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4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33篇
海洋学   37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391.
392.
本文对不同温盐条件下虫“海孤一号“的存活和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盐显著影响“海孤一号“的存活与生长,但温盐对存活的交互影响不显著。“海孤一号“的最适存活条件是温度20-25℃,盐度60‰-100‰,在不同温盐条件下,“海孤一号“的生长都经历了一个由慢到快再转慢的过程,Logistic曲线能很好地拟合生长曲线,并把生长过程分为第一慢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第二慢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393.
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青海尕海(GH)、新疆阿其克库勒湖(AQK)、西藏(XZ,具体产地不明)、新疆鲸鱼湖(JYH)4个卤虫种群休眠胚胎所处的发育期,发现4个种群卤虫休胚胎均处于原肠期;通过压片染色法对4个卤虫种群休眠胚胎的细胞核计数显示,其胚胎细胞数分别为3441±164(GH),3412±171(AQK),3736±212(XZ),3861±155(JYH)个。  相似文献   
394.
钩刺尾刺虫无性生殖期的皮膜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微波 《海洋学报》1995,17(6):105-110
借助蛋白银技术对海洋纤毛虫钩刺尾刺虫无性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进了观察(1991年7月10日),结果表明:(1)前仔虫也有一口原基出现并由其对老的口围带进行部分重建,另一部分未被更新的小膜将保留并为前仔虫所继承;(2)额棘毛分别来自第1、2棘毛原基及口侧膜原基;(3)形式上的右缘棘毛实为腹棘毛,来自第5列棘毛原基;(4)尾棘毛十分独特地由两组原基演化而成;(5)背触毛的发生为分步式进行.文中另对本属的演化模式及在游仆虫科中所体现的独特性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5.
本文以检索表的形式记述了甲壳动物门介甲目蚌壳虫科隐妇蚌虫属的17个现生种。对其中的1个新种石泉隐妇蚌虫Caenestheria shiquanica sp.nov.进行了形态特征描述。列表比较了近似种川候隐妇蚌虫C.Kawamurai(Ueno,1940)Hu,1988与新种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文中附有亚洲产的12种隐妇蚌虫的形态图58幅。  相似文献   
396.
唇口目、无囊亚目的枝室类苔虫(Division Cellularina)通常包括5科:小隔苔虫科(Farciminariidae)、粗胞苔虫科(Scrupocellariidae)、双胞苔虫科(Bicellariellidae)、戎胞苔虫科(Euoplozoidae)和端口苔虫科(Epistomidae)。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从底栖拖网和潮间带搜集的标本中,已发现小隔苔虫科1属1种,粗胞苔虫科5属31种,双胞苔虫科8属41种,端口苔虫科1属1种;戎胞苔虫科至今尚未获得标本。Mawatari[1973:Studies on Japanese Anascan Bryozoa.2.Division Scruparina. Bull. Nat. Sci. Mus. Tokyo,16(4):605-624.] 提出把 Brettia 属和 Eucratea 属从微室类的Scrupariidae中分出,归于枝室类。根据这两属的出芽类型及群体的一般特征。它们与 Scruparia 属区别显著,而与枝室类的 Bugulella 属、Beania属近似。因此我们认为, Mawatari的意见是可取的。由于我们至今尚未获得 Brettia 和 Eucratea 两属的标本,故本文不予论述。 粗胞苔虫科是枝室类苔虫的两个大科之一;种类十分丰富。其主要特征是:群体直立或稍松散葡匐,通常在分枝分歧处有关节。个虫多列或双列。前、侧鸟头体通常存在。除三胞苔虫属 Tricellaria Fleming,1828外,背面都有振鞭体或鸟头体,刺通常存在。口上卵胞。本科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前膜上面覆盖一根盖刺(scutum),它是刺的变形,其形状多种多样。 在研究枝室类苔虫时,首先要弄清它们分枝的分歧方式,亦即弄清个虫在分枝分歧处的排列方式。