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3篇
  免费   718篇
  国内免费   1032篇
测绘学   195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613篇
地质学   1691篇
海洋学   764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369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33篇
  2014年   21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89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0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曲明 《地震学刊》2002,22(2):32-35
指出了台站形变、应变长条观测仪器存在的问题;介绍了“九五”期间对这进行的技术改造有其收效。同时,对“十五”在这个项目上应进行的技术改造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2.
山东月湖的沉积物分布特征及搬运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薛允传  贾建军  高抒 《地理研究》2002,21(6):707-714
1998年 11~ 12月和 1999年 8~ 9月各一个月对月湖进行的野外工作 ,共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 131个 ,应用激光粒度仪并结合传统的筛分法对这些样品进行粒度分析 ,进行矩法计算获得粒度参数。采用Gao命名方法 ,将沉积物划分出 5种主要类型。利用Gao -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 ,计算该区沉积物粒径趋势所显示的沉积物净搬运方向 ,结果表明 ,沉积物从四周向湖中心搬运 ,同时显示湾顶的西部和北部、涨潮三角洲以及湖心等地貌单元是沉积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93.
黄土滑坡临滑预报的应变控制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西北部地区黄土沉积巨厚,地质构造复杂,土体强度低,水敏感性强,各种类型的黄土滑坡广泛分布。黄土滑坡具有滑动规模大、滑动速度快、灾害损失严重等特点。黄土滑坡滑动时间预报,特别是临滑预报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具重要意义。根据黄土力学性质试验与典型黄土滑坡变形分析研究结果,在对比分析黄土剪切应变特性与滑坡滑动破坏机制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了一种黄土滑坡临滑预报的应变控制方法。建立了中、浅层与厚层黄土滑坡的应变破坏标准。经多处滑坡实例验证,结果基本合理,可应用于黄土滑坡临滑预报。  相似文献   
94.
王玉莹  佟晓辉  孙威 《地学前缘》2003,10(2):501-502
能否捕捉到临震前兆信息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观测技术的进步。营口地震台连续记录的SW应变监测仪在辽宁岫岩Ms5 .4级地震中获取的资料表明 ,岫岩地震主震前的前震序列在受力加载中发震 ,震后呈现出继续受力加载状态 ;主震后的余震序列呈现出卸载状态下发震 ;在临近地震主破裂时应变方向和幅值的变化尤为明显。(1)岫岩地震序列概述 :1999年 11月 2 9日中国辽宁省岫岩发生了Ms5 .4级地震 ,震中位于 4 0°32′N ,12 1°4 8′E。该地震发生在 1975年海城 7.3级地震余震区东南端的延长线上。 1999年 11月 9日岫岩地区开始出现前震序列 ,震中分…  相似文献   
95.
耦合装药条件下,RDX药包在混凝土模型中爆炸,距药包中心80mm处的电阻应变传感器,依次记录到由爆炸冲击能(Es)和膨胀能(Eb)加载,在混凝土中先后形成的两个不同的径向爆炸应变波.前一个应变波压缩相的峰值和平均应变率,分别是819.1~907.6με和409.6~453.8s-1;后者的对应值,依次为656.3~755.4pε和17.3~21.3s-1.研究结果表明:爆炸加载作用下,混凝土经历了两次明显的径向变形,Es加载使其产生压应变的峰值和应变率,均大于Eb加载产生的对应值.  相似文献   
96.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中上奥陶统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32井的中、上奥陶统钻遇厚度为1 462 m。它是一套巨厚的深灰色泥岩、页岩与灰色砂岩、粉砂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的地层。其中深灰色泥岩、页岩最多;砂岩和粉砂岩主要分布于上部和下部,中部砂岩和粉砂岩较少;鲕粒灰岩数量少,主要夹于深灰色泥页岩中。这些砂岩和鲕粒灰岩既可单独成层,但更常见它们与深灰色泥页岩组合成薄互层。薄互层中发育脉状、波状和透镜状层理,并普遍发育交错层理和双向交错纹理。这些特征表明砂岩和鲕粒灰岩为深水斜坡上的内潮汐沉积的产物。这些内潮汐沉积进一步划分为4种类型:双向交错纹理细砂岩型、单向交错层和双向交错纹理中-细砂岩型、韵律性砂泥岩薄互层型和鲕粒灰岩型。它们具有5种垂向沉积层序,在剖面上常形成多旋回韵律性沉积组合。  相似文献   
97.
