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382篇
海洋学   38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塘沽海区海底地形的SAR影像仿真与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袁业立、金梅兵(1997)提出的海底地形SAR影像仿真与反演模型,对渤海塘沽海区的一张Radarsat SAR影像进行了仿真和水深反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仿真影像与真实SAR影像基本吻合,反演水深与实际水深也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证实了袁业立(1997)SAR成像机理的正确性和在中国近海利用SAR影像进行浅海水深探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2.
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级浸取分离的方法获得了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不同形态的氮,首次探讨其分布的区域性特征: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测线上均呈现出波状分布。B测线的基本上呈现出中部海域高,两边海域低,而西部海域又略高于东部海域的趋势,D和E测线的基本上呈现出西高、东低的趋势,C测线的则呈现出西低、东高的趋势,F测线的变化趋势比较平缓,从整体上看,SOEF—N和TN的分布呈现出西部海区比东部海区低的趋势。受各测线上沉积物种类差异的影响,自北向南各形态氮的变化幅度逐渐减小,其中SOEF-N在各测线上的变化幅度最大,且自北向南降幅最大。受水动力及沉积物粒度的影响,不同形态氮在黄海槽内各站位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沉积物中各形态氮在不同测线上的分布还表明,陆源输入对南黄海沉积物中氮测线分布有较小的影响,海洋自生氮对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含量与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3.
研究水的声吸收所引起的光声脉冲幅度的变化。脉冲声波由激光通过光击穿机制产生。文中给出了光声脉冲峰值声压与传播距离和声吸收系数之间的理论关系式。实验测量结果和理论曲线所描述的变化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24.
The underwater acoustic image transmission system based on the high-speed DSP device TMS320C549 has been studied.We use Goertzel algorithm for source decoding and MFSK for modulation.Turbo code is used for channel coding and decoding.The purpose is to implement underwater video image data transmission.  相似文献   
25.
1975年秦曾灏、冯士筰提出“超浅海风暴潮”理论及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简称秦、冯模型),给出了风暴潮位预报方程及风暴潮流的解析解,经数值检验,该理论适用于渤海风潮,但涡动系数采用与深度无关的常数值,是物理假设上的一个弱点。  相似文献   
26.
根据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浅海水下地形和水深成像机理,建立了浅海水下地形和水深雷达后向散射截面仿真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并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浅海水下地形的雷达后向散射截面.分析结果表明,水下地形高度越高,SAR可测量的水深越深;水下地形坡度越大,越易被SAR所观测.水下地形的星载SAR测量还与水下地形的方向有关,与卫星飞行方向平行的水下地形最易被SAR观测,与卫星飞行方向垂直的水下地形最不易被SAR观测.  相似文献   
27.
杜渺 《海岸工程》2000,19(3):39-45
介绍了浙江东南沿海的台州市及所属玉环县、温州市及所属乐清市、瓯海区等地面实施海洋“蓝色工程”的丰富实践和新鲜经验。文中借鉴浙东南沿海大开发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东部沿海其它地区特别是苏北沿海的实际,提出了做出滩涂开发利用、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28.
29.
从侧扫声纳的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侧扫声纳记录声图产生基本失真的原因,推导出基本失真的数学公式,所得结论对实际作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0.
本文根据射线参数法测量了浅海(水深约40米)沉积层中的声速与层厚。实验中采用爆炸声源。两个水听器.其中一个固定于声源附近。用以计算爆炸开始时间.另一个用于在不同水平距离接收海底及沉积层下界面的反射信号。用磁带记录仪和示波器配以照相记录仪两种方式记录.所得沉积层中声速值与根据底质取样所得声速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