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2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14篇
海洋学   33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1.
细菌群落组成对微囊藻水华分解过程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细菌群落组成对微囊藻水华腐败分解过程的响应,在太湖梅梁湾沿岸进行为期11 d的原位围隔实验,模拟蓝藻水华聚集分解过程,并监测了此过程中水体环境因子和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水体理化因子和细菌群落组成在微囊藻水华分解的过程中发生了显著变化.冗余分析显示细菌的群落组成与水体氧化还原环境(溶解氧或氧化还原电位)、pH值、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营养盐浓度(总磷、硝态氮浓度)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了某些与微囊藻水华分解密切相关的特殊细菌类群,其中隶属于黄杆菌科(拟杆菌门)的一个类群在微囊藻厌氧分解的阶段占据显著优势,其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12.
海南岛西部变基性火山岩的岩石特征及Sm—Nd同位素定年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m-Nd同位素年代学等综合研究,认为海南岛西部变基性火山岩属超镁铁质-镁铁质岩石系列,其中存在较为典型的科马提岩,成岩年龄1165Ma±,即中新元古宙。对前人海南岛海西地槽或海西期裂谷观点提出了质疑。提出了军营—邦溪—和盛构造变形带具构造-地(岩)层混杂岩带特征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713.
澳大利亚西部伊尔岗克拉通卡尔古利地体是世界上太古宙与科马提岩有关的硫化物镍矿床最为集中的地区。该区科马提岩型硫化镍矿床主要有两大类型:①由高品位的块状、海面陨铁状和网状矿石组成,赋存于科马提岩熔岩流(主要为火山橄榄岩)底部,以卡姆巴尔达矿床为代表;②以低品位的浸染状镍硫化物矿石为主,赋存于厚层纯橄榄岩的中部,以芒特基斯为代表。与镍成矿有关的科马提岩形成于晚太古代(2.70Ga),具铝不亏损(Al2O3/TiO2=15~25)地球化学特征,一般形成于具含硫围岩的动态高岩浆流环境。伊尔岗克拉通科马提岩型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经历岩浆作用(结晶、分异和浓集)和地壳硫混染作用的硫不饱和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的熔岩通道或管道中。在矿床成因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该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和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714.
红珊瑚是重要的有机宝石之一。近年来,一些学者采用微区测试技术从结晶学、生物学、宝石学的角度对红珊瑚(C.rubrum)、瘦长红珊瑚(C.elatius)等品种的微结构特征进行了测试与研究。初步分析与总结了红珊瑚的表面显微结构特征与内部超微结构特征,不同品种的红珊瑚其结构特征存在差异;红珊瑚中的有机质网脉显示其形貌是方解石与有机组织互相协调的结果;最后,认为目前的研究应向种间结构特征差异、环境学、有机基质调控生物矿化等方向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715.
利用生物压片技术,通过形态学和解剖学方法,对采自我国沿岸海洋的仙菜科红藻(Ceramiaceae,Rhodophyt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发现了我国仙菜科新记录属——盖氏藻属(新拟名)Gayliella T.O.Cho,L.McIvor et S.M.Boo。该属目前在我国共有5个种,即短毛盖氏藻(新拟名)Gayliella pmbriatum (Setchell et N. L. Gardner). T. O. Cho et S. M. Boo、优美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βaccidum (Kützing) T. O. Cho et L. McIvor、泰式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taylorii (E. Y. Dawson) T. O.Cho et S. M. Boo、马沙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mazoyerae T. O. Cho, Fredericq et Hommersand和横轴盖氏藻(新拟名) Gayliella transversalis (Collins et Hervey) T. O. Cho et Fredericq,...  相似文献   
716.
通过对2018年4—5月在南海中部黄岩海山采集的蛇尾样品进行形态学分类研究,鉴定发现棘蛇尾科Ophiacanthidae汁蛇尾属Ophiurothamnus两个新记录种:(1)双环汁蛇尾Ophiurothamnus discycla (H. L. Clark, 1911);(2)短简汁蛇尾Ophiurothamnus clausa (Lyman, 1878)。本文分别对这两个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骨骼进行了描述,并与相似种进行了分类学讨论。  相似文献   
717.
