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36篇 |
免费 | 433篇 |
国内免费 | 27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79篇 |
大气科学 | 49篇 |
地球物理 | 700篇 |
地质学 | 391篇 |
海洋学 | 820篇 |
天文学 | 54篇 |
综合类 | 182篇 |
自然地理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59篇 |
2022年 | 73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74篇 |
2018年 | 59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61篇 |
2014年 | 112篇 |
2013年 | 98篇 |
2012年 | 99篇 |
2011年 | 88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89篇 |
2008年 | 76篇 |
2007年 | 94篇 |
2006年 | 67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66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75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46篇 |
1997年 | 70篇 |
1996年 | 63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53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2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5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8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3篇 |
1972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4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介绍了银洲湖港群的自然环境,潮汐特征和工程规划概况,应用一维不恒定流计算方法分析港口群规划工程对沿线河道的潮位和涨落潮量变化的影响,用二维不稳定流计算方法分析港口群规划工程对港区及附近水域流态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对在浙江省温岭登陆的“9711”号台风的风暴潮预报过程作了回顾,总结了预报成功的经验,探讨了对海门站预报误差较大的原因。预报实践证明,正确的气象预报是台风暴潮预报的基础,密切关注风暴的增水变化,随时调整预报值是风暴潮预报的关键。 相似文献
34.
为了消除风暴潮分离中因潮时预报误差而引起的风暴潮曲线具有明显的本港潮汐周期的振动现象,本文采用低通滤波法,对风暴潮进行分离,有效地解决了这种现象,其结果对于分析整个风暴增水过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通过象山港水域的潮波运动数值模拟,分析了象山港M4分潮的生成和增长机制。结果表明,潮波传播中非线性底摩擦效应是M4分潮生成和增长的主要控制因子,M4分潮在湾内的共振现象上重要的放大作用,平流效应在绝大部分区域中抑制了M4分潮的发展,只有佛渡水道中一些岛屿周围极小区域内对M4分潮有增强作用,潮滩在湾内对M4分潮的影响极其微弱。 相似文献
36.
自Simpson和Hunter(1974)在对夏季爱尔兰海的研究中提出潮混合控制潮汐锋的概念以来,人们相继在许多强潮浅水区发现了潮汐锋现象,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对锋区的流场结构等特征,以及潮汐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在我国,赵保仁(1985)首先提出黄海存在潮汐锋现象,认为冷水团的温度锋可看作是底层的潮汐锋,并可利用近最大潮流流速计算层化参量来确定黄海潮汐锋(从而亦即温度锋)的位置,而且还可以根据已有调查资料和卫星图片揭示它的一些变化规律。他与合作者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表明:黄海的潮混合及潮汐锋现象对黄海的温盐和水团分布、层化现象、强温跃层的分布变化、黄海的水平和垂直环流有重要影响和直接关系,进而可以推测黄海的潮混合及潮汐锋现象对黄海的物质输运、生态环境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黄海潮混合形成的温度锋和断面温度分布的数值预报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往关于潮汐锋的数值研究大多数是诊断模式,用于求解潮汐锋形成以后锋区的环流结构等,而用数值方法模拟潮汐锋的形成和演化的工作却很少。在国外,只有王东平等(Wang et al.,1990)用二维模型,对垂直涡动扩散和粘性系数采用Munk-Anderson格式与湍流封闭格式嵌套的方法以反映边界层的作用,利用实测的大气强迫力和数值计算的潮流模拟了英国Celtic海的潮汐锋和海洋层化的变化问题,尚未涉及潮汐锋的形成过程。在国内,Bi和Zhao(1993)用一个二维数值模式对黄海34°N的潮汐锋进行了模拟,较好地模拟了从4月到8月潮汐锋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利用潮流分布及海面的热量和动量输入条件,以垂直均匀状态为初始条件,模拟黄海各主要断面的温度分布、温度锋和温跃层在增温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7.
38.
39.
南麂岛附近海域潮汐和潮流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2008年冬季在浙江近海南麂岛附近投放的4个底锚系观测的水位和流速资料为依据,分析了潮汐和潮流特征。水位谱分析结果显示半日分潮最显著,全日分潮其次;近岸的浅水分潮比离岸大。水位调和分析结果表明:潮汐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近岸处的平均潮差大于3m,最大可能潮差大于6m,潮汐呈现出显著的低潮日不等和回归潮特征。流速谱分析结果显示半日分潮流最强,全日分潮流其次,且比半日分潮流小得多;近岸浅水分潮流比远离岸显著。流速调和分析结果表明:潮流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流,靠近岸的两个站浅水分潮流较显著;最显著的半日分潮流是M2分潮流,其最大流速介于0.32~0.48m/s之间,全日分潮流均很弱,最大流速小于0.06m/s。M2分潮流均为逆时针旋转,椭圆率越靠近海底越大;最大分潮流流速分布为中上层最大、表层略小、底层最小;最大分潮流流速方向的垂向变化很小,底层比表层略为偏左;最大分潮流流速到达时间随深度的加深而提前,底层比中上层约提前30min。潮流椭圆的垂向分布显示这里的半日分潮流以正压潮流为主;日分潮流则表现出很强的斜压性。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