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海缆在长久的电力信息输送过程中,损坏故障等突发事故经常发生,研究海缆在地磁背景下环境周围产生磁异常扰动信号,确定海底海缆轨迹和埋设深度,能够在突发状况之后迅速针对该区域内的海缆进行定位,及时对海缆进行维修。基于微元磁偶极子有限元仿真建立海缆磁场模型,探究了检测距离(DCPA)、海缆长度(L)、背景磁场对海缆磁异常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研究可知:DCPADCPA>L时衰减指数约为–2.8,DCPA>3L时衰减指数约为–3;DCPA固定时,海缆磁异常随长度明显增加到一定程度会趋向稳定,信号发生畸变;背景磁场分量改变不仅可能改变海缆磁异常信号的强度,还可能改变其信号波形特征。  相似文献   
12.
船锚是威胁海缆的一大重要因素,为准确衡量船锚对海缆的威胁大小,提高海缆系统风险评估精准度,针对抛锚威胁的发生概率,提出了运用概率论中正态分布对其进行计算的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3.
MG-1型海缆埋设系统是专为埋设中日海底光缆研制的。本系统装备于“邮电1号”敷缆船上,是一个经济、高效、具有现代化测控系统的犁埋式作业系统。1993年仅用13个小时就顺利地完成了中日海底光缆中国侧90km的埋设工作。本系统于1994年6月通过技术鉴定。1995年获得邮电部三等奖。MG-1系统除可用于埋设海底通信电缆外,也可用于埋设其它海底电缆。本文对系统总体设计中考虑的问题、系统的设计结果以及试验和施工概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海底光缆工程发展2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全球第一条海底光缆问世后20年来海底光缆工程发展的历程作了简要回顾。随着光纤传输技术的不断进步,海底光缆的通信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近20年来,其商用系统已经历了四代。海底光缆工程发展的重要标志,还体现在海底光缆施工技术的日趋完善,水下定位、海底数字式高分辨率的地球物理探测、海底原位测试等高新技术在海缆路由调查与埋设评价调查中的广泛应用。此外,对海底光缆市场与行业结构所经历的深刻变化作了分析,并预测了国际海底光缆网络的发展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野外勘察和室内试验分析结果,了解琼州海峡北海—临高段海缆路由区浅层海底土分布特征和路由区及其附近海区的潮流特征,利用计算的方法分析了10 a和50 a一遇的潮流对海缆路由区冲刷破坏的可能性。结果发现,在琼州海峡海缆路由区海底砂性土平均起动流速(23.2~58.9 cm/s)小于10 a一遇(75.2~93.8 cm/s)和50 a一遇(85.4~113.7 cm/s)的预测流速;海底粘性土的平均起动流速(64.8 cm/s)也小于10 a一遇(76.2 cm/s)和50 a一遇(87.4 cm/s)的预测流速。路由区海底土会因潮流冲刷作用而发生失稳破坏,影响埋设在海底土中海缆的安全。同时,结果还发现潮流对砂性海底土的影响大于对粘性海底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区作业渔场的捕捞方式、作业范围等的分析,结合已建海底光缆故障的调查结果,探讨了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调查和已建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海域海底光缆主要穿越了长江口、江外、舟山、舟外、鱼外等5大主要作业渔场,各渔场的渔业活动频繁,拖网、张网和流刺网等不同捕捞作业方式集中,对海底光缆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捕捞渔船船只的数量逐年增多、触底深度的不断增加、作业时间的不断延长,使海底光缆路由调查时所获得调查资料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船只、渔具的日益大型化以及拖网、张网、围网等捕捞活动范围的持续扩大,更使得海底光缆的故障频繁发生。为保护海缆的安全,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建议选择休渔期时进行路由调查,在捕捞活动的频繁区,选择双层铠装型(DA)的海底光缆,并适当加大埋设深度,以降低渔业活动对海底光缆工程的影响。实践表明,将海底光缆埋设深度增加至3.0 m以上,可有效地保护海底光缆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跨北极海缆以其铺设成本低、海缆传输距离短、信息传输速率高等优点成为多个国家优先选择的海缆线路。文章简要介绍了环北极国家和我国的北极海缆建设现状。探讨了海冰对工程地质勘察区域的限制、海冰对工程地质调查取样的影响、海雾对工程地质勘察进度的影响和北极地缘政治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制约。提出增强调查船舶破冰性能、加速勘察技术革新、提升海冰气象预报能力和深化国际合作等建议,以提升我国北极区域海上综合勘察能力。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26日晚,台湾南部海域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震断了包括中美海缆、亚太1号海缆、亚太2号海缆等14条海底光缆,使中国大陆用户至港澳台地区、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方向的通信大量阻断。  相似文献   
19.
150 kW海洋能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是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根据该项目特点和技术方案,需要采用海底电缆进行电力输送。通过分析该示范项目特点,对项目所在地的外部海洋环境进行调研,通过对示范项目的系统方案进行分析确定海底电缆的电气参数,通过对项目所在地的海底情况进行调研确定敷设路径和敷设方案,从而选择合适的绝缘、护套和铠装材料,以满足电缆机械强度要求。通过项目的实施证明该海底电缆能够满足项目要求,对该电缆的研究是合理的,可以对同类项目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自动识别系统的海缆保护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秋亮 《海岸工程》2008,27(2):47-51
针对海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锚损现象,通过对自动识别系统(AIS)功能和海缆保护要求的分析,重点利用AIS广播信息中包含船舶经纬度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利用AIS进行六点布控的海缆保护监测方法。六点布拉法可以弥补一般人工监测和摄像机监测等方法的不足,真正实现海缆的实时和动态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