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8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37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勘探技术正走向成熟,成为一项经济有效的直接找油方法。探讨了油气微生物勘探指标的选择和甲烷氧化菌的研究方法,应用原位荧光杂交法分析了南海北部表层海水中甲烷氧化菌的丰度,结果发现每升海水中有3.59×104~7.45×106个甲烷氧化菌,并且海水中甲烷浓度与甲烷氧化菌丰度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达0.861,基于两个指标综合分析海洋油气藏的赋存可以提高指示精度。  相似文献   
302.
热泉热液系统金的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腾冲热海、硝塘和藏中羊八井、羊应乡等高温热田内金矿化体地质、地球化学、水化学、微生物和有机质的调查及生物功能实验研究,阐述了热泉热液的金矿化作用和成矿效应。金矿化发生在沸腾面以上非平衡条件和溶解金不饱和且不稳定的水热流体中,金主要富集在非晶质到结晶质的硫化物相中。沸泉、汽泉和热泉流体在升流带和地表泉塘中有不同的成矿效应和特征矿化体,反映了多种成矿作用。证实微生物尤其是嗜热硫酸盐还原菌是热液流体氧化还原作用和金硫化物析沉的内在的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303.
硫酸盐还原菌(SRB)分解硫酸盐矿物对C、S、Fe、Sr、Ba等元素的循环起着重要制约作用,二者相互作用机制的阐明具有重要的矿物学、地球化学及地质微生物学意义。通过设计厌氧实验,本文探讨了SRB与硬石膏的作用过程及机理。结果表明,较之无菌体系,SRB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EORP)显著降低;可挥发性硫(AVS)与蛋白质浓度则不断增大;硬石膏中总溶出硫含量增加;硬石膏表面SRB粘附位置出现明显溶蚀现象。分析表明SRB通过两种机制促进硬石膏分解:SRB还原代谢消耗溶解态SO42-,降低SO42-浓度,进而促使硬石膏持续溶解;SRB粘附于硬石膏表面,其自身及代谢产物通过络合硬石膏中的Ca加速矿物分解,此种机制在前人的研究中被普遍忽略,而通过此机制SRB亦可促进难溶硫酸盐(天青石、重晶石等)及铁氧化物的溶解,进而制约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304.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98711000009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Bauxite deposits are studied because of their economic value and because the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udy of paleoclimate and paleogeography of continents.They provide a rare record of the weathering and evolution of continental surfaces.Geomicrobiological analysis makes it possible to verify that microorganisms have played a critical role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bauxite with the possibility already intimated in previous studies.Ambient temperature,abundance of water,organic carbon and bioavailable iron and other metal substrates provide a suitable environment for microbes to inhabit.Thio-bacillus, Leptospirilum,Thermophilic bacteria and Heterotrophs have been shown to be able to oxidize ferrous iron and to reduce sulfate-generating sulfuric acid,which can accelerate the weathering of alumi-nosilicates and precipitation of iron oxyhydroxides.Microorganisms referred to the genus Bacillus can mediate the release of alkaline metals.Although the dissimilatory iron-reducing and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in bauxites have not yet been identified,some recorded authigenic carbonates and "bacteriopyrites" that appear to be unique in morphology and grain size might record microbial activity.Typical bauxite minerals such as gibbsite,kaolinite,covellite,galena,pyrite,zircon,calcium plagioclase,orthoclase, and albit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as part of an analysis of microbial mediation.The paleoecology of such bauxitic microorganisms inhabiting continental(sub) surfaces,revealed through geomicrobiolo-gical analysis,will add a further dimension to paleoclimatic and paleoenvironmental studies.  相似文献   
305.
土壤残油生物降解性与微生物活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广贺  张旭等 《地球科学》2002,27(2):181-185
利用色谱-质谱联机(GC/MS)、柱层析分析方法、浊度法和微生物脱氢酶法,确定土壤残油污染物的构成、油污土壤优势降解菌、残油降解过程中微生物活性及其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残留在淄河滩土层中的石油 烃类主要由沥表肝质、胶质构成,占总烃类的60%-80%,经过90d生物降解试验,残油降解率仅为20%,污染土层中的主要优势菌为球菌和杆菌,菌群鉴定为黄假单胞菌(Xanthonmonas)、芽孢杆菌(Bacillus )等。据微生物脱氢酶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结果,微生物脱氢酶活性变化可作为衡量微生物活性变化的 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06.
