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9篇
  免费   1636篇
  国内免费   2344篇
测绘学   181篇
大气科学   1117篇
地球物理   883篇
地质学   6113篇
海洋学   1077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351篇
自然地理   687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210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262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416篇
  2011年   414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408篇
  2008年   386篇
  2007年   369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46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29篇
  2002年   363篇
  2001年   354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305篇
  1998年   305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295篇
  1995年   253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80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74篇
  1989年   122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51年   3篇
  1946年   3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在大量统计事实基础上,对黑潮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风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对其中三个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讨沦.1.黑潮流轴中段春季海温与6月长江中下游夏季风的内在联系过程;2.与其相联的环流特点;3.海气相互作用的过程特点。得到了一些很有实际意义的结果与一个可能的天气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42.
以Ba为指标反演海洋古生产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海洋沉积物中的生源Ba通量与有机碳通量有着惊人的相关性,因此Ba很适合作为古生产力的指标。概述了Ba与生产力的相关性原理.对反演过程中3个主要影响因子(沉积环境、海水中的Ba浓度、沉积物堆积速率)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计算模型并对模型发展方向作了预测。认为生源Ba形成机制和沉积环境中干扰因素扣除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指出在我国开展以Ba为指标的古生产力研究对古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南海南部晚中新世的放射虫及其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是东亚古季风产物的主要沉积盆地,保存着比陆地更加完整和连续的沉积记录。详细分析了ODP1143号钻井晚中新世的放射虫化石群,主要根据标志种Diartus petterssoni,D.hughesi和Stichocorys delmontensis等的分布特征,分别建立了南海南部晚中新世的RN6,RN7和RN8等3个放射虫化石带,并讨论了其地层年龄。探讨了以地层中放射虫的丰度变化特征等在南海南部作为东亚古夏季风活动替代性指标的可能性,初步说明东亚古夏季风可能早于8.7Ma B.P.出现,约在8.24Ma B.P.强化达到高峰,认为与印度季风的出现几乎同步或略早。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128个表层沉积样品的定量研究,揭示隆源和矿物碎屑各组分的分布,也显示了组分分析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研究方法在海洋古环境研究中的潜力,研究区生源碎屑的分布明显受与水深相关的深海溶解作用所控制,水深3500-4000m的现代南海CCD以下,钙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减少,而硅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增加,研究区表层沉积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亚洲大陆,吕宋镐的风化产物只起次要作用,且其分布主要受与离岸距离远近和海流相关的搬运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45.
A total of 67 samples from the upper and lower sediment traps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which were collected during 1993~1996. 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table isotope values, surface primary productivity, fluxes of total particulate matter, carbonate, biogenic opal, organic carbon,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species and their total amount exhibit obviously seasonal and annual fluctuations. High values of the fluxes occurred in the prevailing periods of the nor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monsoons, and the low values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s between the two monsoons. The fluxes of som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species (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 G. ruber, Globigerinita glutinata, Neogloboquadrina dutertrei) and their percentages also exhibit two prominent peaks during the prevailing periods of the nor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monsoons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of Globigerina bulloides, Globorotalia menardii and Pulleniatina obliquiloculata only exhibit one peak in the prevailing periods of the northeastern monsoon. In addition, fluxes and percentages of 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 and Globorotalia menardii as well as the fluxes of carbonate and total amount of planktonic foraminifera decrease gradually from 1993 to 1996, and those of Globigerina bulloides, Globigerinita glutinata and biogenic opal increase gradually from 1993 to 1996. The fluxes of carbonate and organic carbon in the upper trap a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lower one. 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seasonal and 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sediment fluxes and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species are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changes of surface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hydrological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East Asian monsoon. The lower carbonate and organic carbon fluxes in the lower trap are related to the dissolution.  相似文献   
46.
东亚冬夏季风对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异常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多年的Reynolds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分析了热带印度洋秋季海表温度距平(SSTA)与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主要模态是全区一致(USB)型和偶极子(IOD)型,USB型模态主要代表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长期变化趋势,而IOD型模态主要反映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的年际变化。热带印度洋秋季海温气候变率中既存在着明显的ENSO信号,也有独立于ENSO的变率特征,独立于ENSO的热带印度洋秋季SSTA变化的主要模态仍是USB型和IOD型。前期秋季USB模态与东亚冬季风及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之间为负相关关系;与前期正(负)IOD模态相对应,南海夏季风强度偏弱(强),而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强度偏强(弱)。USB型和IOD型模态对后期东亚冬、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影响是独立于ENSO的,但ENSO起到了调节二者相关显著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47.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相似文献   
48.
49.
50.
南海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类群变化所表征的古海洋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两全  涂霞 《热带海洋》1992,11(2):62-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