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21篇
海洋学   12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21.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分别产自“外源、浑水”与“内源、清水”环境,二者的交替互层沉积可反映古水体性质、物源供给及气候等环境要素的频繁改变。晚石炭世,柴达木盆地北缘构造相对稳定,盆内发育巨厚的、多级次嵌套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混积层系”,记录了“冰室地球”冰川活动下的古海平面大幅度升降和古气候、古环境频繁交替信息。文中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连续完整露头剖面和钻井取心剖面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前人研究成果,通过详细的岩心、露头及镜下薄片观察,在研究区重点层段识别出下切谷充填型碎屑岩沉积和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组成的频繁互层序列。碎屑岩—碳酸盐岩互层组合序列在垂向上的有序叠加,构成了复合海平面变化旋回层序,其从碳酸盐岩—改造型台地沉积开始,向上依次发育碎屑岩下切谷充填序列的底部冲积河道沉积、中部河口湾序列和顶部代表海泛面的泥岩沉积,最后转变为碳酸盐岩向海到向陆台地亚相,反映了一个显著的早期海退—中期逐渐海侵—后期再次海退的旋回过程。冰川期急剧变冷的气候和冰川型高频的大幅度海平面升降,驱动滨线及相带迁移,影响到碎屑岩供给速率和碳酸盐生产率,造成了碎屑岩—碳酸盐岩的高频转换。  相似文献   
122.
西藏聂拉木地区纳兴组深切谷充填序列特征及意义李祥辉,王成善(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关键词充填序列,深切谷,纳兴组,亚里,聂拉木研究区纳兴组下部深切谷体系发育于西藏南部珠穆朗玛峰与希夏邦马峰之间地区,剖面位置西距希夏邦马峰约35km,位于聂拉...  相似文献   
123.
在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南部地区的大多数地震剖面上,位于地震Tg5-Tg5’反射层间(相当于中上奥陶统)存在着一组反射能量强的特异反射波组,在平面上呈北西向展布。根据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特征和深海底流理论,认为这是由等深流侵蚀而成的切割谷,并初步分析了形成机制和石油地质意义,为盆地的非构造研究和油气勘探新领域提出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4.
本文给出一个从电离层频高图提取F1-F2谷区信息的剖面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分析处理了武昌站的垂测记录,揭示了我国中低纬地区上空F1-F2谷区形态的某些变化规律和地区特色.对该类谷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在光化理论中若考虑基态与亚稳态两种氧离子的不同作用,可以说明该谷区的出现和基本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5.
126.
本文利用新的太阳EUV辐射资料、中性大气结构模式及大气成分的吸收及电离特性,计算了100-200km大气的光电离率随高度、太阳天顶角及太阳活动的变化,求得了E-F1谷的变化特征;利用完整的光化模式求得了电子密度随太阳天顶角的变化及对太阳活动的响应,并与IRI模式作了比较.结果表明,1.太阳活动指数与光电离率间的相关关系一般为正,但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或在天顶角大于临界值Xcr=60°时,两者之间可出现负相关;2.太阳活动明显地影响E-F1谷高与谷厚,当天顶角不变时,谷高与谷厚均与太阳活动成正相关;3.本模式与IRI间的偏差因子明显随高度及太阳天顶角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7.
宽谷区岩溶发育及其水动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8.
以云南境内红河蛮耗站的多年径流量观测数据和云南的降水场、气温场观测数据为基础,应用小波变换和相关系数的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红河的跨境径流量变化特征及其与云南气候变化的关系。结论为:近50年来,纵向岭谷区红河的跨镜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了较大时间尺度的波动;径流量的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云南雨季开始后的6-11月份;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表现出了十分明显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其特征时间尺度约为2年、8年和17年;红河的跨境径流量变化与云南干、雨季的降水量场变化之间存在有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但与云南干、雨季的气温场变化之间的相关性不是很显著,说明红河的跨境径流量变化主要是由于云南降水量场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9.
藏南仲巴地层分区新发现了一套地层,在仲巴县才巴弄一带发育齐全,上下接触关系清楚,命名为才巴弄组。该套地层以变质玄武岩、变质杏仁状玄武岩为主,下部可见变质玄武质角砾熔岩,上部可见变质石英粗安岩。其中变质玄武岩与变质杏仁状玄武岩、变质玄武岩与变质石英粗安岩多呈韵律性互层产出,显示了火山喷发韵律的特征。变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裂谷型火山岩一致,形成于活动陆棚裂陷(谷)盆地的构造环境。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冈瓦纳超级古大陆的裂解和新特提斯的开启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30.
V形河谷场地能产生地震动放大效应,并加剧地震的破坏作用和灾害效应。基于高性能离散元软件MatDEM,对规则V形河谷以及真实河谷地形下的放大效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规则V形河谷,在地震波水平入射的情况下,背波坡面产生明显的地震动加速度放大效应,并在临近谷底处最为强烈;随着河谷坡角的增大,放大效应增大。数值模拟结果和解析解具有一致的趋势和规律,并符合现场观测现象。将模型进一步应用于川藏铁路线日扎深切河谷的分析,发现地形微小的转折将会影响到波的传播,临近谷底处的加速度放大效应与规则地形较为一致。离散元法能有效地模拟河谷中地震波的传播、反射、散射等现象,可用于川藏铁路沿线复杂条件下的动力作用灾害效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