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3篇
  免费   939篇
  国内免费   808篇
测绘学   365篇
大气科学   888篇
地球物理   1749篇
地质学   1024篇
海洋学   911篇
天文学   319篇
综合类   200篇
自然地理   13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217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01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29篇
  1997年   147篇
  1996年   130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33篇
  1993年   117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112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近几十年我国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分区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聚类统计检验分析和旋转主分量分析相结合确定中心站的方法,利用我国多年极端气温资料,对我国最高和最低气温年际变化型态进行区划。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结合可以互相补充,使分区结果更具客观性。中国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年际变化分别可划为12和11个不同类型的区域,分别计算了各区域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以及各区域之间的两两相关系数,检验证明分区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92.
常见的几种地震子波有:零相位子波、最小相位子波、最大相位子波和混合相位子波。以不同类型的信号为激发子波,对不同地层模型合成地震道。仅用原始合成地震道记录的振幅谱来恢复原始记录,讨论不同方法下,由于激发子波的不同,对比分析原始记录与恢复记录的差异,及其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93.
极谱测氟法在天然水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蓉 《云南地质》2005,24(3):317-320
本文提出使用Zr4 ———钍试剂极谱法测定氟,具有灵敏、准确、快捷等特点。  相似文献   
94.
通过云南中部禄丰地区侏罗系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滇中侏罗系磁极性地层柱,为国内及该地区侏罗系地层单元的时代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基础资料。依据磁性地层学研究的结果,修订了滇中侏罗系的顶界和上、中侏罗统的界线,建立了中、下侏罗统和侏罗系—三叠系界线数据。经对比发现,滇中侏罗系古地磁极与扬子地块侏罗系古地磁参考极之间有较大差异,反映滇中地块自侏罗纪以来曾向南发生了明显移动,产生过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95.
北京晴天紫外波段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太阳一大气紫外光谱辐射计(SAUVS),测量到达北京地表的太阳直接和散射紫外光谱辐射,给出反演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一种方法。结果表明:在紫外波段,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厚度随波长的增加而单调减小,用指数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反演结果。统计得到了3个水平能见度状况下拟合函数的系数值,与全球气溶胶监测网络(AERONET)北京站的资料对比,表明反演结果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96.
利用中国东部1990~2000年旬平均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通过对0~50 cm层次土壤湿度进行旋转主分量分析 (REOF),重点分析了淮河流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初步研究了土壤湿度与前期、同期和后期不同时段降水与气温的关系。发现春季以30 cm为界,30 cm以上各层土壤湿度异常的第一旋转空间模态十分相似, 其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淮河流域,而30 cm以下 (30~50 cm) 各层的第二旋转空间模态与之亦十分类似, 因此称该模态为“淮河型”,而夏季和秋季虽然该模态也很显著, 但特征不如春季突出。该模态在各层次土壤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均存在40旬左右的显著周期;并与前期和同期降水(气温)呈显著正 (负) 相关关系,与约半年后的降水 (气温) 呈负 (正) 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7.
本对斜交型扰动不稳定谱点的分布做了理论分析,得到了该谱点分布的半圆定理一该谱点分布在复一面上以原点为圆心以R0为半径的上半平面上,同时还对该不稳定增长率的上界作了估计。发现水平永度越小,模式顶越高则该估计值越大;垂直风切变的增大和纬度的增高对该增长率的增大有正贡献;当层结稳定度减小时,最大增长率随相对最大增长率得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8.
近百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时空变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国东部25°N以北28个站1880-1999年夏季季降水序列,用旋转复经验正交函数(RCEOF)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地区百年干湿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夏季降水空间变率大值区依次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江南、华北、西南及东北。除西南外的5个关键区大体上反映了从6月到8月夏季雨带自南向北椎进所滞留的地区。旋转空间位相分布揭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南、东北的旱涝异常主要表现为驻波振动特征;而淮河流域、华北、西南地区显示出降水异常信号具有部分的行波特征。尤其第4空间模显示出旱涝异常信号从东北南部可沿着黄淮下游传到长江下游地区。对于近百年中国东部地区夏季于湿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华北及东北四个地区都存在20-25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华北地区都存在准6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东北地区主要表现出36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淮河流域存在明显的70-80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华北地区存在的11年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恰好与太阳黑子活动的11年周期相一致。在年代际时间尺度(包括次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及华北地区的夏季降水的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9.
应用滨州 71 4SDN天气雷达观测资料 ,分析了大范围稳定降水天气中锋面、风的垂直切变、辐合辐散等在多普勒径向速度图上的表现特征。表明 :通过多普勒径向速度资料可以了解天气系统的风场信息 ,对天气系统的发展变化有较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100.
在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紫外观测技术标准"的支持下,经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处的科技人员合作,开发研制了标准太阳紫外光谱辐射计,现已完成整机加工、调试和测试工作.该仪器由辐射接收器(采用积分球和余弦修正石英半球配合的接收方式)、光栅单色仪和探测器(包括波长扫描驱动机构、探测器和放大器等)、计算机及其控制软件以及校准系统等部分组成(图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