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83篇
  免费   3576篇
  国内免费   3930篇
测绘学   764篇
大气科学   1113篇
地球物理   4582篇
地质学   9077篇
海洋学   1906篇
天文学   176篇
综合类   681篇
自然地理   390篇
  2024年   215篇
  2023年   604篇
  2022年   822篇
  2021年   862篇
  2020年   657篇
  2019年   716篇
  2018年   556篇
  2017年   529篇
  2016年   552篇
  2015年   593篇
  2014年   753篇
  2013年   633篇
  2012年   755篇
  2011年   679篇
  2010年   668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610篇
  2007年   613篇
  2006年   566篇
  2005年   490篇
  2004年   519篇
  2003年   486篇
  2002年   473篇
  2001年   475篇
  2000年   411篇
  1999年   401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368篇
  1996年   392篇
  1995年   331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292篇
  1992年   248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203篇
  1989年   151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9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8篇
  1976年   17篇
  1974年   18篇
  1965年   24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利用曲线坐标的分析方法研究SH波对凹陷地形散射的边值问题。首先给出了在曲线坐标系中波动方程解的逼近函数序列,并使此解满足由曲线坐标所描述的具有不同深度的凹陷地形上的边界条件,最后将待解的问题归结为对一组无穷代数方程组的求解.本文提供的方法有如下的特点:(1)可将通常求解凹陷地形对SH波散射的波动方程的混合边值问题(指在不同边界区域上给出不同的应力分量的边界条件)化为一应力边值问题;(2)本文所使用的曲线坐标,可描述具有不同深度与宽度比的拟半圆形凹陷地形散射问题,并给出一般解;(3)本文方法可推广用于求解P(-SV)波对凹陷地形的散射问题。作为算例,本文给出了SH波对具有不同深度与宽度比的凹陷地形散射的数值结果,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92.
苍山5.2级地震前地震波速比的异常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苍山5.2级地震前,鲁南地区地震波速比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5.2级地震前,该区波速比的时、空分布都出现了较明显的低值异常。时间分布的异常形态为下降—低值—恢复—发震。空间分布则为近似圆形的低值异常区。异常区外围地区显示地震平静。苍山5.2级地震前,我们曾根据该区的波速比异常变化,对鲁南地区提出了预报意见。  相似文献   
993.
对云龙台的水管倾斜仪观测数据进行了倾斜固体潮的潮汐分析,发现EW和NS两个分量的振幅因子异常变化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于潮汐分析方法本身的科学性和严密性,故振幅因子误差小、精度高;又因为对潮汐谐波波群的选择,避免了以太阳日为基础的周期性干扰,M2、O1波振幅因子的地震异常识别则简易可行,并且可信度高。云龙台的固体潮观测具有较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4.
东秦岭毛坪变质沉积岩系基本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物源分析、碎屑岩成分特征和区域构造综合对比表明毛坪变质沉积岩系的主体属古生代秦岭古岛弧弧前沉积。该岩系位处秦岭商丹带东部,是南、北秦岭结合时首先发生点接触/碰撞的部位。南、北秦岭的结合由石炭纪早期的点接触/局部碰撞到中三叠世末最终全面碰撞造山的完成,其间经历了晚海西期的长期板缘构造演化。毛坪地区变形序列和构造发展反映出这一独特的演化进程,为研究南、北秦岭以及华北与扬子板块的结合时代和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95.
发生在洛杉矶盆地下面,深度为5-18km结晶基岩处的地震,在三分向地震图上,观测到了20-120ms的S波的分裂。发生在5km厚沉积层底部上术基岩中的浅震S波分裂现象不明显,而较深的地震S波分裂现象刚随深度逐渐明显,快S波的偏振方向为南北方向,与地震和接收点之间射线的方位角无关。  相似文献   
996.
本文通过对发生在日本及其周围5 ̄7级地震的宽频带地震图的分析,发展通过对初至P波波形确定矩震级的技术,理论上我们把在宽频带地震仪记录的P波段位移作为一个挖的源时间函数,并对其积分,得到在每个台站的标量矩。我们的结果表明,对多道记录的组合,能在没有进行震源机制校正的情况下给出一个好的矩震级估计值,这个技术相当简单和稳健,因此,它将有效地对大地震可能引起的海啸进行快速评定。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介绍了多震相的层析成像的思路和算法,通过穿透和反射走时可以同时作出2维和3维慢度(速度的倒数)重建。我们分析了在穿透和反射数据中确定速度和深度的不确定性,并认识到深度扰动对反射走时异常比慢度扰动更敏感。由不同波类型所提供的对速度和深度的约束,这个算法实际上减少了在一般反射层析成像在速度和深度之间的不确定性,并且也避免了在穿透层析成像中的不确定问题。线性化反演是通过从反射界面深度由分离速度参数进  相似文献   
998.
邢台震源区波速比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忻州─泰安人工地震测深剖面P波、S波的联合解释,得到沿剖面不同地质单元隆起区与裂陷区、震源区与非震区的速度和波速比结构.鲁西隆起和太行、山西隆起为较均匀的成层构造,地壳厚度分别为32km和40-43km,波速比为1.74.中段裂陷区构造变化较大,地壳厚度约30-33km,波速比为1.75-1.77.邢台地震区上地壳下部和中地壳出现高波速比1.77的异常,与裂陷区东的1.73形成明显的差异.由此推测,地震的发生不仅与震源区的构造有关,更主要是与震源区岩石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的主题是,研究是否可由尾波测得特定场地的S波响应。我们使用了南加州4个TERRA地学透镜台观测到的1992年半德期和大熊地震的余震的记录。由于TERRA地学透仪的大动态范围,所记录的S波具有宽频带响应,而尾波的持续时间也长。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