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175篇
海洋学   29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碳酸盐岩潜山储层蕴含资源量巨大,勘探前景广阔,是胜利油田的接替新领域。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多受构造活动、岩性变化和流体溶蚀等影响,其内幕储集空间非常复杂,油气开发难度大,准确地描述裂缝空间分布是潜山油藏开发的基本前提。这里以胜利油区富台潜山为例,通过研究该区域的地质背景并结合测井、地震资料对其进行地层划分,以深度学习为辅助手段实现了对全区进行高效的裂缝预测;在裂缝预测结果基础上进行断缝溶储集体刻画,并结合多地层的古地貌准确直观地展示了刻画结果。  相似文献   
152.
渤海海域发育勘探潜力巨大的覆盖型潜山,这类潜山储集层的发育特征及分布模式是当前潜山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地震、测井、铸体薄片、井壁岩心、常规物性、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资料,开展了石臼坨—辽西凸起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和分布模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覆盖型潜山以长英质含量较高的混合花岗岩为主,发育多种类型的溶蚀孔隙和裂缝,其中构造裂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2%,平均渗透率为0.445×10-3 μm2。覆盖型潜山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黏土带、风化砂砾岩带、风化裂缝带、裂缝发育带、相对致密带和基岩带。 (2)富长英质的岩石为裂缝型储集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较高的长英质含量利于构造成缝和风化、淋滤、溶蚀改造。 (3)印支期—燕山期的强烈隆升是形成优质风化壳储集层的必要条件,而多期次构造作用叠加是潜山规模裂缝型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储集层距印支—燕山主控断裂的远近和所处构造部位进一步影响了裂缝的发育。 (4)风化淋滤对于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改造具有重要作用,是控制储集层垂向分带性的主要因素。 (5)建立了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分布模式,叠合破碎带的风化裂缝带和裂缝发育带是优质储集层的有利发育部位,二层结构潜山风化壳更为发育,多期构造活动叠加区域潜山内幕裂缝带厚度更大,裂缝发育带和破碎带发育更为密集。  相似文献   
153.
碳酸盐岩潜山是渤海重要的油气藏类型之一.以渤海区域重点开发目标Z油田为例,应用钻测井、岩心、微观薄片及地震等基础资料,对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形成机制及地质发育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为晶间孔、裂缝和溶蚀孔隙.碳酸盐岩潜山储层主要受沉积、成岩及构造因素控制.结合单井特征及垂向岩溶分带性,将潜山纵向分为表层风化带、垂直渗流带和顺层溶蚀带.受成岩、构造等多因素影响,上油组较下油组储层发育,上油组储层全区发育,下油组储层局限发育.明确了岩溶分带及储层展布地质模式,为油田的下步调整和挖潜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4.
裂缝是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滩海碳酸盐岩潜山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之一,其发育与否制约着南堡凹陷潜山油气藏成藏与产量。应用成像测井、镜下观察、岩心描述以及露头考察资料研究了南堡凹陷滩海碳酸盐岩潜山裂缝特征,并探讨了裂缝控制因素与形成机制。南堡凹陷滩海潜山裂缝以构造缝为主,裂缝比较发育,以微—窄缝(主要为5~50μm)为主。控制南堡凹陷滩海潜山裂缝发育的因素主要为拉张断陷作用与古风化作用,前者形成与正断层伴生的构造缝,后者形成非构造缝,包括风化缝、层面缝、溶塌碎裂缝,主要分布在古岩溶垂直渗流带内。构造缝形成经历了前始新世挤压、沙河街阶-东营阶拉伸断陷以及馆陶阶以来的走滑拉张三个过程,但有效的开启裂缝主要形成于沙河街阶-东营阶的拉伸断陷时期。  相似文献   
155.
156.