地磁台站和地磁卫星能观测到饱含钠、氯离子运动海水切割地球主磁场产生的感应磁场数据.计算潮汐感应电磁场的三维高精度空间分布是从潮汐电磁数据中获得海洋底部电导率结构的关键,更是设计与优化地磁台站、电磁卫星轨道的重要依据.现有的潮汐(或运动海水)感应电磁场正演计算方法普遍存在难以精确模拟真实海岸线、不均匀陆地与海水表层、复杂地球深部结构影响的问题,从而降低潮汐感应电磁数据的解释水平.为解决此问题,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四面体单元的潮汐感应电磁场矢量有限元计算方法,具备精确模拟真实海岸线、不均匀陆地与海水表层、复杂地球深部结构影响的能力.首先,推导了运动海水感应电磁场满足的边值问题,结合四面体单元,利用矢量有限元计算方法求解了运动海水感应电磁场.然后,利用最新的海洋深度与海底沉积层模型,建立了包含真实海岸线、不均匀陆地与海水电导率分布的地球三维电导率模型,以M2潮汐激励源为例计算潮汐感应电磁场,通过与球谐有限元和积分方程结果的对比,来验证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利用计算的高精度M2、N2和O1潮汐感应电磁场信号...  相似文献   
718.
沂水杂岩中超镁铁质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以捕虏体形式存在于沂水岩浆杂岩和变质杂岩中的超镁铁质岩石不发育鬣刺结构,岩石化学组成以高MgO和低SiO2、TiO2、K2O含量为主要特征。按岩石中是否含有橄榄石大致可以分为橄榄辉石岩和尖晶角闪二辉石岩两种,前者以强烈发育蛇纹石化为特征,矿物组合以单斜(透)辉石+橄榄石为主(偶见斜方辉石),蚀变矿物组合为蛇纹石±铬铁矿+磁铁矿±角闪石±尖晶石等;后者以局部发育滑石化为特征,矿物组合以斜方(古铜)辉石+单斜(透)辉石+尖晶石为主,其次是角闪石+磁铁矿±滑石等。岩石总体以稀土元素总量(∑REE)相对较低、LREE/HREE=1.64~4.40为特征,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解显示所有样品均具Eu和Ce的负异常,除3个橄榄辉石岩样品外,多数样品无明显的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和重稀土元素分异。岩石的微量元素组成以不相容元素Rb、Ba、U、Nb、Sr、Zr等具有明显不同的异常为特征:Ba、Nb呈现负异常,而Rb、U呈现正异常,Sr部分呈正异常,Zr和Ti负异常出现在橄榄辉石岩中,其他样品无Zr异常。样品YS0631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变质锆石年龄值为2 560~2 605 Ma;另有一颗结晶锆石的年龄值为2 719 Ma,εHf(t)值为8.2,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为2 680 Ma。综上所述,该超镁铁质岩石源于地幔,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随后遭受深熔及岩浆作用影响,经历了变质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719.
珊瑚礁能够灵敏地记录过去气候变化过程,对于长尺度气候记录而言,高精度的地层年代框架能为区域和全球事件对比提供精确的年代约束。文章以南海西沙群岛琛科2井的珊瑚礁钻孔为研究材料,选取对沉积旋回反应灵敏的非磁滞剩磁(ARM)作为气候替代指标进行旋回分析。ARM分段深度域频谱分析结果显示其存在稳定的代表斜率调制周期约1.2 Ma和长偏心率周期约405 ka的沉积旋回。基于以上识别出的沉积旋回,分别利用轨道参数理论滤波曲线对0~878.21 m的深度域ARM数据序列进行分段天文调谐。最终将珊瑚礁起始发育的天文年代厘定为约19.2 Ma,分辨率可以达到十万年的轨道尺度,可以与Sr同位素年代相互校准。时间域的ARM频谱分析发现,整个中新世以来约1.2 Ma的斜率调制周期在南海珊瑚礁沉积地层中最明显,约405 ka和约95 ka的偏心率周期及约173 ka的斜率调制短周期均不连续。这表明斜率调控的百万年尺度的轨道周期可能对南海珊瑚礁的演化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而珊瑚礁沉积记录的主控周期的改变可能是其对南北半球冰川作用气候效应的及时响应。  相似文献   
720.
孙启梦  张素萍 《海洋科学》2021,45(1):139-145
蟹守螺总科(Cerithioidea)是一群古老、极度多样化的腹足类,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至温带的水域中,是腹足类生态和进化研究中重要的关键群体.目前蟹守螺总科动物整体上属于了解较少的类群,其定义也一直在修订中.随着贝类学研究理念的进步与技术手段的发展,蟹守螺总科的分类学与系统发育学研究等有了较大进展,但仍然有许多问题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