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7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4 毫秒
481.
通过PCR扩增、测序获得白额纵沟纽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白额纵沟纽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5 476bp,包含后生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典型的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和1个747bp的非编码区.除tRNA-Thr和tRNA-Pro基因外,其他基因均编码在重链上.基因组碱基组成具有AT偏向性,蛋白质编码基因偏好使用富含T的密码子.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均为ATG,终止密码子多为TAA或TAG,nad1、nad2、cytb基因具有不完全终止密码子T.预测的22个tRNA均具有典型三叶草结构.非编码区未发现在其他纽虫所报道的特殊茎环结构,但在nad4基因上发现有37 bp的发卡结构.白额纵沟纽虫的基因排列、起始密码子、tRNA反密码子与Lineus viridis完全一致,两者rrnL和非编码区长度差别较大,前者具有较少核苷酸插入.  相似文献   
482.
483.
南黄海西部日照海域晚更新世海侵沉积地层广泛出露。基于本区18个站位柱状岩芯的剖面观察、有孔虫和介形虫鉴定、粒度分析、腹足类纹沼螺(Parafossarulus striatulus (Benson))和钙质结核的AMS 14C年龄识别了沉积相,并探讨了MIS 3阶段的沉积历史和古环境特征,同时大致估算出末次海侵过程中水下平原的剥蚀厚度。结果表明,在日照外海、废黄河水下三角洲以北,表层覆盖着全新世早期海侵过程中所形成的砂质改造层,灰色,席状,无层理,厚度薄,通常在10~40 cm左右。海侵沙席之下为海陆过渡相沉积,可细分为滨岸潟湖相、沙坝相和滨海相等。底栖有孔虫组合几乎都以Ammonia beccarii (Linné) vars.为优势种,其他常见种为Elphidium magellanicum Heron?Allen et Earland、Cribrononion subincertum (Asano)、Textularia foliacea Heron?Allen & Earland、 Elphidium advenum (Cushman)、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 (d'Orbigny)、Cavarotalia annectens (Parker et Jones)和Pararotalia nipponica (Asano)等,指示滨岸浅水沉积环境。地层沉积年代为MIS 3阶段的中期或中早期,当时的海平面波动区间主要位于现今海平面以下20 m至31 m之间。这套地层为海进沉积,是海平面波动过程中所形成的沉积旋回,沉积过程中曾经历过反复的暴露和氧化,从下向上,其垂向层序可分为两个序列:1)滨岸潟湖—沙坝沉积或仅见沙坝沉积,为砂质沉积,分布在海侵沉积区的北部和西部;2)滨岸潟湖—滨海相沉积,为粉砂质沉积,分布在海侵沉积区的东南部。前者沿着古海岸线分布,后者距离古海岸线较远。表层钙质结核的大量富集,可能意味着末次海侵的强度已经剥露至土壤剖面下部的钙积层。据此估计,在末次海侵过程中,本区水下平原的平均剥蚀厚度约为50~70 cm。  相似文献   
484.
简谈李四光教授追求真理的精神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黄汲清 《第四纪研究》1989,9(3):201-204
本文主要表彰李四光教授在科学研究上追求真理的精神,并略述他治学的方法和态度。文中举两个实例来说明问题,一个是他在壮年时期进行(竹蜓)科的研究和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个是他一生从事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实地调查和室内研究。  相似文献   
485.
浙江东部象山、三门及新昌一带断续出露一套石浦组的叠层石-虫管生物礁灰岩,长期以来对其的时代、成因及形成环境存在很大争议。根据对其中火山岩夹层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试,生物礁灰岩之下的流纹斑岩的年龄值为117.80±2.20 Ma,生物礁灰岩夹层玄武岩年龄为116.05±0.99 Ma。因此,这套生物礁灰岩约形成于约116 Ma早白垩世Aptian期。其O/C同位素测定的计算结果是:Z=70.273~79.565,远小于120,是典型的陆相湖泊形成的碳酸盐岩。在岩石地层上,石浦组为双峰式火山岩—湖相碎屑岩—生物礁灰岩透镜体组合,在区域上可与馆头组双峰式火山岩—河流湖泊相碎屑岩—泥灰岩透镜体组合对比,但因靠近火山口,所以沉积相有所不同。造礁生物以蓝细菌(Cyanobacteria)和龙介科(Serpulidae)管栖蠕虫为主,还有部分可能为缨鳃科(Sabellidae)管栖蠕虫的蜂巢状虫管化石。蓝细菌形成的叠层石形态类型包括:大型层状叠层石Stratifera undata、小型团块状叠层石Nanxiongella formosa、微型柱状叠层石Pseudogymnosolen multiblast及大型穹隆状叠层石Cryptozoon proliform等;龙介科虫管有孤立生长的Sinoditrupasp.及成簇生长的Acerrotrupasp.等。当时所处的环境主要为火山活动频繁的破火山口湖,以及临近火山口的火山洼地湖泊,一度具有通海潮汐水道。在具有通海潮汐水道时期,其古地理环境为深入陆地的峡湾潮坪环境,沉积物以陆源碎屑为主,夹少量潮汐携带来的海相生物碎屑。  相似文献   
486.
重庆城口廖子口奥陶系庙坡组的几丁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孝红  王传尚  张淼 《地层学杂志》2004,28(3):230-234,i001
系统介绍城口廖子口奥陶系庙坡组几丁虫分布、发育特征及其与笔石生物带的关系 ,讨论了几丁虫的地层意义 ,并与国外典型地区同期地层的几丁虫进行了对比。城口廖子口庙坡组几丁虫的组合特征虽然与波罗的海地区、加拿大纽芬兰和魁北克地区同期地层的几丁虫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但总体上具有分布广、地质延限长、生物地理分区不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487.
488.
Yi虫(Echiurus)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渤海海洋》1999,17(3):87-89
  相似文献   
489.
日本对虾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摄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虾人工育苗生产中,卤虫是重要的生物饵料。卤虫无节幼体营养丰富,能促进对虾幼体的变态发育,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但是,对虾早期幼体摄食卤虫能力较弱,若卤虫投喂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过量的卤虫在育苗池中快速生长,饵料生物成了养殖对象,不利于水质的管理和控制。日本对虾(Penausjaponicus)早期仔虾幼体有相互攻击、残食的习性,若卤虫投喂不足,相互残食的现象将更为严重。因此,了解日本对虾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习性,从而适当掌握卤虫的投喂量,在生产上有着现实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490.
卤虫在单细胞藻类培养中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琳江 《海洋科学》1999,23(6):58-60
在扁藻(Tetraselmissp.和Platymonassp.)藻液中接种适量的卤虫(Artemiasalina),通过卤虫对藻液中细菌及原生动物等敌害生物的捕食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敌害生物对藻类的危害。通过卤虫对藻液中衰老及死亡的藻细胞的捕食,可以使藻种得以优化。而且,通过卤虫的代谢作用,藻类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得以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