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3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316篇
地质学   382篇
海洋学   380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电离层探测是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的地震电磁监测手段之一,为地震短临监测预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方法。本文回顾总结了21世纪以来基于地震电离层异常研究发展而来的多种圈层耦合机制,主要介绍了3类可实现数值模拟计算的耦合理论模型,包括附加直流电场模型、声重波和电磁波传播模型,并通过与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现有模型的矛盾和不足。最后综合现有观测系统,探讨了未来地震电离层耦合机理发展的主要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2.
以贺兰山岩画、云冈石窟等中常见的硅质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温变速率冻融后岩样进行称重、超声波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探究了冻融后岩石物理力学性质随冻融温变速率的变化规律;根据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的声发射和微震特征,揭示了温变速率对冻融后岩石内部不同尺度裂纹扩展的影响规律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1)随着温变速率增加,岩样冻融后的微裂纹增多,颗粒间联结强度减弱,峰值强度、弹性模量降低,破坏应变及损伤参量De、Dv增大;(2)冻融岩石受载过程中,微裂纹具有“初始压密―扩展孕育―急速扩展”的演化特征,宏观裂纹演化过程可分为“匀速扩展-急速扩展”两个阶段,其中宏观裂纹的急速扩展阶段还呈现出“孕育-扩展-再孕育-再扩展”的波浪式发展特点;温变速率越大,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的微裂纹、宏观裂纹扩展越快,且更易于进入急速扩展阶段;当温变速率增大到一定数值后,微裂纹、宏观裂纹从加载开始即以较高速率扩展,直至岩样破坏;(3)微裂纹孕育阶段和加载全过程的声发射振铃相对增长速率,以及宏观裂纹匀速扩展阶段的相对时长、微震振铃相对增长速率均与损伤参量De、Dv具有较好的拟合关系,能够反映冻融循环对岩石的初始损伤作用;(4)冻胀力随温变速率增加而增大,导致不同温变速率冻融后岩样的初始损伤不同,这是引起冻融后岩石受载过程中裂纹扩展、声震特性出现显著差异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13.
东秦岭铅锌银金钼多金属成矿带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东段。该区是一典型的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交叉区,壳幔富含Pb,Zn,Au,Ag,W,Mo元素,为一元古宙一古生代裂陷槽,熊耳群、宽坪群、二郎坪群、耀岭河组火山岩系中的火山喷发Cu,Pb,Zn,Ag,Au矿(化)层;秦岭群、官道口群、栾川群、陶湾群滨海、浅海陆缘碎屑碳酸盐建造中强烈的火山喷(气)发活动形成的硅质条带(团块)硅质岩以及含Ag,Pb,Zn,Au矿化层状矽卡岩带,多期次的构造岩浆活动,使区内Pb,Zn,Ag,Au,W,Mo叠加富集体成矿,从而使东秦岭地区Pb,Zn,Ag,Au,W,Mo多金属矿床在区域分布、成矿空间、时间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和明显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4.
琵琶螺(Ficus)生活于浅海沙泥质的海底,是我国东、南沿海渔民拖网常捕到的腹足纲软体动物,肉肥大供食用,壳可制工艺品。  相似文献   
115.
116.
针对多模辅助算法均方误差高的缺点,提出了两种基于星座图改进的盲均衡算法.首先利用16QAM星座图信息,增加多模辅助算法代价函数中信号点的均衡数目,得到改进的多模辅助算法,与多模辅助算法相比,改进后的算法稳态均方误差更低,而且收敛速度略有提高;其次将改进的多模辅助算法和判决引导算法相结合,根据均方误差调整两种算法的比例,得到的混合算法进一步降低了稳态均方误差.水声信道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算法都可以有效地降低均方误差,适用于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相似文献   
117.
118.
砂岩循环冻融损伤的低场核磁共振与声发射概率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水化环境下的砂岩经多次冻融循环后的损伤情况,将饱和蒸馏水与3%NaCl水溶液的砂岩试样,在冻结温度为-30℃、融化温度30℃的环境下进行循环冻融试验;并同步采集冻融中的声发射信号,每3次冻融循环后进行1次低场核磁分析与光学显微观测,在冻融循环结束后再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蒸馏水环境和3%NaCl溶液环境作用下,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砂岩试样的T_2谱向右偏移、T_2谱总面积增加、孔隙度增加、内部显微结构破坏,且3%NaCl溶液冻融组变化更为严重;循环冻融后砂岩的单轴压缩声发射绝对能量概率密度依然满足幂定律分布,但临界指数增加,而3%NaCl循环冻融组的增量更大;每次冻融循环过程中,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声发射概率密度的临界指数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与已有的超声波检测试验结果相一致,而融化过程的临界指数峰值超前于结冻过程,冻融损伤主要是因静压、渗透压破坏以及水化介质对岩石的溶解、侵蚀造成的。本研究将为寒区岩体工程损伤破坏机制和稳定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9.
120.
刘希灵  刘周  李夕兵  韩梦思 《岩土力学》2019,40(Z1):267-274
通过开展灰岩巴西劈裂和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探讨两种加载方式下岩石破裂声发射b值特性及b值计算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累积计算b值拟合度高,误差较小;步距为5 dB时不同门槛值下b值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规律基本一致,选择5 dB的步距和40 dB的门槛值计算b值比较合理,能够降低非岩石破裂信号对b值变化的影响。由动态b值的波动程度可以看出,在劈裂荷载下灰岩损伤演化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0~40%)?c(?c为峰值强度)、(40%~90%)?c和(90%~100%)?c,而在单轴加载下可分为:(0~80%)?c和(80%~100%)?c两个阶段,且不同阶段岩石内部损伤的程度不同。在裂纹扩展阶段,相比单轴加载,劈裂荷载下动态b值增加较为稳定,但在整个破坏过程中劈裂荷载下动态b值波动更大,在单轴压缩和劈裂加载方式下b值的大小取决于灰岩破裂面上的结构性质及破裂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