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3篇
  免费   488篇
  国内免费   486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59篇
地质学   632篇
海洋学   229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04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02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01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58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50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水中酚类有机物在粘土或沉积物上吸附特性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桂朋 《海洋科学》1999,23(5):60-63
研究了海水中7种酚类有机污染物在粘土矿物及海洋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发现了酚在粘土或沉积物上的吸附平衡常数与其水溶解度之间的线性自由能关系,。  相似文献   
992.
蚤状溞的海水驯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蚤状溞(Daphnia pulex)是一种习见的淡水枝角类,是鱼虾类苗种培育中理想的活饵料.目前,对淡水枝角类的耐盐性及驯化的研究尚不多见,国内仅何志辉等[1,2]对蒙古裸腹 (Moina mongolica)、大型溞(D. magna)等进行过研究.本文作者曾就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 vetulus)和蚤状溞(D.pulex)的耐盐性进行过初步试验[3].为了探究淡水枝角类作为海产动物人工育苗中活饵料的可能性,作者对蚤状溞进行了海水驯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3.
鮸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实验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 pH对鮸状黄姑鱼胚胎发育和前期仔鱼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鮸状黄姑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孵化温度为25~30℃;孵化盐度范围为15~45,最适孵化公度范围为15~25;pH值在5.00~8.99范围内,受精卵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差异。鮸状黄姑鱼前期仔鱼存活的适合温度为15~30℃,最适温度为25℃;适合盐度为15~35;适合pH值为5.99~10.01。  相似文献   
994.
Mian状黄姑鱼胚胎和仔鱼发育的实验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万树  吴鼎勋 《台湾海峡》1999,18(3):320-324
本实验研究了温度、盐度、PH对Mian状黄姑鱼胚胎发育和前期仔鱼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Mian状黄姑鱼受精卵孵化的温度范围为15 ̄30℃,最适孵化温度为25 ̄30℃;孵化盐度范围来15 ̄45,最适孵化盐度范围为15 ̄25;PH值在5.00 ̄8.99范围内,受精卵孵化率没有显著的差异。Mian状黄姑鱼前期仔鱼存活的适合温度为15 ̄30℃,最适温度为25℃;适合工为15 ̄35;适合PH值为5.99 ̄1  相似文献   
995.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pH和电导率记录的现代环境过程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侯书贵  秦大河 《冰川冻土》1999,21(3):225-232
根据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地区的一个完整年周期的大气降水样品、1号冰川连续雪坑样品及浅冰芯样品的pH和电导率资料,初步探讨冰芯pH和电导率记录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水沉积后的粒雪化过程和成冰作用过程中样品的pH和电导率有较大的变化。但两者之间仍基本保持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消融率较大和融水渗浸作用较强的内陆地区。仍可以根据冰芯的pH和电导率记录合理地区地反演沉积时的大气环境状况。  相似文献   
996.
基于2020年夏季的大面航次观测数据,分析了烟台—威海北部海洋牧场及邻近海域海水溶解氧浓度垂向分布最小值(氧最小值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因素。从6月至8月,海水溶解氧浓度不断减小,垂向结构亦存在显著变化。海水溶解氧浓度垂向分布的最小值主要集中于7月的近岸海域,最小值大致从外海向近岸方向减小,其距离海底高度及与底层溶解氧浓度之差的绝对值均于双岛湾邻近海域为最大。海水溶解氧浓度垂向分布的最小值位于最强密度层结以下。但是海水溶解氧浓度垂向分布最小值的强度向北减小,而密度层结向北增大,两者的空间分布基本相反,说明密度层结抑制垂向湍流扩散可极大减少深层海水溶解氧的来源,是海水溶解氧浓度垂向分布最小值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主导因素。在海水溶解氧浓度垂向分布的最小值层,表观耗氧量存在垂向分布的最大值,大部分站点的pH存在垂向分布的最小值,说明局地增强、持续的生物地球化学耗氧是控制海水溶解氧浓度垂向分布最小值形成和空间分布的一个重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氧最小值层是夏季烟台—威海北部近岸海水溶解氧垂向结构的典型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997.
为推动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文章采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试行)》(《技术方法》)开展浙江省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试点研究,验证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技术方法》的海洋环境承载状况评价结果更多代表氮磷水平,不足以客观反映海洋环境承载状况,而适应性验证方法的评价结果总体略好;海洋生态承载状况评价的适应性验证方法增加浮游植物参数,并以区域5年均值为基准,所得结果更为合理。针对《技术方法》的适用性问题以及业务化应用和管理的需求,建议:评价指标和具体参数的设置应考虑区位特点和自然属性,在海洋生态承载状况评价参数中增加浮游植物,并加长区域基准值的时间跨度;在集成评价时对指标设置较为合理的权重系数;加强中小尺度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与监测预警的结合应用。该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海洋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8.
温菲 《海洋科学》2021,45(1):110-119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内收录的1971—2020年海水淡化文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对国际海水淡化研究领域的国家和研究机构、关键词、参考文献、期刊与基金等信息进行分析,提出国际海水淡化技术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以反渗透、多级闪蒸、超滤、微滤等研究为主的积累阶段;减压渗透、正渗透、纳米颗粒、石墨烯等海水淡化新材料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快速发展阶段。同时,从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国内相关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999.
为了解和探讨3~5环PAHs对海水鱼类胚胎发育的毒性及作用方式,比较研究了菲(phenanthrene,Phe)、芘(pyrene,Py)、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单一暴露和三者各自与α-萘黄酮(α-naphthoflavone,ANF)联合暴露对海水青鳉(marine medaka, Oryzias melastigma)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胚胎体内EROD活性、发育畸形、孵化率和心律等毒性指标被测定,结果显示:Phe,Py和BaP对海水青鳉胚胎体内EROD活性的诱导能力大小为BaP>Py>Phe,各化合物对EROD诱导与发育畸形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除Phe所引起的EROD诱导与畸形指数之间呈显著相关(r=0.95,p=0.015)外,Py和BaP均无相关性;在100 μg/dm3 ANF影响下,CYP1A活性诱导被抑制,但胚胎发育的畸形指数被显著提高,ANF分别与Phe,Py和BaP的联合暴露对胚胎发育呈潜在的协同作用。本文研究初步表明,3~5环PAHs化合物对海水青鳉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方式可能不同;CYP1A活性抑制在PAHs混合物对海水青鳉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过程中未起到缓解毒性的作用,CYP1A抑制剂与PAH型CYP1A诱导剂的混合物对鱼类胚胎发育具有潜在的协同毒性作用,现有的PAHs混合物毒性风险评价方法可能低估了实际环境中PAHs的风险;海水青鳉早期生活阶段的心脏发育对PAHs混合物暴露较为敏感,可推荐其作为生物标志物指示PAHs或溢油污染。  相似文献   
1000.
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光合利用碳酸氢盐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羹类光合过程对碳酸氧盐的利用,研究不同pH值下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净光合速率,并着重研究这两株藻的碳酸氢盐摄取速率.结果表明,从弱酸性到弱碱性,四尾栅藻的净光合速率都比铜绿微囊藻高.由pH值超过pH转折点后的无机碳摄取速率计算得到的碳酸氢盐摄取速率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分别为142.14和314.08μmo1DIC/(g·h,FW),故这两株藻都可利用碳酸氢盐作为碳源进行光合,且均为强碳酸氧盐利用者;但是,四尾栅藻对碳酸氲盐的利用能力强于铜绿微囊藻.另外,与四尾栅藻相比,铜绿微囊藻的碳酸氧盐摄取速率更易受抑制剂的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