王元杰  蔡川  肖阳  明锦  田然  任艺  朱张丽  张钰景  时聪 《地球科学》2021,46(10):3629-3644
为了探究束鹿凹陷潜山油藏的油气来源,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主要烃源岩进行了精细划分,并通过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油-岩成熟度对比,实现了潜山油源的精细对比.结果表明,潜山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总体相似,来自同一套烃源岩.Es1x烃源岩有机质以藻类和浮游生物输入为主,沉积于咸水、强还原环境,处于未熟-低成熟阶段,而Es3x烃源岩有机质以浮游生物和高等植物混合输入为主,沉积于淡水-微咸水、弱氧化-弱还原环境,成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可细分为A、B、C、D四种类型,其中D类是最好的类型.油源对比表明,潜山原油主要来源于Es3x烃源岩,其中斜坡潜山原油主要来源于洼槽边缘浅层低成熟Es3x烃源岩,而洼中隆潜山原油主要来源于洼槽中心深层高-过成熟Es3x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7.
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地裂缝物理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南地区地裂缝成因机制较为复杂,且灾害活跃。以光纤光栅传感器为监测手段,建立基岩潜山条件下物理地质模型,模拟抽水差异性沉降过程,揭示地裂缝发育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地下水过量抽采导致的不均匀沉降是地裂缝发育的最直接因素,地下水水位降深越大、抽采速率越快,地面沉降越明显。(2)基岩潜山形态位置对地表沉降起控制作用;同时地面沉降最严重区域与地裂缝分布区域基本一致;基岩潜山的发育位置形态、地表的沉降曲线以及地裂缝分布情况基本一致。(3)模型试验结果与研究区地裂缝灾害发育规律基本一致。此次基于光纤技术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为地裂缝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8.
渤海湾盆地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渤海湾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体上受控于裂谷断陷湖盆的生成演化。中新生代以来 ,多旋回的挤压、走滑与伸展作用 ,使华北地台解体 ,地壳薄化 ,并形成由一系列掀斜断块组成的裂谷盆地。在盆地内 ,常出现含油的潜山披覆背斜构造、拖曳构造、重力滑动构造、冲断构造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构造复合叠加而成的复杂隐蔽断裂构造。受老第三纪构造旋回与古气候旋回控制 ,在沉积建造上形成了 5个不整合或假整合界面和 4套层序叠覆的层序结构 ,以及富于岩相岩性变化的断陷湖盆沉积。在水进超覆层内或水进超覆层之间 ,建造的低水位扇砂体、浊积岩体、生物碎屑灰岩与火山岩体等 ,极易形成大量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岩性与构造复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159.
花岗岩潜山油气藏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多见,当前对其表征还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研究方法;同时,由于储层受风化、构造多种作用改造,导致储层内部孔、缝、洞并存,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对其表征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本文以渤海大型花岗岩潜山A油田为例,提出了一套花岗岩潜山储层建模表征方法。首先从成因分析入手,引入地貌学分析方法,通过地貌演化特征分析,确定裂缝发育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不同成因的裂缝分布趋势体。其次,以井点统计的裂缝特征参数为先验信息,以裂缝分布趋势体为平面约束,建立DFN模型,并对其进行“等效”得到裂缝属性模型。最后,采用动静态资料对裂缝属性模型进行优选,严格控制模型质量,最终得到符合地质认识的裂缝模型。  相似文献   
160.
在对济阳坳陷古生界潜山分布和油藏类型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个地区典型油气藏的解剖,研究了潜山油藏的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综合分析认为潜山的成藏条件与所处的区域应力场环境、油气源条件、油气运移通道、反向断层的封堵及储集空间密切相关。依据潜山位置与烃源岩系接触关系及运移通道特征,把济阳坳陷潜山油藏成藏模式可归纳为它源(自源)-断块式潜山成藏模式、它源(自源)-褶皱式潜山成藏模式和它源-残丘式潜山成藏模式3种基本类型,分别论述了其基本特征、油气藏类型及典型实例,这对类似地区潜山的勘探具有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