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36篇 |
免费 | 255篇 |
国内免费 | 3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3篇 |
大气科学 | 567篇 |
地球物理 | 150篇 |
地质学 | 574篇 |
海洋学 | 128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53篇 |
自然地理 | 2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41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52篇 |
2019年 | 40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34篇 |
2016年 | 44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56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60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57篇 |
2007年 | 78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53篇 |
2004年 | 50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25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35篇 |
1995年 | 32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1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青藏高原上空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受大尺度环流、当地太阳辐射和地表过程的联合作用,对辐射收支、辐射传输及感热、潜热的分布等有重要影响。由于缺乏持续定量的观测,对各类天气系统云宏观参数日变化特征的了解还十分不足。多波段多大气成分主被动综合探测系统APSOS(Atmospheric Profiling Synthetic Observation System)的Ka波段云雷达是首部在青藏高原实现长期观测云的雷达。本文基于2019年全年APSOS的Ka波段云雷达资料,采用统计和快速傅里叶变换方法研究了西风槽、切变线和低涡三类重要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有云频率、单层非降水云或者降水云非降水时段的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日变化的时域和频域特征,得到了统计回归方程。主要结论有:(1)西风槽系统日均有云频率为56.9%,切变线系统为50.8%,低涡系统达73%。(2)尽管西风槽和切变线系统的成因不同,但两类系统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趋势和主要谐波周期相似:日变化趋势基本为单峰单谷型,日出前最低,日落前最高。有云频率表现为日变化和半日变化,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主要表现为日变化。(3)低涡系统云宏观参数的日变化特征与前两类系统明显不同:日变化趋势表现为多峰多谷型,虽然有云频率和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主要谐波中均以日变化振幅最大,但频谱分布分散,云厚主要变化中振幅最大的是周期为4.8 h的波动。(4)得到了各系统有云频率、单层云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和云厚日变化的统计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82.
83.
84.
85.
86.
87.
通过对1999年秋季一次突发性降水过程高空急流的分析,发现急流人口区南侧辐散,其低层辐合上升,当低层有印缅槽活动的时候,对流加强,印缅槽发展,急流人口区北侧辐合,其低层辐散下沉,有向南的非地转风。 相似文献
88.
2000年秋季9月19日午及午夜前夕双流机场暴发了两次冷平流引发的雷暴,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两次雷暴过程的特征,总结积累经验,提高雷暴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8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北暴雨过程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使用1990~2005年全国730站日降水资料和NCEP格点分析资料对1990~2005年东北地区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类研究,探讨21世纪前后夏季东北暴雨的主要特征.按照东北地区日降雨量大于50 mm的站点数不少于5个的标准,统计出1990~2005年东北地区的69个暴雨个例(共90天).在统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造成大范围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进行分类研究.考虑阻塞高压、热带、副热带系统和西风带之间的相互关系,将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大致分为6类:(1)台风与西风带系统(西风槽、东北低涡)的远距离相互作用(20个,28.9%);(2)登陆台风(或南来低涡)北上与西风带系统(西风槽、东北低涡)相互作用(16个,23.2%);(3)台风直接暴雨(1个,1.5%);(4)低槽冷锋暴雨(16个,23.2%);(5)低空切变型暴雨(2个,2.9%);(6)东北低涡暴雨(14个,20.3%).在所有个例中与台风有关的共有37个,超过一半,占总数53.6%.台风的远距离水汽输送或登陆台风北上与西风带系统相互作用是东北地区产生大暴雨或持续性大暴雨的重要环流条件.此外,东北低涡和西风槽前系统造成暴雨个例也比较多,也是东北地区大范围暴雨的重要影响系统,低槽冷锋暴雨和东北低涡暴雨也各分为4小类.低空切变暴雨的切变线一般在低层较为明显.上述分析表明,夏季东北地区暴雨过程种类繁多,情况较为复杂,且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区降雨过程较为活跃,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0.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1°×1°资料,对山东半岛2005年、2008年、2010年的几次典型冷流暴雪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冷流暴雪的高空形势主要分为高空冷涡型和高空横槽型。高空冷涡型较高空横槽型降雪量偏大,暴雪站点多。高空冷涡型500hPa层以上的位涡值较高空横槽型偏大,高层位涡有利于低层正涡度的加强,促使低层产生低压环流及辐合上升运动,上升运动加强了海面水汽的垂直输送,故高空冷涡型上升速度较高空横槽型强,湿层较厚,高空冷涡型较高空横槽型更容易产生暴雪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