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91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楚雄盆地为中生代形成的典型前陆盆地。三叠纪是其形成的主体阶段和盆山转换的重要时期,也是由海相向陆相沉积环境的转折期,同时上三叠统是楚雄盆地最重要的油气资源层系。通过对楚雄盆地上三叠统进行系统的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波动地质学分析,在上三叠统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和高频波动曲线。对层序地层格架内的碳、氧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楚雄盆地晚三叠世诺利晚期—瑞替期沉积具有海相沉积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成果,指出楚雄盆地该时期为一与海域相接的近海湖盆,并受到间歇性海侵的影响。而海相烃源岩与陆相烃源岩在生烃能力、分布规律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这一认识对于重新评价楚雄盆地晚三叠世烃源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西藏中部白垩纪一些新的双壳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宗海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0,17(1):31-36,T001,T002
本文描述了西藏中部革吉、改则和拉萨彭波农场地区白垩纪双壳类化石4新种和1未定种[Loevitrigonia(Malagasitrigonia)gegyanensis,Pseudolimea minima,Lucina grandiformisa,Crassatella(s.l.)camartum,Neithea(N.)sp.],并刊出一些其他双壳类图版,这对了解该区动物群面貌和地质时代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及石炭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上泥盆统及石炭系包括5个组,自下而上分别为上泥盆统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石炭系巴楚组、卡拉沙依组和小海子组。其中东河塘组和甘木里克组地质时代为晚泥盆世,巴楚组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早中期,卡拉沙依组地质时代为晚杜内中期至巴什基尔期,小海子组地层时代为巴什基尔末期至莫斯科早期。岩石类型有碎屑岩和碳酸盐岩,还有膏盐岩,并夹薄层火山碎屑岩。沉积相主要为海陆过渡相组合,包括河流、三角洲、滨岸、浅海、碳酸盐岩台地、台地边缘6种相和12种亚相及33种微相。晚泥盆世东河塘期至石炭纪发生过4次较大的海侵海侵范围由下而上逐渐增大,至晚石炭世小海子期海侵规模最大。东河塘期开始海侵,海水由西而东侵入,此时周缘碎屑物质供应充分,主要为无障壁海岸和障壁海岸沉积,西南缘为浅海相沉积。巴楚期晚期,海侵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源向北或北东方向退却,陆源碎屑物质注入急剧减少,形成了一套富含生屑的碳酸盐岩地层,发育了开阔台地和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中期海侵规模比巴楚期更大,海水深度加大,西部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其余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卡拉沙依期晚期和小海子期海侵达最大,向东扩展,大部分地区为开阔台地亚相沉积,东部地区为局限台地亚相沉积,塔北大部分地区缺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内蒙古固阳渣尔泰山群的岩性、岩相和相序研究,对其进行了层序分析和层序划分,识别出一级、二级、三级层序层面,包括海侵沟蚀面和暴露-淹没复合型层序界面。共划分出1个超层序,3个大层序和8个层序,总结出渣尔泰山群的不同古地理背景如碎屑滨岸、台缘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碳酸盐台地、台前斜坡和陆棚盆地层序发育模式以及内部构成特征,并探讨了复合海平面变化以及对层序发育和演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河北沿海海侵灾害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中以包含海进、海岸侵蚀和海水入侵的广义“海侵”概念,论述河北沿海地区海侵现状及其危害,探讨海侵产生的自然原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评估海侵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沟鞭藻生态为基础,结合我国东部第三纪盆地的地球化学、古生物、岩相古地理、区域地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论证东部含油气盆地在第三纪时不存在海水侵进。出现有“海相”沟鞭藻、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是由于当时湖泊咸化及富养料造成的。同时认为沟鞭藻是广盐性生物,其最适应于半咸水环境。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中山横栏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横栏地区在珠江三角洲第四纪地层研究中具有代表性。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第四纪Ⅳ01钻孔岩性、粒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探讨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物自下而上包含三次沉积旋回:一次晚更新世海侵旋回和两次全新世的海侵旋回,其形成的下粗上细正向序列在进积型三角洲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沉积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和微量元素B、Ba、Sr的指相特征,探讨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海侵-海退旋回,揭示在中全新世中晚期(约5~2.5 ka BP)发生了海退过程,进一步印证中山横栏地区晚第四纪以来存在三次海侵事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辽宁石炭纪海侵可划分为中石炭世本溪期和晚石炭世太原期、山西期.本溪期海侵自海绿石石英砂岩期开始,在本溪灰岩期达到高峰,牛毛岭灰岩期海水退出;晚石炭世海侵包括太原期和山西期,太原期最早海侵相当山西庙沟灰岩期,故辽宁缺失Triticies带,即缺少相当山西吴家峪、无名灰岩期的海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