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7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551.
1985-1986年作者在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投放于胶州湾灵山岛的人工鱼礁上获得许多苔藓虫标本,从中发现了唇口目(Cheilostomata)三个新种,本文为其描述。其中刺轴缘孔苔虫(新种) Smittina spinigera sp.nov.也发现于山东半岛北岸和浙江沿岸水域。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552.
介形虫化石壳体被认为是反映古湖泊沉积环境的理想对象。在过去的30年,介形虫壳体的δ13C和δ18O测定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湖泊沉积古气候及古环境的重建。由于湖泊生物碳酸盐样品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可能会影响到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的重现性和辨析率以及实验室之间数据的可比性,采用有效的方法对介形虫壳体进行预处理是保证介壳稳定同位素测试的一个关键环节。在总结目前常用的湖泊生物碳酸盐稳定同位素测试样品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青海湖现代和古代沉积物中介形虫的测定,讨论各种处理方法对介形虫壳体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δ13C和δ18O)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所测介壳样品的δ13C值和δ18O值不会产生大的影响,在介壳样品的稳定同位素测试之前不需要对介壳样品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553.
南天山中央地块的厘定与古气候事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气候变化与地质构造演化有着一定联系 ,构造活动的结果将引起地球表面海陆分布、陆地古纬度、火山活动、山脉形成以及地形地貌的巨大变化 ,是直接影响古气候的重要因素。根据志留—泥盆纪构造古地理再造、深部层次变形、基底时代、深部构造特征、构造混杂带研究 ,在确定南天山中央地块构造演化的基础上 ,探讨泥盆纪南天山构造火山作用与古气候及层孔虫绝灭事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4.
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海口虫或原牙形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孟莪  钱逸 《地质科学》2002,37(2):253-256
产自南非晚奥陶世索姆页岩中的牙形动物化石被认为是一类脊椎动物的摄食器官,而产自中国云南早寒武世早期的云南虫(Yunnanozoon)和海口虫(Haikouella)具有矿化的单锥形牙齿构造,被认为是保存了软部的脊椎动物的祖先.经比较研究后提出了产自比澄江动物群更低层位(梅树村阶)中的原牙形类ProtohertzinaProtocanthocordylodus等应代表保存了硬部的最早的脊索动物,甚至是脊椎动物或它们的共同祖先.  相似文献   
555.
德国泥盆纪的层孔虫十分繁盛,不同形态、不同规模的层孔虫礁体广泛发育于台地内部、台地边缘和深海盆地内的火山周日。块状层孔虫是主要的造礁生物,四射珊瑚也参与了造礁,但数量极少。礁区岩相分异明显,盆地相、礁前相、礁核相和礁后泻湖相清晰可辨。部分礁体,如布瑞隆环礁显示清楚的初殖、拓殖、繁殖和衰亡四个演化阶段。层孔虫礁的主要繁盛期为吉维特期-弗拉斯期。德国泥盆纪生物礁的基本特征类似于加拿大同时期的生物礁,但在德国泥盆纪的礁灰岩杂体内至今尚未发现有经济价值的石油和天然气。这可能与莱茵海西地槽复杂的地质发展史有关。  相似文献   
556.
关于几丁虫种的判别—以Conochitina brevis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四川秀山大田坝龙以溪组D.triangulatus带中采集的Conochitina brevis为例,结合国内外一些几丁虫种的发育特点,对几丁虫内存在的形态、大小和装饰的变异性进行了讨论,揭示了Conochitina brevis的形态和大小的变异性,分析了其壳表大量发育的圆瘤状构造,认为这些构造是其在石化过程中受黄铁矿化等次生作用的影响而形成,并不是真正的装饰。同时对Conochitina brevis进行了描述和图示。  相似文献   
557.
558.
本文详细研究了苏皖地区早二叠世孤峰组上部的放射虫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化石。根据其形态的变化,认为该种可以分成3种形态型,即m. triradiatus. m. subtriangulus和m. uralicus。文章对这3种形态型进行了描述,同时还讨论了它们的相互关系,演化以及Ruzhencevispongus uralicus的生物地层学意义。  相似文献   
559.
<正> 层孔虫在我国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早石炭世早期(?)、晚侏罗至早白垩世的碳酸盐岩地层中有着较广的分布,有的可以大量聚集并与藻类、珊瑚等组成生物礁、滩或生物层。本文仅叙述和讨论在我国奥陶—志留纪中层孔虫的分布和组合特征。 层孔虫从何时开始出现的?国外至今未见早奥陶世层孔虫的报导,因此,一些学者认为从中奥陶世开始出现。董得源(1982)研究了安徽北部肖县和宿县奥陶纪马家沟组下段的层孔虫,据头足类化石的研究,马家沟组下段的时代为早奥陶世晚期,同一层位的层孔  相似文献   
560.
河南白垩纪—早第三纪介形虫组合序列及演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申 《地质学报》1994,68(3):278-286
本文研究了河南南阳、周口、任店、洛阳、灵宝、潭头、开封第中、新生代沉积盆地的白垩纪-早第三纪大量的介形虫化石,并划分为8个组合。研究了各组合的地理分布及地质时代,讨论了它们的组合特征及演化规律,并对各组合生存期的古气候以及它们的石油探工作中的意义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