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徐起浩 《海洋科学》2001,25(2):46-49
已发现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为三片分布 ,主要生长在距今7620±130~6761±193aB p的时段内 ,是以油杉为主且含有南亚松等植物的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福建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纪中晚期以来的地壳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地质》2002,24(1):111-123,T005
  相似文献   
13.
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的福建深沪湾古地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是强古地震遗迹.研究结果表明,全新世早期该处海底古森林生长在由松散的晚更新世含砾砂粘土构成的低凹洼地内.距今7 000a左右的强古地震导致古森林沉没于海并形成泻湖环境,约距今2 000a的又一次强古地震使海底古森林沉没到更深的海底,推测这两次古地震的震级都超过7级.  相似文献   
14.
福建深沪湾地区古生物奇观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东部与西部阶地对比研究,证明了在深沪湾地区全新世以来活动断层的存在,从而为古生物奇观———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的成因解译提供了新证据。同时在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及新构造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深沪湾的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是海平面升降与新构造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福建深沪湾多种相的晚更新世沉积,包括有冲洪积相的含砾砂黏土、湖相黏土、潮间带生物沉积相即大片的古牡蛎滩及滨海相河口潮滩砂黏土和风成老红砂等,研究了它们的沉积学特征和形成古环境及其可能反映的复杂的构造形变.沉积相特征表明,深沪湾地壳经历了距今约60 000 a以来早期的可能下沉(距今约28 000 a开始海浸)—距今约25 000~15 000 a的与水动型海平面上升速率大致相同的抬升(生成晚更新世古牡蛎滩)—距今约15 000~11 000 a的可能与古强地震相关的快速抬升(古牡蛎滩脱离海面形成古牡蛎滩台地,深沪湾地区生成多个陆地凹陷)—距今约11 000~7 000 a的相对稳定(凹陷内生长古森林)—距今约7 000 a的古强地震快速下沉(形成潟湖、古森林沉溺)—相对稳定—微弱抬升(又一次成陆)—距今约2 400 a的又一次古强地震快速下沉(形成海底古森林及潮间带古牡蛎滩遗迹)—相对稳定(海岸堤形成)的地壳形变及环境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6.
深沪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次级生产力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4月和2008年8月共3个季节在深沪湾潮下带10个取样站定量采集大型底栖动物.根据各个季节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栖息丰度和生物量,采用Brey(1990)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计算,得出深沪湾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年平均次级生产力和P/B值分别为0.599g(AFDW)/(m^2·a)和1.561.深沪湾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平均次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为湾顶〉湾中〉湾口.与2000年以来我国近海港湾和河口相关研究结果比较,深沪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特点是栖息丰度、生物量和次级生产力低,但种类多样性指数较高.这些特征与深沪湾面积小、水动力强和沙质沉积物等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福建深沪湾潮间带沉积异质体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鸣同  黄向华 《海洋科学》2003,27(12):42-44
深沪湾潮间带并列着两种性质迥异的沉积异质体——沉溺古树林和牡蛎礁。其号观性质、形成年代和沉积特征都有显著差异。古树林主要树种有:油杉(Keteleeria)、桑树(Mouas)和皂荚(Gleditisia)等,属于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14C测量表明其生长于7000aBP前后;牡蛎礁造礁生物主要属种有:近江重蛎(Crassostrea riwlaris),长重蛎(Crassostrea gigas Tunbers)等。属于河口贝类,^14C测量表明其生长于20000aBP左右。地貌调查和钻孔沉积物分析显示:牡蛎礁是晚更新世古河口的产物,古树林是全新世河道古土壤生长林,两者被埋藏后近代重现海滩。  相似文献   
18.
福建晋江深沪湾海底古森林群落类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文群  赵希涛等 《地质科学》2001,36(4):492-493,T003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座落在北纬24°37~40',东经118°38'~40',福建省晋江市深沪湾潮间带中下部。在1986年该古森林被发现时仅有树桩7棵,其中4棵样品被鉴定为松科(Pinaceae)植物,与现代油杉属(Keteleeria carr.)的木材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古森林遗迹分布区的两个钻孔岩芯的粒度、有孔虫、孢粉、古土壤和14C年代等方面的分析测试资料,恢复了该区全新世自然环境演变与海底林生长与掩埋的历史.以油杉为代表的古森林在该区出现于9420aB.P.左右,繁盛于8090~7140aB.P.在7200~6800aB.P.间的中全新世早期,该区气候热暖潮湿,海面不断升高.由于侵蚀基准面的抬高,深沪湾西部的河流发生了加积作用,从而掩埋了该古油杉林.当中全新世中期古海面上升到钻孔所在的位置时,该古森林遭到了灭顶之灾.晚全新世以来,该区一直处于潮间带环境,与今日只有微小的差别.  相似文献   
20.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与全新世强古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指出了海底古森林与古地震的关系,给出了深沪湾全新世强古地震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