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46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126篇
海洋学   155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原有CHZ重力仪研制基础上,设计新一代海洋重力仪CHZ-Ⅱ并进行硬件搭建与测试。阐述了为CHZ-Ⅱ重力敏感结构设计的测试方案、实验过程及其结果分析,主要包括弹性系统的刚度、交叉耦合效应和漂移效应。实验表明,该结构在目前的测试内容下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13.
为进一步探究定南大湖湖沼晚冰期以来的水文特征及气候变化,对研究区K02钻孔的粒度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采用粒级-标准偏差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348个沉积样品提取了对环境变化比较敏感的三个粒级组分:0.6~7.1 μm(组分1),20~44.8 μm(组分2)和89.3~447.7 μm(组分3)。结合湖泊沉积物粒度一般分布规律,并根据敏感组分2和14C测年数据探讨了该区域近16 ka B.P.以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在过去的16 000年里,大湖地区的水文及气候变化可以分为4个阶段:1)在16.0~11.5 ka B.P.期间,气候总体偏冷干,敏感组分含量增降比较明显,能较好的对应老、中、新仙女木事件和B/A暖期;2)11.5~6.0 ka B.P.期间,大湖地区进入了湿润的全新世适宜期,敏感组分总体含量偏低;3)6.0~3.8 ka B.P.期间,敏感粒度组分含量迅速升高且波动较大,大湖湖沼地区进入一个相对干冷的时期;4)3.8 ka B.P.至今为第四阶段,敏感粒度组分含量总体偏低,考虑到人为干扰因素,暂不做详细讨论。通过对大湖地区水文状况的研究发现,大湖湖沼地区自晚冰期以来气候变化很不稳定。与格陵兰GISP 2冰芯、董哥洞D4石笋及其K02钻孔其他指标的记录对比可以发现,敏感组分2对仙女木、9.5 ka、8.2 ka等冷事件的记录更加明显,也说明了大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全球性,这种气候变化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优势面理论,采用优势指标法将敏感优势层分为3级,并确定了苏通大桥地基中的1粉砂层和7粉细砂层为敏感优势层。苏通大桥采用超长灌注桩基础,桩身全部置于土层中,敏感优势层的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桩基承载力问题、软土流变问题及砂土液化问题。本文研究认为,敏感优势层将导致桩基承载力的降低,敏感优势层的流变将影响基坑的稳定性,通过试验得到了土的流变模型参数。此外,敏感优势层皆为砂土层,在震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液化而丧失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考虑多因素影响的低渗气藏气井产能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低渗气藏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导致气水渗流特征较为复杂,传统意义上的经典渗流规律不再适用于低渗气藏。大量实验研究证实在低渗气藏生产过程中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和滑脱效应。目前,关于低渗气藏产能的研究中,大多都只考虑单一影响因素对气井产能的影响。鉴于此,建立了新的低渗气藏气井产能预测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及滑脱效应的影响,推导出了相应的气井产能方程。最后,应用新的产能预测方法对某低渗气藏气井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敏感因子是沉积环境演化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其提取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在海湾内应用成果相对较少。文章根据山东半岛威海湾WH-05岩心(钻探深度18.2 m)高分辨率(2 cm)粒度分析结果,采用基本端元模拟算法(BasEMMA)、粒级—标准偏差法和粒级旋转主成分分析法(V-PCA)提取了环境敏感因子,结合AMS14C数据,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环境敏感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其对季风强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8.4 ka B.P.以来威海湾沉积物类型均为粉砂,粉砂含量为主、黏土含量次之、砂含量较少,以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次之。BasEMMA和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的3个敏感粒级范围(2.6~11.0μm、31.3~63.4μm、256.9~500.0μm)总体一致,能较好地反映东亚季风长周期变化事件(8.4~6.5 ka B.P.东亚季风强度减弱;6.5 ka B.P.至今东亚季风强度增强);V-PCA提取的环境敏感因子,能较好地反映东亚季风短周期变化事件(如明清小冰期、西汉小冰期事件等)。以上三种方法提取的环境敏感因子指示了研究区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沉积环境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A modified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suitable for use in a seasonal forecast model, is presented. Thi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is an improvement of the mass flux convection scheme developed by Gregory and Rowntree (1989; 1990). This convection scheme uses a “bulk” cloud model to present an ensemble of convective clouds, and aims to represent shallow, deep, and mid-level convection. At present,this convection scheme is employed in the NCC T63L20 model (National Climate Center,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is scheme have revealed some deficiencies in the scheme,although to some extent, it improves the accuracy of the simulation. In order to alleviate the deficiencies and reflect the effect of cumulus convection in the actual atmosphere, the scheme is modified and improved.The improvements include (i) the full estim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large-scale convergence in the lower layer upon cumulus convection, (ii) the revision of the initial convective mass flux, and (iii) the regulation of convective-scale downdrafts. 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btained by using the original model and the modified one shows that the improvement and modification of the original convection scheme is successful in simulating the precipitation and general circulation field, because the modified scheme provides a good simulation of the main features of seasonal precipitation in China, and an analysis of the anomaly correlation eoetfieient between the simulation and the observations confirms the improved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4年11月6—11日一次典型污染过程,以北京城区为重点关注的目标区域,基于印痕分析技术判别对该区域影响较大的敏感源区,设计重点区域减排试验和敏感源区逐日动态减排试验,利用区域化学传输模式WRF-Chem进行模拟对比。结果显示:上述两种方案对源强较高的减排当地PM2.5浓度降低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在传输作用下会辐射影响到下游地区;但仅就目标区域而言,敏感源区减排方案的减排效率要远远高于重点区域减排方案。为了验证基于敏感源分析的动态减排方法的适用性,进一步开展了不同季节以及不同背景浓度的个例模拟。结果表明:基于敏感源区分析结果制定动态逐日减排措施,可降低削减成本、提高减排效率,以达到最具经济环境效益的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20.
正盆岭体系是板块构造演化中的两个主要末端,在岩石圈结构构造及其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针对我国东西部两个不同区域的盆岭体系,以北天山东部与准噶尔盆地结合区域和华北首都圈区域为例,结合各自不同的数据基础特点,优化地壳一维速度模型以及应用全三维有限频方法进行全波层析成像。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盆岭体系中相邻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构造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