基于应变模态法识别刚架桥梁的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应变模态方法,对刚架桥的损伤识别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某刚架桥在不同损伤工况下的数值仿真计算,探讨了应变模态方法用于刚架桥损伤识别的能力。计算结果表明:利用应变模态差曲线能比较准确地识别出刚架桥的损伤位置;应变模态差曲线在刚架桥损伤单元处的跳跃幅值随单元损伤程度的增加而增大,依此可定性地识别出刚架桥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98.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从地壳运动与应变的角度给出了活动地块的定义,根据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最近几年GPS观测得到的由1598个GPS站速度组成的统一速度场,估计了各个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参数,分析了各个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中国大陆各地块存在一致的向东运动分量,但其南北分量是不一致的。西部地块存在一致的向北运动分量,东部地块存在一致的向南运动分量。在90°E以东,从喜马拉雅地块向NE方向,各地块的运动方向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各地块的运动速率是不相同的。从总体上看是西部大、东部小,南部大、北部小,西部大约是东部的3~4倍。各地块主压应变方向的空间分布是不相同的。在90°E以西各地块的主应变方向基本上为SN向,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各地块的主压应变方向基本为NE向,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各地块的主压应变方向绕喜马拉雅构造东端顺时针方向旋转。各地块的主应变与剪应变率也是不同的,其中喜马拉雅、天山地块的主压和最大剪应变率最高,其次是拉萨、羌塘、滇西南、祁连与川滇地块。东部各地块的应变率较小。根据应变状态推测,喜马拉雅地块南北向的缩短速率为(15.2±1.5)mm/a,仍然是现今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其次是天山地块,天山地块南北向的缩短速率为(10.1±0.9)mm/a。这两个地块目前仍处于隆升状态,从面应变看,面膨胀在中国大陆占优势,东部基本都是膨胀区,在西部面压缩与面膨胀从南向北相间分布。中国大陆的大多数东西向或近东西向断裂两侧的相对运动都是左旋或类似左旋走滑型的,大多数南北向断裂两侧的相对运动都是右旋或类似右旋走滑型的。GPS测定的阿尔金断裂中部的左旋走滑速为(4.8±1.3)mm/a,鲜水河断裂的左旋走滑速为(9.8±2.2)mm/a。地块边界断裂带的运动为地块运动创造了条件,地块及其边界的运动是协调一致的统一的,各个地块的活动程度是不相同的,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地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是显著的与非常显著的,这证明活动地块是客观存在的,喜马拉雅、拉萨、天山、羌塘和滇西南是活动最强烈的地块,中蒙、中朝西、阿拉善和华南是较稳定的地块,印度、太平洋、菲律宾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互相作用力是中国大陆地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青藏高原地壳物质在印度板块NNE向的强烈推挤下,向NNE和NE方向运动,由于受到北部、东北部和东部地块的阻挡,经高原的东南部向印度洋方向运移,  相似文献   
99.
陈昌军 《华南地震》2003,23(2):85-89
根据应力波理论,介绍了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在桩身完整性检测中的几个应用实例,并对检测中的一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0.
确定咸淡水界面的位置是滨海地区海水入侵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对于天然条件承压含水层而言,含水层顶板向海底延伸的距离直接影响了咸淡水界面的位置,它可以通过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潮汐效应信息来确定。考虑到咸淡水之间密度的差异,建立了山东省夹河中下游地区滨海含水系统地下水三维变密度潮汐效应模型。通过反复对比潮汐效应观测中的地下水水头波动与模型计算出的水头波动,确定了滨海承压含水系统的海底边界。同时,也初步估计出海区与近海陆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