所有枝室类苔虫在分枝分歧处群体结构大致相同,但个虫排列方式各异。一支双列分枝的分岐是通过个虫数目的一分为二来完成的。分岐进行的方式,一般是母节间部(parent internode)相对应的两个连续交替的个虫各自接续两个末位后生个虫(distal successor zooids)。为叙述方便,可用字母统一标注与分歧有关的个虫。A是准备分歧的两个交替排列的始位个虫(proximal zooid),B是与A连续交替、位于分枝另一侧的末位个虫(distal zooid)。E是与分枝中轴密切相关的后续个虫(successor zooids),称为轴个虫(axillary zooid)。C和D是“Y”状分枝的一枝(子分枝daughter branch)的外列个虫,分別是A和B的直接后续个虫,在形状上它们与A和B一致。与A和B的区别在于它们彼此分岐,以便让其他两个后续个虫E和F嵌在它们中间。E来自A,位于A的内侧,F来自B,位于B的内侧,也就是说,群体分枝分歧后的两支子分枝的内列个虫来自不同的个虫:F来自B,G来自E。这是双胞苔虫科的分岐模式(图1:2)。 粗胞苔虫科的分岐模式与双胞苔虫科不同。在祖胞苔虫科,末位个虫B发育成为单列,从始位个虫A分出两个子个虫C和E,因此与A接续的不是B而是C和E。C是A的末位后续个虫,在A的外侧分出,发育成为单列。E是A的始位后续个虫,在A的内侧分出。E分出个虫F和G,因此从A长出完整的分枝。此分枝与群体分枝具有相同的外列和内列,分别称为B列、C列,而G和F分别形成A侧枝的内列和B侧枝的内列。因此,粗胞苔虫科在群体分枝分岐时产生的两支子分枝的内列来白同一个虫,轴个虫E产生F和G(图1:1)。 不同种类分岐方式不同。分岐方式在区別种属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里就本文涉及的种类,将粗胞苔虫科的分歧类型概述如下。 粗胞苔虫科有9属,在我国已发现5属。  相似文献   
397.
广东海水鱼类寄生海盘虫属两新种的记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寄生于黑鲷(Sparusmacrocephalus(Basilewsdy))鳃上的海盘虫属两新种。华南海盘虫,新种Haliotremaaustrosinensesp.nov与螺旋海盘虫(HaliotremaspiraleYamaguti,1968)相比,交接器形状相似但量度有明显的差异,且已知种的交接管具有3条几丁质丝;中央大钩与联结片的形态与已知种相异,表现在:新种的2对中央大钩形态各异,背中央大钩基部不加厚,内外突发达,腹中央大钩基部加厚,内外突粗壮发达,背联结片长片状,中间有两个似驼峰状的突起,两端略尖,腹联结片弧形,中间细,两端膨大,而已知种的2对中央大钩形态相似,钩基部两边加厚,内突非常粗壮发达,背联结片较平直,腹联结片呈“V”形。大弯管海盘虫,新种Haliotremagrossecurvitubussp.nov与HaliotremakurodaiOgawa&Egusa,1978相比,交接管形状相似,但交接管的据弯度较已知种长近1倍,且新种交接器具有一台状的基座;2对中央大钩形态各异。  相似文献   
398.
锥头虫科环虫,虫体多细长,口前叶圆锥形、球形或平截形。围口节1-2节,皆无附肢和刚毛。吻可外翻但无附属器官。疣足双叶型,鳃有或无。刚毛简单型:毛状、钩状、叉状或矛状等。躯干部分为两部:扁平、疣足侧生的胸部和圆柱状,疣足背生的腹部,这是锥头虫类区别于其他多毛环虫的重要形态特征。 除口前叶圆钝或平截的居虫属Naineris 栖于岩岸海藻丛中外,锥头虫多建造临时性的栖管,穴居于泥沙滩。 目前,锥头虫计有两亚科14属130余种(Hartman, 1959; Fauchald, 1977)。在黄海、东海我们只记录到锥头虫亚科的种类。 本文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采集、保存的标本进行整理的,共报道5属14种,其中9种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399.
报导我国一株罕见雄体出现率特别高的孤雌生殖卤虫“海孤1号”(OP1)。其罕见雄体出现率高于以往报导的10~20倍。利用这株卤虫的罕见雄体与两性生殖卤虫(A.sinica)的雌体进行杂交实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00.
室内试验研究小头虫的生物扰动作用对沉积物油污降解的影响。实验在混加定量20~#柴油的小生境中进行6个月。期间对氧化还原电位不连续展(RPD)深度,Eh,烃类氧化菌菌量以及油浓度等参数做了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小头虫的生物扰动作用通过改善沉积物次表层氧含量水平而促进了烃类氧化菌的生长,并因此使得沉积物中油污的生物降解提高了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