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27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91.
人工岛抗浮、防水设计水位选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宏  赵森林  刘应辉  焦志斌 《岩土力学》2008,29(Z1):197-200
分析了内陆地区抗浮和防水设计水位的选取方法,以冀东南堡油田2#人工岛工程钻井放喷池抗浮和防水设计水位选取实例,提出了海洋人工岛抗浮和防水设计水位选取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于人工岛永久性构筑物,抗浮设防水位按岛面高程选取;而临时建筑物或施工期建筑物,可取岛面高程以下0.5~1.0 m。影响抗浮、防水设计水位的主要因素为人工岛的高程和降雨。  相似文献   
92.
根据长江口6个主要潮位站1993-2008年潮位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分析法(EOF法)分析了长时间序列和三峡工程前后月平均高潮位变化规律以及2000年的日高潮位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EOF分析前三个主成分贡献率为98.19%,可以反映潮位变化的主要过程。EOF1的影响因子是径流量,在空间上均为正值,呈上游至下游递减趋势,时间系数呈季节性变化;EOF2的影响因子是月平均海平面变化,在空间上有明显的分布差异,时间系数总体有上升趋势。三峡工程前后影响因子的作用有一定变化,径流量的影响增强,海平面减小。徐六泾以上河段的潮位站受径流丰枯影响,徐六泾以下高潮位受平均海平面控制更大。  相似文献   
93.
首先给出了基于GNSS-MR技术提取潮波系数的原理与方法,然后利用布设在浙江省石浦港验潮室屋顶的GPS站DSPU实测数据对潮波系数进行了提取,并与验潮站实测潮位调和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GPS-MR反演潮位与验潮站实测潮位值吻合较好,相关系数优于0.97;GPS-MR反演潮位与验潮站实测潮位获取的潮波系数基本一致,除M2、S2外其它差异较小。两者获取的潮波系数差异主要因为DSPU测站观测环境极大地影响了GPS-MR提取潮位精度。沿海GNSS站用于潮位监测和潮波系数提取,将进一步拓展沿海GNSS监测站的应用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验潮站的不足。  相似文献   
94.
结合2018年《海洋测绘》刊载的论文情况,从海洋测绘学科发展角度出发,统计分析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研究状况,主要对水位控制和潮位测量、海洋测量定位、海岸地形及海岛礁测量、海底地形测量、海洋重磁测量、海图制图等专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简要评述,旨在为广大测绘科技工作者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5.
文中简要介绍了雷达水位计的测量原理、分类和技术特点,并将其中的导波式雷达水位计和非接触式雷达水位计与传统的浮子式水位计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导波式雷达水位计应用于一些特定条件下潮位观测的优势。基于导波式雷达水位计设计了一套水位观测系统。简要介绍了该水位观测系统的系统组成、硬件设计、软件设计。针对该水位观测系统进行了计量检定,并进行了现场安装试验。在现场实验中将导波式雷达水位计数据与浮子式水位计数据进行比较,说明了采用该设计方案进行潮位观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6.
为实现多频多模GNSS浮标在远距离海洋潮汐测量中的应用,基于精密单点定位(precision pointing positioning,PPP)数据处理策略获取潮位信息,以压力验潮仪为参考,对GNSS浮标测量海面高进行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滤去高频波浪和噪声,获取潮位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多系统可以提高PPP解算潮位精度。GPS/GLONASS双系统和GPS/GLONASS/Bei Dou三系统PPP提取潮位与验潮仪潮位差值的最大误差均小于18cm,RMSE小于6. 5cm。因此,多系统PPP解算GNSS浮标海面高可以实现远离海岸的潮位获取与监测,能够提高海上潮位测量的效率。  相似文献   
97.
海岸线的变迁直接影响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以广西海岸带为研究区,通过多景遥感卫星影像,在基于半自动化提取的基础上,利用MNDWI阈值分割技术和潮位校正原理,获取了近35年间广西海岸线的总长度变化。结果表明:广西海岸线的长度在近35年来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其中人工岸线的比重不断增长,淤泥岸线比重不断减小,其他的生物岸线、砂质岸线和基岩岸线长度总体趋势呈减小状态。其中,淤泥沉积、海潮波浪侵蚀和气象灾害是主要的自然驱动力,围海造陆、破坏红树林、修建海堤等为主要的人为驱动力。  相似文献   
98.
为掌握钱塘江河口潮波特性的响应机制,采用小波分析法研究了该河口 6 个潮位长期观测站的年平均高、低潮位及年平均涨潮历时等时间序列的变化特征,结合该河口实施的治江缩窄工程及径流周期性变化,探讨了该河口潮波特性时空变 化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1953—2017 年,钱塘江河口呈现出高潮位显著抬升、涨潮历时缩短,低潮位在河口上段略有抬高、中段大幅抬升、下段变化不大的趋势;受治江缩窄工程进展、位置以及径流周期性变化等影响,各站潮波特性的变化在时间上存在差异;钱塘江河口的治江缩窄工程加剧了河口下段的潮波变形和潮波反射,增强了河口上、中段的河流特性,导致高潮位抬升、涨潮历时缩短,是造成潮波特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径流直接影响河口上、中段的潮位和潮流,此外,还通过流速变化改变河床地形而间接影响潮波特性。  相似文献   
99.
对广西沿海各验潮站重现期高潮位进行了计算,通过分析传统重现期高潮位计算方法发现该局限性主要为广西全日潮潮汐性质下天文潮与风暴增水叠加概率过低和广西沿海堤防标准普遍偏低所致。根据不同岸线类型,结合海堤实际防御能力、海洋灾害承灾体和风险区划,提出适用于广西的红色警戒潮位核定新方法,对其它全日潮岸段警戒潮位核定和防潮应急管理等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0.
0814(黑格比)和9615(莎莉)是登陆粤西沿岸的强台风,台风路径相似、强度相同、登陆点相近,两次台风均造成珠江口内高潮位,而前者形成超高潮位。通过现有资料的比较,对两场台风特点及产生风暴潮灾害程度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0814台风造成珠江口内特高潮位的原因主要有:1.台风强度,0814台风低压控制时间较9615台风长;2.天文潮大小,0814台风登陆日珠江口外天文潮潮差超过9615台风25%;3.登陆时所遇天文潮涨落阶段不同,0814台风登陆时逢珠江口内处于高潮位时,而9615登陆时珠江口内处于落潮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