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6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236篇
测绘学   129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474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825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当喷泉效应较弱而双峰结构发展不充分的时候,可能在赤道异常区仅能够观测到一个电子密度的峰值,称之为单峰现象.本文利用CHAllenging Minisatellite Payload卫星在2001-2010年的电子密度数据给出了单峰的发生规律,单峰在地方时早上08:00-10:00和下午16:00-19:00发生率高,发生位置在经度上呈现多波数分布,尤其在10:00-18:00明显:在分季时多呈现四波,而在冬至季时以三波为主.单峰发生多的经度,正好对应着双峰的结构特征较弱之处.究其原因,是非迁移潮的DE2和DE3分量调制了背景风场和大气发电机电场,在电场和喷泉效应减弱的经度,双峰结构难以形成时,就会表现为单峰结构.本文扩展了对单峰现象的地方时、季节和经度分布等规律的了解,明确了非迁移潮在其中施加的影响,由此,单峰同双峰现象一样可以用于研究非迁移潮对热层-电离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2.
海洋激流的若干观测结果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最早指出海洋中存在激流的是美国WoodsHole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学家Hollister.他早年在分析大洋海底岩芯时发现有波状结构,认为这种波状结构是由于在远古时代的高速海水流动的作用所致,于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认为大洋海底存在着海底激流(又称海底风暴),并于1963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IUGG会议上提出了这个假说.遗憾的是在这次会议上这个假说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甚至被指责是“一派胡言”.  相似文献   
273.
台湾海峡一次海啸的初步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一个三维斜压陆架海模式--HAMSOM模式,首先对台湾海峡内的背景潮汐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随后将一个参数化公式作为强迫条件,对1994年发生在海峡内的一次海啸进行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比较吻合.还分析了海啸波在海峡沿岸的分布情况及其对沿岸区域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该次海啸波动对海峡沿岸区域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74.
内波、内潮汐沉积和复合流沉积是二十余年来在古代深水环境中新发现的一种具牵引流性质的沉积相类型,由于地层沉积记录十分有限,制约了深水底流沉积的沉积学研究。大比例尺实测地质剖面和精细露头测量表明,底流沉积发育于凭祥盆地深水沉积之中,通过对其沉积构造精细剖析和古水流测量,识别出内波、内潮汐沉积和复合流沉积,其中内波、内潮汐沉积以双向交错层理、单向交错层理、透镜状层理为特征,复合流沉积以复合流层理、丘状交错层理和较陡的爬升波纹层理为特征,进一步表明存在浊流和底流的交互作用,为古代地层中的深水底流沉积提供了又一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275.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市柯坪露头区下志留统地层出露连续、完整,是较好的海相碎屑岩沉积露头研究区,其沉积体系类型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通过多次精细的露头沉积学观察及室内研究,对柯坪露头区下志留统海相碎屑岩沉积体系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识别出三角洲及碎屑海岸沉积(潮坪),并在该区提出了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和潮汐影响三角洲两种三角洲类型。柯坪塔格组主要为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而塔塔埃尔塔格组则主要发育潮汐影响三角洲及潮坪沉积。探讨和对比了各类型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及其之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76.
验潮井的褒贬之说1引言常规的浮子式验潮仪采用一种验潮井减小海面波的影响。该验潮仪目前仍是潮汐测量的主要仪器,在某些地区仍继续用它监测平均海平面以研究气候的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尽管如此,长期以来,验潮井一直受着它自身的内部困扰,包括非线性响应在内。...  相似文献   
277.
用超导重力仪的潮汐观测资料研究海潮模型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系统研究了潮汐观测资料中海潮模型的适应性问题,用基于数值离散褶积积分方法获得的海潮负荷对武昌超导重务仪观测资料作负荷改正。结果说明,海潮负荷改正后的重力场观测残差大大降低了,与理论潮汐参数模型相比,8个主要潮流的平均振幅因子由改正前的1.38%降至0.13%和0.26%。  相似文献   
278.
1992-1996年,对广西近海水深浅于20m的整个海域,利用28个锚碇浮标和23个周日连续观测站。对水位和海流进行了观测。根据观测结果,对该海域的潮汐性质,潮流特征和余流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潮汐与潮流性质差异的动因和影响余流变化的主要因子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广西近海的潮汐性质属于正规日潮。潮流性质大部分属于不正规半日潮或不正规日潮。余流主要由潮余流和风海流组成。潮流大小潮变化和风的变化是导致余流变化的主要原因。潮流绕海角运动,流速增强,并能诱导经向离岸流。  相似文献   
279.
山东荣成湾月湖地区的潟湖-潮汐汊道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魏合龙  庄振业 《湖泊科学》1997,9(2):135-140
泻湖-潮汐汊道体系为一复杂的反馈体系,其中任一参数的改变即可导致整个体系的复杂反映。以月湖为例探讨了泻湖地貌演化的过各,及人工作用泻湖各主要参数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月湖目前由于人工署堵特别是残余坝基对潮流的限制作用,致使P/A值较高而饱满系数K值偏代,泻湖-潮汐汊道体系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0.
三角洲内部潮汐不对称性与三角洲地貌演变方向有重要关系。目前诸多研究关注海洋、陆地边界的改变对三角洲内的潮汐不对称性演变规律的影响。实际上, 大规模的河口工程也会对三角洲内的潮汐不对称性产生影响。在众多河口工程中, 河口挡潮闸由于直接削弱口门处海洋潮动力, 影响最为直接。荷兰三角洲是潮动力主导型三角洲, 受洪潮灾害影响较为严重, 为此在荷兰西南部修建了世界上著名的三角洲挡潮闸工程。文章以荷兰莱茵河-默兹河三角洲为研究对象, 分析以挡潮闸为主的河口工程对三角洲内河网潮汐不对称性演变特征的影响。选取莱茵河-默兹河三角洲13个潮位站点的50~60年的水文资料, 利用非平稳调和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三角洲内部潮汐传播特性, 并进一步研究潮汐涨落潮历时不对称性演变特征, 揭示河口挡潮闸工程对潮汐河网中潮汐动力和潮汐不对称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莱茵河-默兹河三角洲为显著的涨潮占优型河口, 潮汐不对称现象总体向上游沿程增强。河口挡潮闸修建后受河网径流量和潮动力剧烈变化的影响, 封闭的南部通道内的潮波大幅度削弱, 潮汐不对称现象在下游增强在上游减弱。北部、中部通道其他站点则因为通道径流增大, 潮汐不对称现象增强, 中部站点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