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9篇
大气科学   109篇
海洋学   13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ENSO与黄海北部海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2.
海雾过程中海洋气象条件影响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二维数值模式,研究了在海雾过程中海温场、气温场、湿度场、风场等海洋气象条件的影响。结论如下:(1)海温主要影响海雾的生成过程,当海雾生成后,它的作用就逐步减小了;(2)气温梯度(暖平流)较大,不利于海雾生成,逆温不是海雾生成的一个充要条件;(3)相对湿度大小及其分布是海雾能否生成的物理基础;(4)风速大不利于海雾生成,但海雾一旦生成,则有利于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3.
舟山海域春季海雾发生规律和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分析了1990-1999年春季发生在舟山海域海雾的气候特征、环流背景及成因,归纳出春季海雾形成前的3种天气形势:倒槽前部型、高压底部型、入海高压后部型。在对海雾生成时的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春季海雾发生的一般规律,为海洋预报和服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4.
为全面了解中国南海海区海雾的分布特征,为南海海雾气象服务提供基础背景资料,利用2011—2016年1—3月FY-3B气象卫星资料的雾监测产品,分析了中国南海海区海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南海海雾具有特定的区域特征,中国南海海雾多出现在华南沿海、北部湾沿海、琼州海峡和海南岛东北部沿海海区,南海南部海域出现海雾概率低;南海出现高频次海雾的时间多发生在2月,1月次之,3月最少。该研究结果可为中国南海海雾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05.
中国近海海雾持续和消散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空气稳定度和天气型两方面讨论海雾生成之后,如何持续和消散问题。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低空空气层结中“干层”的存在,利干雾的持续,而天气型转变带来的风和降水,常使海雾趋于消散。  相似文献   
106.
青岛及其近海海雾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刁学贤 《海洋通报》1996,15(3):87-91
  相似文献   
107.
王青  战淑芸 《海洋预报》1995,12(4):81-84
我国黄、东海海域海雾气候资料王青,战淑芸,杨淑瑞(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海雾是海上灾害性天气现象之一,它对海上航运、渔业捕捞等作业的安全有极大威胁。由于浓雾的影响,造成船舶沉没的悲剧,国内外均有发生,其经济损失是相当严重的。因此,作好海雾预报,对...  相似文献   
108.
厦门春季海雾天气分类及典型个例宏微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2013年3月23日—4月22日外场观测得到8次海雾过程的能见度、雾滴谱、自动气象站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全球分析资料,对厦门春季海雾宏微观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形成厦门海雾的天气形势主要为3类:冷锋型、低压倒槽型、高压入海型。厦门海雾对应区域存在0~1℃气海温差,这对海雾预报具有重要意义。对2013年4月17—18日典型海雾个例研究表明,西南气流强烈的增湿作用触发了海雾生成,为本次海雾发展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本次海雾平均雾滴谱拟合符合Junge分布;对其微物理量(数浓度、液态水含量、平均半径)演变特征分析表明,主导的微物理过程为核化凝结增长和可逆的蒸发过程。  相似文献   
109.
110.
2021年夏季(6—8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主体位于北冰洋上空偏向西半球,强度较常年偏强;东亚地区以纬向环流为主,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平均略偏西偏南。6月,北部海域温度较低,黄渤海海雾天气多发。7月,西南季风推进,热带气旋活跃。8月,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热带气旋活动频次偏少。夏季共有7次海雾过程,其中6月有4次,7月有3次。我国近海出现了9次8级以上大风过程,其中热带气旋大风过程6次,温带气旋入海影响的大风过程3次。浪高在2 m以上的海浪过程有10次,2 m以上大浪的天数共计38 d。我国北部及东部海域升温明显,从北到南的海面温度梯度减小。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9个台风活动,其中台风“烟花”造成近海一次范围广、时间长、风力大的大风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