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5篇 |
免费 | 142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23篇 |
大气科学 | 2篇 |
地球物理 | 45篇 |
地质学 | 18篇 |
海洋学 | 110篇 |
天文学 | 3篇 |
综合类 | 49篇 |
自然地理 | 1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20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8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基于TOPEX/Poseidon和Jason-1卫星高度计16 a原始轨道、6 a变轨轨道数据,利用同步观测期间测高数据计算中国南海海域的系统偏差,生成基于TOPEX/Poseidon高度计平均海面的统一潮高时间序列,按纬差0.1°间隔提取原始轨道2 184个正常点和变轨轨道1 626个正常点,分别对原始轨道、变轨轨道逐正常点进行调和分析及响应分析,各得到8个分潮(Q1、O1、P1、K1、N2、M2、S2和K2)调和常数。利用交叉点处升轨、降轨不符值评估潮汐参数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变轨轨道交叉点处误差相对较大,多分潮总体综合预报误差RSS值为7.28 cm。通过与全球海潮模型比较表明,该结果与海潮模型在中国南海开阔海域精度表现一致,在半封闭浅水海域差异较大;与验潮站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受中国南海复杂的潮波系统、与测高星下点距离等因素影响,中国南海北部海域RSS值较大,海潮模型结果在M2分潮单分潮预报中误差RMS值较大,为13.64 cm,其余分潮均在10 cm内。 相似文献
502.
利用2005-2015年MODIS 8 d合成数据和Jason-1、Jason-2卫星测高数据,对呼伦湖水域面积以及水位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并以降水量和蒸发量为指标进行了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①2005-2009年水域面积和水位均呈持续减少趋势,湖面萎缩了2.24万hm~2,水位下降了1.37 m;2009-2012年水域面积和水位变化幅度均不大;2012-2015年水域面积和水位大幅增加,2013年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8.62万hm~2和544.55 m,因此利用卫星测高数据研究呼伦湖水位变化是可行的。②蒸发量是影响呼伦湖水域面积和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降水量为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3.
504.
用交叉点数据计算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由测高卫星升、降弧段海面高在交叉点上的约束监测海平面变化的方法;用TOPEX/POSIDON测高数据计算了中国黄海、东海、南海海域的海平面变化,其中黄海、东海海域受两个月周期分量的振荡信号影响,而南海海域以年周期变化为主要表现特征;分析了3个海区海平面变化的相关性,扣除两个月的周期分量振荡信号后,其海平面变化的相关性达到90%以上;分析了海水面积随纬度带的变化对不同纬度分布的海区海平面变化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5.
针对近岸区域,基于Sentinel-3A合成孔径雷达观测数据,选取多阈值、ICE1、IceSheet和SAMOSA四种波形重跟踪算法,利用全球范围内27个验潮站海面高数据,分析近岸20 km范围内4种波形重跟踪算法的精度。结果表明,多阈值算法在近岸6 km范围内可保留最多的有效波形,且与验潮站海面高数据具有最高的相关性和最小的均方根误差;SAMOSA算法在离岸距离大于5 km时相对大地水准面稳定性最高,更适用于开阔海域。 相似文献
506.
507.
张瑞华 《解放军测绘研究所学报》2003,23(3):1-4,34
本文介绍一种根据重力场模型计算网格剩余垂线偏差的方法,导出了一组计算完全正规化连带勒让德函数积分的实用公式,经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的实际应用,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08.
以高邮湖为例,利用Jason-1测高卫星6年(2003—2009年)和Jason-2测高卫星3年(2009—2012年)的GDR数据,经过数据编辑和地球物理改正,通过分析高邮湖水位变化的时间序列,得出高邮湖水位的下降趋势;通过分析水位变化的周期,得出高邮湖水位变化的周期为1.5年。结果表明利用卫星测高对内陆湖泊水位变化进行监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09.
GRACE卫星的成功发射为海底沉积物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方法.利用2003-2014年间的GRACE RL05数据,采用同期的测高数据对海面高变化进行改正,使用水文模式数据和基于均一假设的尺度因子估计方法处理泄漏误差,反演了东海地区的沉积物变化情况,并对GIA效应进行了改正.结果表明:东海入海口处沉积物的平均变化速率为5.44±0.88 mm·a-1,最大值出现在浙江沿海地区,变化速率为6~7 mm·a-1;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河口处沉积速率大,远离河口的大洋地区沉积速率小的特征.在时空分布上均与实测数据很好的吻合.沉积物变化时间序列的周年项振为6.8 cm,周年变化主要与东海泥沙扩散路径相关的海洋环流模式有关;半周年项和两周年项振幅分别为0.6 cm和0.7 cm,这两项变化主要与长江流域降水引起的土壤侵蚀变化有关.最后,分析讨论了本文沉积物监测方法推广到其他地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