴克尔乔小叶海牛(Phyllidiella backeljaui Dominguez, Quintas&Troncoso, 2007)。本文对该新记录种、月蓝叶海牛(Phyllidia picta Pruvot-Fol, 1957)、席琳类叶海牛(Phyllidiopsis shireenae Brunckhorst, 1990)和迷宫小叶海牛(Phyllidiella meandrina Pruvot-Fol, 1957)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中文新描述,支持将国内叶海牛科划分为叶海牛属(Phyllidia)、类叶海牛属(Phyllidiopsis)和小叶海牛属(Phyllidiella)3个属的观点。通过比较,对国内叶海牛科研究中存在的物种鉴定错误和同物异名问题分别进行了更正和处理,并修订了...  相似文献   
168.
城市公园中的水生植物景观营建与水生态修复是公园水环境治理的关注重点。在中国很多城市的公园水体中,人工种植了具有观赏性的外来物种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而水盾草生长范围的不断扩张对土著水生植物物种的存活、物种多样性和分布格局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影响水体的质量。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来控制水盾草的无序蔓延。然而,如何彻底解决水盾草的反复爆发问题,使水生生态系统受到的负面干扰最小,仍然是水盾草防控工作的难点。综合分析了水盾草的生理生态特性、入侵途径和生态危害,阐述了影响水盾草生物量的主要生物和生态环境因素等的研究进展;从园林景观营建过程与后期水体生态稳定性维护管理视角,结合水盾草生态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土著植物、附生藻类和生态环境中非生物因子进行综合生态调控的建议,以期解决上述难点问题,并且为稳定城市公园的水生植物景观和治理水盾草扩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9.
朱德煌 《湿地科学》2023,(5):681-688
开展植物化学计量研究对认知植物的生态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深圳市福田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土著物种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秋茄(Kandelia obovata)、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和外来物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海桑(Sonneratia caseolaris)为研究对象,研究5种物种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分析5种物种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与其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来物种无瓣海桑叶片中的全碳含量显著大于土著物种秋茄,而与其他2种土著物种无显著差异;2种外来物种叶片中的全氮含量都显著大于土著物种桐花树和秋茄,而与土著物种白骨壤无显著差异;2种外来物种叶片中的全磷含量都显著小于土著物种白骨壤,而与土著物种桐花树无显著差异;2种外来物种叶片中的全钾含量都显著大于土著物种桐花树和秋茄,而与土著物种白骨壤无显著差异;2种外来物种叶片的碳钾比、氮钾比和磷钾比都小于3种土著物种;5种物种叶片中的全钾含量的变异系数大于全碳、全氮和全磷含量的变异系数,5种物种叶片的碳钾比、氮钾比和磷钾比的变异系数都较大,2种外来...  相似文献   
170.
土壤是大气活性含氮化合物(N2O、NOx、HONO和NH3)的重要来源。这些含氮物种释放到大气中与一次污染物发生反应,对大气氧化性和污染物的生消起到重要作用。土壤释放这些大气活性含氮物种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过程,这些过程的反应物和反应产物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酸碱度、湿度、含水量等对这些含氮物种的释放量有重要影响。目前在量化上述活性含氮物种以及模拟评估土壤释放过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概括了目前国际上有关土壤释放上述活性含氮物种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指出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释放活性含氮物种的关键微观机理,揭示土壤释放过程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提高空气质量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