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8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48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182篇
地质学   334篇
海洋学   1463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研究了 2 0 0 0年 1 0月和 2 0 0 1年 5月东、黄海航次所采集的沉积物中叶绿素 a及其降解产物脱镁叶绿酸的含量与分布 ,比较了沉积物样品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培养后的叶绿素 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整个东、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 a的含量是以长江口附近的 E4站含量最高 ,1 0月份为 2 .4 8μg/ g,5月份为 3.0 1μg/ g;对各站位 ,随深度增加叶绿素 a和脱镁叶绿酸的含量呈递减趋势 ,到一定深度含量不再变化 ;个别站位叶绿素 a和脱镁叶绿酸的含量在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过程中产生了小的突跃 ,可能是由于生物扰动和环境变化引起的 ;脱镁叶绿酸作为叶绿素 a的主要降解产物随深度增加成为叶绿素存在的主要形式 ;充空气和氮气培养均能增加表层沉积物中叶绿素 a的含量 ;比较了 2 0 0 0年 1 0月份沉积物中叶绿素 a与上层水柱中叶绿素 a的相对含量 ,就 5个站位的平均值而言 ,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占上层水柱中叶绿素的 36 .9% ,而长江口附近的 E4站沉积物中叶绿素的相对含量为 1 1 1 .1 % ,说明这部分含量是不容忽略的  相似文献   
882.
883.
《海洋地质译丛》2009,(2):41-41
《国土资源报》刊出了海洋地质、油气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主持或参与主持南海北部陆架和台湾海峡一批重要地质勘探和科研报告编写的金庆焕先生对南海和南黄海海域油气资源开发的见解。现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884.
885.
《海洋地质译丛》2010,(1):71-71,95
从2010年1月16--17日国土资源部在北京组织召开的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调查与评价项目评审验收会上获悉,我国在南海北部、南黄海、大庆盆地外围油气资源战略调查中取得一批新成果。  相似文献   
886.
射阳河口位于苏北粉砂淤泥质海岸上,处在苏北废黄河三角洲侵蚀岸段与江苏中部淤积岸段之间的过渡区域,是淤蚀交替地带,系现代海岸地貌演变的节点处,同时也是晚第四纪古黄河古长江交互作用的关键区域之一。为了深入研究不同大河交互作用下的海岸、陆架晚第四纪沉积层序模式,最近就苏北射阳河口NTCJ1孔沉积序列和年代,根据该孔的岩性、粒度、介形虫、有孔虫、黏土矿物、地球化学元素和ESR测年等结果,并结合邻近其他钻孔和浅层地震剖面资料进行再研究和再认识,主要得到以下两点新认识:① NTCJ1孔22.00 m岩芯记录了MIS 5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可能缺失形成于MIS 4—2的第一陆相沉积层,MIS 1海相沉积层直接上覆于MIS 5海相沉积层,且尚未钻及形成于MIS 6的第二陆相沉积层;② NTCJ1孔中上部0~17.95 m颗粒较细,以粉砂质为主和暗黄色为基调,明显上粗下细,基本为AD 1128—1855年间形成的废黄河三角洲沉积,为一进积序列,底部可能含有少量全新世滨浅海沉积,但目前尚难以甄别;下部17.95~22.00 m颗粒较粗,以细砂质为主和深灰色为基调,尚未钻穿,是受到古黄河明显影响的MIS 5潮汐河口的水道充填沉积。  相似文献   
887.
888.
分析研究了南黄海和东海地区18口石油勘探钻井的井孔崩落特征,结合对琉球岛弧和冲绳海槽地区浅源地震震源机制解的分析,确认了南黄海地区与我国华北地区有类似的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并得出东海地区的最大水平压应力方向为NEE-SWW,最小水平压应力方向为NNW-SSE,它们分别与冲绳海槽地区的最大和最小主压应力方向接近;东海地区地壳上层的水平差应力可能不强,这与该地区没什么地震活动的特点是一致的.根据应力场特征推断,我国东部地区并未受到菲律宾海板块俯冲的推挤作用,而是可能受到垂直于冲绳海槽走向的拉伸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9.
北黄海盆地新近纪以来断裂特征及对古近纪断裂的继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近纪以来构造运动对油气成藏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增加对北黄海新近纪以来地质和构造特征的了解,利用新近获得的覆盖大部分北黄海海域的地震资料以及船测重力资料,识别出北黄海海域新近纪以来的主要断层,发现它们主要为正断层.绝大部分主要断层在剖面上显示出"半地堑"边界断层的特点,在隆起带上也发育新近纪-第四纪断层,对应了重力异常条带的边界;此外,也有一些断层显示出明显的走滑特点,如北黄海西缘断裂.对比古近纪断裂图,发现在盆地内,这些新近纪断层是古近纪断层的继承,但因隆起带上缺少古近纪断层资料目前还未能判断继承性.  相似文献   
890.
渤中凹陷典型富油气区油源断层差异活动与油气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渤中凹陷典型富油气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富油凹陷油源断层差异活动与油气富集和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构造带内油气主要沿油源断层分布,由凸起带向斜坡带方向,油气富集层位逐渐由新近系向古近系及前古近系潜山过渡,且断层平均活动强度逐渐降低;新生代以来断层活动速率整体表现出强-弱--强的演化规律,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于油源断层差异活动系数 1. 8且晚期断层活动速率33 m/Ma的断层附近;凸起带边界油源断层长期活动,有利于新近系油气的富集,倾末端油源断层在烃源岩排烃期早、中期活动较强且晚期活动较弱,控制了深、浅层多层系的油气富集,斜坡带油源断层较少且在烃源岩排烃晚期活动强烈,油气主要富集于古近系及前古近系潜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