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0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822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306篇
地质学   358篇
海洋学   200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125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We conducted ship-board incubation experiments to investigate changes in nutrient uptake of phytoplankton under different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and irradiance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in China. Under 100% natural irradiance the uptake rates of phosphate, silicate, and nitrate were accelerated at high phosphate levels (1.84 μM), while under low irradiance (about 50% natural irradiance) their uptake rates were restrained at the high but stimulated greatly at the intermediate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1.26 μM), as 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changes in nitrite and ammonium uptake didn't follow an obvious pattern. Our 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re were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nitrate, silicate and phosphate uptake at different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under low and high irradiances, and the growth period of phytoplankton was prolonged both at the high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under high irradiance and at the intermediate concentrations under low irradiance, suggesting that the limitation of phytoplankton growth mainly reflected changes in its growth period, and because no such environment (low irradiance and low phosphate concentrations) actually existed in a high turbidity zone, phytoplankton blooms hardly occurred there. In the absence of irradiance, denitrification occurred readily and phytoplankton was kept decreasing, which resulted in phosphate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92.
本文应用孢粉分析,对北京地区两个泥炭矿的时代和形成环境进行了探讨。指出:泥炭成矿时期的气候是温暖而湿润的,气温较现今高。植物生长茂盛,属针阔叶林植被。泥炭是在植物残体的不断积累、分解和腐烂,长期保存在水体及后期泥砂覆盖的还原环境之下,上覆压力不断增加,沉积物的堆积速度与湖沼下降的速度长期保持相对平衡等条件下形成的。泥炭成矿的地质时代主要在中全新世  相似文献   
93.
The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 karst tufa from Guangxi, China, which has not been studied before. A comparison with tufa from Dinaric Karst of Croatia is discussed in view of the C-type climate. The major mineral is calcite. Minor minerals are quartz and dolomite, depending on location. The content of calcium carbonate varies from 65% to 92%, and that of magnesium carbonate from 0.03% to 1.77%. Among other elements, the most abundant are Fe, from 0.02% to 1.50%, and Ti, from 0.15% to 0.27%. Many other trace elements (V, Cr, Mn, Ni, Cu, Zn, As, Se, Br, Rb, Sr, Y, Zr, Hg and Pb) are also present. Specific activity of radionuclides 40K, 232Th, 137Cs, 226Ra and 238U varies from sample to sample. Concentration of U in tufa is close to that reported for sedimentary carbonate. Low concentration of 137Cs indicates that this part of the world was not exposed to nuclear explosions. The concentration of 226Ra is the highest in Mashan County. The ratio 238U/226Ra (0.21-0.71) in tufa from Mashan Co  相似文献   
94.
何剑锋  陈波 《极地研究》1997,9(3):22-31
自1992年4月12日至12月30日对中山站以西内拉峡湾海冰和冰下水柱中藻类优势种组成和丰度进行了测定。4月份和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冰柱和水柱(0~50m)藻类丰度高达108~109cels/m2。冰藻的普遍或季节性优势种主要包括Amphiprorakjelmani、Berkeleyarutilans、Naviculaglaciei、Nitzschiabarkleyi、N.cylindrus、N.lecointei和Nitzschiasp.。由于藻类结合入冰后自身的演替,春-夏季海冰剖面中所记录的优势种组成并不能准确反映冰底优势种的季节演替过程。从冰底和水表藻种组成的对比表明,两者仅在春末冰底冰藻水华期间具有较强的相似性。秋、春季冰底冰藻水华的形成以现场生长为主,夏初冰藻释放入水后对冰下浮游植物的播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
根据近期研究成果,如孢囊个体数量及被囊作用的季节性变化、被囊或生殖作用的受控因素、孢囊成分、结构及空间分布等特点,推测被囊作用的产生机制可能包括:①抵御不利的气候条件;②摄食时;③抗御营养供应不足时;④逃避捕食;⑤生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⑥利于分散。  相似文献   
96.
