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8篇 |
免费 | 395篇 |
国内免费 | 83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7篇 |
大气科学 | 937篇 |
地球物理 | 288篇 |
地质学 | 503篇 |
海洋学 | 839篇 |
天文学 | 8篇 |
综合类 | 102篇 |
自然地理 | 2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84篇 |
2022年 | 88篇 |
2021年 | 94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85篇 |
2018年 | 78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96篇 |
2014年 | 159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55篇 |
2011年 | 124篇 |
2010年 | 134篇 |
2009年 | 157篇 |
2008年 | 129篇 |
2007年 | 124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97篇 |
2004年 | 108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87篇 |
2001年 | 76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71篇 |
1996年 | 51篇 |
1995年 | 52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33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5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4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应用通量方差法估算戈壁绿洲下垫面湍流通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 2005年绿洲、戈壁点的观测资料, 分析与讨论了温度、水汽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变化的通量方差关系, 应用通量方差法对感热、 潜热通量进行了计算, 并同涡动相关系统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不稳定条件下, 戈壁点温度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变化的通量方差关系优于下垫面非均匀性更强的绿洲点, 绿洲点水汽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变化的通量方差关系较温度量表现得更好。对同一站点, 归一化温度标准差的通量方差关系并不总是优于水汽的通量方差关系, 其取决于该站点的温度以及水汽的源汇分布情况; 通量方差法对两个站点的感热、 潜热通量均有较好的再现, 但戈壁点感热通量的计算效果优于非均匀性更强的绿洲点。应用通量方差法对潜热通量计算时若采用直接观测的感热通量, 则潜热通量的计算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32.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and motional properties of flux transfer events (FTEs) at the dayside magnetopause are investigated according to the model of vortex induced reconnection. The theoretical and simulation results can explain the main observational phenomena of FTEs. This model can also be used to study the local reconnection phenomena at the nightside magnetopause reg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phenomena of flux tranfer events may be generated at the region of nightside magnetopause. 相似文献
33.
LAS在西北干旱区荒漠均匀下垫面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古浪非均匀近地层观测试验”的仪器平行对比观测部分试验数据,首先分析荒漠均匀下垫面大孔径闪烁仪(Large Aperture Scintillometer,LAS)光径线上等间距架设的4台涡动相关仪(Eddy Covariance System,EC)观测的摩擦速度和感热通量的一致性.然后,基于4种不同下垫面建立稳定度普适函数分析,利用4台EC观测摩擦速度平均值,计算了LAS观测区域的感热通量,进而比较了LAS和EC两者观测值的差异.结果表明,4台EC观测的摩擦速度与感热通量一致性好,摩擦速度的差别<10%,感热通量的差别在10%左右.4种稳定度普适函数计算的LAS区域感热通量在白天、夜晚与EC观测平均值变化趋势一致,但计算值偏大;TAG (Thiermann and Grassl)稳定度普适函数计算值与EC观测平均值较接近.其主要原因除不同下垫面试验所得稳定度普适函数的差异外,Kipp&Zonen LAS所测感热通量的系统性偏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4.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泥河水库春季水-气界面二氧化碳通量值进行连续24h观测,对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泥河水库24h均为大气CO2的源,其碳通量均值为26.50mg/(m2·h),全天源的极大值出现在1∶00为32.38mg/(m2·h),源的极小值出现在13∶00为20.15mg/(m2·h)。在春季影响泥河水库水-气界面CO2通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气温、叶绿素和风速,相关系数分别为0.671、0.625、0.253。结论:水库水-气界面CO2通量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春季水库是大气CO2主要碳源之一。 相似文献
35.
三峡澎溪河水-气界面温室气体模型估算及其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型估算法是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监测的主要方法,所得成果也不胜枚举.然而监测过程中诸多环境因素会对最终结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结合三峡库区澎溪河背景条件,利用模型估算法进行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以CO_2为例)估算,并且采用修正Morris筛选法尝试分析模型估算法中各个参数对温室气体扩散通量(以CO_2为例)的局部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模型估算法计算三峡澎溪河流域水-气界面温室气体通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风速、水温以及pH值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且风速越强、水温越高、pH值越小,CO_2扩散通量就越大;pH值是高灵敏参数,风速和水温是灵敏参数.在三峡库区澎溪河监测过程中更应注意pH值的精确性,每次采样前需校正仪器. 相似文献
36.
37.
利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RF对2011年6月16-18日引发强降水的一次东移型西南低涡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较成功地模拟了此次西南低涡所引起强降水的范围和移动。低涡首先在低层850 hPa形成,9 h之后在700 hPa出现闭合低涡,发展成熟。西南低涡的初生和成熟阶段在对流层低层都维持与正涡度和高位涡中心相耦合的动力结构,并伴有上升运动;在成熟阶段,上升运动、正涡度柱和高位涡柱明显加强、发展至对流层高层(300 hPa)。低层水汽通量散度对降水带的强度和移动都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位涡收支诊断分析表明,非绝热作用项的垂直结构与垂直通量散度项相反,潜热释放造成的非绝热作用项有利于低层位涡增长、抑制高层位涡增长,对西南低涡的生成、发展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8.
用E──P通量和E向量诊断分析了1986年7月一次阻塞形势的建立和维持,有如下初步结果。(1)阻塞高压形成前,从对流层低层有行星波的E──P通量辐合区向上传播,与西风气流相互作用,导致西风气流减弱,形成阻塞高压。(2)E向量的μ分量的散度的负值区有利于西风风速变小,形成阻塞高压。E向量的ν分量散度的正值区有利于南风加速,负值区使北风加速。在阻高区东西两侧出现负、正区,使北、南风加速,建立和维持阻塞高压。 相似文献
39.
本文分析了2001年2月和3月期间Cluster Ⅱ穿越磁层顶前后的观测资料,检测到13个通量传输事件(FTEs).用多颗卫星磁场测量资料的最小方差分析(MVAB)方法确定FTE的管轴方向(其中6个方向较可靠).FTE管轴方向的分布和低纬处不同,在磁顶法线坐标系LMN中对M轴有较大偏离,比较靠近L轴.deHoffmann-Teller(HT)分析指出,13个FTEs都存在一个很好的HT参考系,表明它们以一个准稳的MHD结构运动.对垂直于管轴方向的运动分析表明FTEs并不一定和背景等离子体一起对流,它们可快于或慢于背景流,但FTEs的运动和背景流基本沿相同方向,其间可有一不大的夹角.在HT坐标系中,10个FTEs的等离子体速度接近零, 其他3个FTEs的等离子体速度约为局地Alfven波速的14%,都不符合Walen关系.其中北半球事件的Walen曲线为正斜率,南半球事件为负斜率,这说明等离子体沿磁力线(北半球顺着磁场,南半球逆着磁场)流向磁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