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3篇
  免费   1346篇
  国内免费   1205篇
测绘学   3481篇
大气科学   393篇
地球物理   1199篇
地质学   2619篇
海洋学   1161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485篇
自然地理   269篇
  2024年   81篇
  2023年   369篇
  2022年   485篇
  2021年   545篇
  2020年   391篇
  2019年   486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413篇
  2016年   409篇
  2015年   415篇
  2014年   600篇
  2013年   459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463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376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姚虞  刘天云  张建民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2):324-328,348
提出三维问题的波函数组合法求解不规则河谷的散射问题,应用到高面板坝动力有限元计算的地震动输入中,可以满足非一致输入的要求,并回避人工边界对外行波的反射问题。重点介绍三维问题的波函数组合法的理论推导和程序的算例验证,并给出将该方法应用到高面板坝地震动输入的基本步骤。  相似文献   
992.
探讨了基于无人飞艇载四组合宽角相机低空航测系统的城市三维自动建模技术,实现了一次飞行同时获取城市建筑物4个侧面和顶面的纹理图像,依据组合宽角影像自动提取建筑物高度信息和自动选择最佳纹理图像,基本达到了城市三维建模过程的自动化,大幅度提升了城市三维建模的效率,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93.
吴锋  毛新光 《测绘通报》2015,(6):97-100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个热点就是三维场景的快速动态建模方法,而已有的三维场景快速建模技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局限。本文针对三维场景快速建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组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快速动态建模方法,该方法预先建立对应的三维场景模型库,并保存于数据库中,通过ArcGIS Engine组件的地理描述和数据库动态调用来获取三维场景模型构件,组装成所需要的三维场景,从而大大提高三维场景建模的速度,而且还具备数据编辑和空间分析能力。最后,将快速动态建模方法应用到危险品运输监控三维场景的动态构建中,实现了危险品运输系统三维场景的快速建模、真实感显示和运输调度。  相似文献   
994.
向前  何吉  陈胜宏  吴锦亮 《岩土力学》2015,36(12):3625-3632
在裂隙岩体二维柔度张量数值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裂隙岩体三维柔度张量及其表征单元体积(REV)尺度研究的简化数值试验方法。首先根据岩体裂隙的统计参数及分布规律,运用蒙特卡罗方法在研究域内获得与实际岩体裂隙同分布的三维随机裂隙网络,提取位于不同方位的岩体试件,运用二维柔度张量的数值试验方法求出各个平面方向上的二维柔度张量,然后根据二维与三维柔度张量的拓扑关系,用数学方法求解裂隙岩体的三维柔度张量。对于含3组正交全贯通裂隙的岩体,通过数值试验获得的柔度张量与理论解相比,其主对角线上各参数的误差在5%以内,表明该数值试验方法较为可靠。最后将此方法运用到小湾水电站工程中,确定左岸坝区裂隙岩体的应力REV为11 m×11 m×11 m,并获得该区域裂隙岩体的三维柔度张量。  相似文献   
995.
为实现结构性砂土离散元接触模型合理性的三维试验验证,设计了一套可用于三维半球形理想胶结颗粒成型及实现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接触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制备了一定胶结尺寸的环氧树脂半球形颗粒胶结试样,在一系列辅助加载装置中初步开展了不同加载条件(拉伸、压缩、剪切、弯转、扭转)下的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三维情况下胶结颗粒接触力学特性测试;不同加载条件下的实测试验结果与二维试验成果基本一致;峰值剪切、弯矩、扭矩随着法向荷载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存在一个相同的临界法向荷载。  相似文献   
996.
采用FLAC3D软件建立了交叉隧道的三维有限差分模型,以人工数定激励力模拟列车荷载,计算列车动荷载作用下土体的变形和应力。采用修正动偏应力长期沉降计算模型,结合分层总和法计算软土的沉降,预测交叉隧道的长期沉降规律。分析3种不同行车工况下地基长期沉降,工况1为一辆列车单独通过1#隧道,工况2为一辆列车单独通过2#隧道,工况3为两辆列车同时通过1#和2#隧道。对比不同的列车行驶速度、隧道衬砌刚度及厚度对隧道地基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由列车荷载引起的地基沉降主要集中在距隧道中心轴20 m范围内;在工况3下土体沉降大于工况1、2沉降之和;车速越快,沉降越小;衬砌刚度和厚度越小,沉降越大,且衬砌厚度对沉降的影响较大,衬砌刚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7.
正目前,InSAR已成为监测地震同震、震后以及震间断层滑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多种误差的累积使得测量精度受到影响。本文从InSAR形变监测数据处理关键环节入手,系统分析各个关键环节的误差贡献,探讨InSAR误差干扰项的消除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利用DEM校正InSAR大气垂直分层延迟相位的方法,进而将这种方法应用于2008年当雄地震同震和震后形变观测;推导了系统和随机2种观测误差在三  相似文献   
998.
正盆岭体系是板块构造演化中的两个主要末端,在岩石圈结构构造及其演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针对我国东西部两个不同区域的盆岭体系,以北天山东部与准噶尔盆地结合区域和华北首都圈区域为例,结合各自不同的数据基础特点,优化地壳一维速度模型以及应用全三维有限频方法进行全波层析成像。这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盆岭体系中相邻板块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构造与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地震目录三维展示在天津地震数据服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目录是地震系统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务内容之一,以震源深度为主要展示要素的地震目录三维图像,作为一种新型公共服务产品,可把地震发生的位置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公众。文章详细阐述了天津地震数据服务系统中震源深度三维图和分布图的设计方法及展示效果,对其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意义进行说明,并提出未来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Ship-generated waves and return currents are capable of re-suspending significant quantities of bottom and bank sediments.However,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done on the subject do not show how and where sediment is re-suspended by the wakes and the directions of net transport.In this paper,a 3D numerical model based on hydro-sedimentary coupling is presented to sear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diment movement,and the pattern of ship-generated waves around and far away from the vessel and the return currents around the ships.The hydrodynamic model is based on 3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including the standard k-ε model for turbulence processes,and the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 is based on a 3D equation for the re-suspended sediment transport.The comput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reas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transport(whether by resuspension or by the bedload) depend mainly on the position,the speed of the ship in the waterways,the kinematics of ship-generated waves and on the return flows.Thus,a map of sediment distribution and the modes of sediment transport generated by the passage of the ship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