孙连发  孙志鸿 《地球科学》1997,22(6):648-651
从研究娘子关泉群出露区堆积的不同时期泉钙华入手,对泉群自中更新世以来的发育阶段进行了划分,在此基础上,运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分析了泉群的时空演化过程,这一过程包括4个阶段:Q2时期的泉群发育雏形期,Q3时斯有泉群发育全盛期,Q4时期的泉群发育相对稳定期和近代泉群流量衰减期,随着时间的推移,泉点出露位置有规律地发生横向迁移和垂向下移,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引起区域性地下水位降低,从根本上改变了岩溶水流动  相似文献   
97.
结合水化学的野外观测及室内计算,作者对桂林岩溶试验场、四川黄龙风景区和贵州乌江渡坝区3个岩溶动力系统的碳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系统的性质、系统中CO_2的来源、碳酸盐沉积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动力分馏、水化学和钙华的成因及热水钙华的~(14)C测年等地球化学问题作了探讨。结果表明,桂林岩溶试验场属于表层岩溶作用动力系统,其中的侵蚀动力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溶解土壤中的CO_2;四川黄龙风景区属于深部岩溶动力系统,侵蚀动力来自大气降水溶解幔源的CO_2;贵州乌江渡坝区岩溶系统,虽然属于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但其中一部分的同位素和水化学特征已受到人类活动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8.
<正>2014年的9月,在悉尼的迪怀海滩上出现了大量神秘的绿色"海藻蛋",其完美的形状以及极具生命力的绿色使当地人相当惊讶,他们称此前从未见过这种神秘生物,捏起来软软的,很有生命力,它们抱团的原因可能是防止自己被鱼吃掉。有人猜想这就是毬藻,世界上唯一一种球形绿藻,刚毛藻科,球藻属,生长在北半球,以作为日本北海道著名淡水湖——阿寒湖的纪念物而闻名,俗称为"海藻球"。细丝状的个体在某些情况下会形成绿色球状集合  相似文献   
99.
目前川北地区早寒武世微生物藻与古杯参与的生物礁(丘)发育特征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实测剖面与镜下分析,川北旺苍县鼓城乡唐家河剖面仙女洞组发育三期灰泥丘。对该剖面灰泥丘沉积特征进行精细研究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发育在滑塌角砾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枝状和房室状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砾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含云生物碎屑灰岩,发育丘基、丘核、丘盖和丘翼,后期演化为钙质砂泥岩结束生长。第二期生物丘发育在鲕粒滩间生屑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主要为肾状藻,次为附枝藻,主要岩性为生物碎屑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漂浮砾岩和亮晶鲕粒灰岩,纵向上发育丘基、丘核、丘坪、丘盖和丘翼,最终再度沉积鲕粒灰岩。第三期灰泥丘发育在藻叠层灰岩之上,造丘生物为古杯和微生物藻,岩性主要为古杯灰岩、生物碎屑泥晶灰岩、藻格架凝块灰岩和藻叠层灰岩,发育丘基、丘核和丘盖。进一步分析三期灰泥丘的成丘环境认为第一期灰泥丘属于台缘斜坡环境内的斜坡灰泥丘低能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第二期属于台地边缘灰泥丘,经历四期演化阶段;第三期为台缘高能鲕粒滩向陆一侧能量相对较低的台缘古杯灰泥丘沉积,经历三个演化阶段。剖面中灰泥丘多与鲕粒滩共存,构成丘滩复合体,为后期研究储集性能和油气富集关系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0.
尽管单一逆境条件对浮游植物产生的影响已被广泛重视,然而对于多重逆境条件对藻细胞生长生理的研究仍有空白。本研究通过测定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 Hulbert)光密度(OD750)、叶绿素a含量(chl a)、光合作用效率(F_v/F_m)、碳氮比(C/N)等多个生理指标,分析其在9种环境下(常温光照、低温和低温黑暗三种物理环境,结合全营养、缺氮、缺磷三种营养状态)对多重逆境的生长和生理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重逆境条件下,单一物理逆境因素(低温或黑暗)较氮限制或磷限制对藻细胞生长和生理的不利影响更为显著。营养限制并同低温环境双重作用对生物量和碳氮比产生显著性影响(P0.01)。此外,低温和黑暗条件耦合作用下,SYTOX Green染色强度处于较低水平,chl a稳定、F_v/F_m有所升高,强壮前沟藻在逆境环境下作为群体的衰亡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