韦龙明 《沉积学报》1995,13(3):89-97
碳酸盐颗粒泥晶化由真菌类和藻类的穿孔所引起,颗粒泥晶化可划分为四个阶段6种类型,泥晶套和泥晶铸型分别代表泥晶化的成长、成熟阶段。丰富的泥晶化颗粒为浅滩标志;泥晶化的深度与沉积速度成反比;泥晶化均匀程度与颗粒翻转次数成正比;颗粒泥晶化类型组合与风暴沉积有关;暴露环境出现溶蚀孔洞或负鲕。菌藻的泥晶化作用可加速海水及成岩压实作用对颗粒的破碎和细化并产生内碎屑和灰泥;鲕粒泥晶化后转变为辐射鲕和假鲕。  相似文献   
307.
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一般具有低-中含蜡的特征,油源对比表明其生油岩为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下古生界海相干酪根主要由菌藻类无定形体组成,且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干酪根热解气相色谱分析表明,热解产物中nC+21具有较高的含量。结合原油的运移效应,从而可以建立海相原油之中含蜡的成因模式。该模式突破了较高含蜡量的原油只能来源于高等植物的传统观点,指出较高成熟度下的细菌母源是塔里木盆地海相原油含蜡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08.
西藏搭格架热泉型铯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时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文章在野外第四纪地质与地貌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搭格架矿床的地质特征,并以U系法的全溶法和等时线法为主要手段,查明了矿床的成矿时代。根据泉华在野外的分布特征,将其分为6套。第Ⅰ套为灰白色钙华;第Ⅱ~Ⅵ套为硅华,主要矿物为胶状和粒状蛋白石。硅华在长马曲河流阶地的位置分别为:第Ⅱ套,T5;第Ⅲ套,T4;第Ⅳ套,T3;第Ⅴ套,T2;第Ⅵ套,T2。泉华形成于5个阶段:403~202kaB.P.;99kaB.P.;39~25kaB.P.;17~4kaB.P.;现代。  相似文献   
309.
西藏谷露热泉型铯矿床年代学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露间歇喷泉位于西藏那曲地区那曲县谷露乡西北的桑曲西岸,海拔4700~4750m,现今仍在强烈活动中,其以硅华为主的泉华沉积形成了热泉型中型硅华铯矿床,属印度-亚洲陆陆碰撞效应的产物。本文根据野外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的系统调查研究,将硅华分为南、北两区共5套沉积。由泉胶砾岩组成的第Ⅰ套硅华下伏于南区大硅华台地之下,并越过桑曲而延伸至河东,构成倒数第二次冰期(爬然冰期)冰水沉积的基座。第Ⅱ套硅华组成南区的大硅华台地。由泉胶砾岩组成的第Ⅲ套硅华下伏于北区硅华台地之下,也越过桑曲延伸至河东,构成末次冰期(拉曲冰期)冰水沉积的基座。第Ⅳ套硅华构成北区硅华台地,已被一东西向小沟分为南、北两个小片,均由数列小的硅华锥组成。第Ⅴ套硅华则为现今仍在活动和堆积的硅华锥。根据9个样品的U系法测年结果,并参考野外地貌与第四纪地质的研究结果,可将这5套硅华的铯矿床的形成,划分为如下5个阶段:第1阶段虽暂缺年龄数据,但可按地貌部位和地层层序,判断其堆积于倒数第三次冰期(宁中冰期)以后,很可能为0.5~0.4MaBP之间的大间冰期早中期;第2阶段为0.38~0.25MaBP,相当于大间冰期晚期至爬然冰期早期;第3阶段为0.22MaBP前后的爬然冰期早期;第4阶段为108.6~17.2kaBP的晚更新世的末次间冰期晚期至拉曲冰期;第5阶段为5.3kaBP的全新世中期以来。由老到新,各期泉华的SiO2含量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而铯含量则呈升高趋势,是随着矿石中SiO2有序度的降低而其他成分被保留在晶格中所致。  相似文献   
310.
胡庆  沈俊  冯庆来 《沉积学报》2012,30(5):806-816
根据碳循环模式,通过无机碳和有机碳碳同位素记录,半定量-定量地计算了贵州新民剖面晚二叠世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同时结合表征古海洋初级生产力的疑源类、藻类与菌孢的丰度值,详细分析了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古海洋生产力与岩石中保存的残余TOC之间的耦合关系。该研究发现新民剖面晚二叠世初级生产力较有机碳埋藏分数forg对残余TOC的贡献更大。但这一结果仍需进一步论证:新民剖面和煤山剖面forg与δ13Ccarb的高度相关性暗示forg主要受控于δ13Ccarb,而在Kump碳循环模型中忽略了晚二叠世火山活动对无机碳同位素组成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