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7篇
  免费   2012篇
  国内免费   1691篇
测绘学   872篇
大气科学   2575篇
地球物理   4492篇
地质学   4249篇
海洋学   763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585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301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452篇
  2020年   360篇
  2019年   395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292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398篇
  2014年   611篇
  2013年   551篇
  2012年   615篇
  2011年   575篇
  2010年   543篇
  2009年   585篇
  2008年   476篇
  2007年   490篇
  2006年   463篇
  2005年   470篇
  2004年   438篇
  2003年   360篇
  2002年   331篇
  2001年   407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372篇
  1998年   379篇
  1997年   283篇
  1996年   308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217篇
  1991年   191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4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2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磁异常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郁柏 《地质找矿论丛》2006,21(Z1):149-154
文章以冀东一些铁矿区地面磁测成果为例,总结了磁异常转换、定量解释推断一些方法的应用及效果.  相似文献   
162.
地震预测中的地电阻率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地电阻率时间序列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即消除年变化法、无量纲法、相对均方差法和差分法共4类8种方法,包括“九五”以来对原方法的改进和新发展的方法,讨论了各方法的原理、数据处理过程、异常分辨能力、异常指标和异常物理机制及其在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显示:① 一般来说,用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才能分析、识别出原始数据曲线上的“弱变化”异常;② 文中8种方法的原理简明,异常物理机制清晰或较清晰,各方法的异常识别指标分别为明确、基本明确和定性的,定性的异常在震情研判中仅有参考意义;③ 消除年变化法和无量纲法通常用于识别地震中期、短临异常,而相对均方差法和差分法通常用于识别短临异常;④ 经数据处理得到的异常与原始曲线的“弱变化”异常相协调;⑤ 时间序列数据出现的异常并不等同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有直接联系的前兆异常,出现数据异常的台站附近不一定会发生显著地震.   相似文献   
163.
地下管线探测电磁场异常特征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频率域中一次电磁场和二次电磁场的分布特征,以及利用Hx,Hx的异常特征点确定地下金属管线的理论依据,指出了在复杂地质情况下进行正常场改正的必要性,最后利用不同类型管线检测实际资料,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4.
李利波  付虹  李琼  何德强 《地震》2019,39(3):115-126
以鲁甸MS6.5地震震中附近的鲁甸大坪子泉水氡、 水质观测资料为基础, 通过对其地震前后的异常特征进行差异性对比, 分析认为震前地震活动丛集, 水氡、 水质异常持续时间较长, 幅度较大, 表现为破年变异常现象; 震后为小震群弱活动, 水氡、 水质异常幅度相对较小, 持续时间较短, 多次出现同步转折, 表现为介质弱化区的前兆异常特征。 从水样测试结果, GNSS位移观测资料、 GPS时间序列曲线及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分析了鲁甸水氡、 水质的异常机理, 认为鲁甸的水质离子组分群体异常, 与区域的变形活动有关, 局部应力的不断积累, 加剧了地下深部物质活动及构造活动; 近期的同步转折现象属于介质弱化区应力调整状态下的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对河北易县地震台钻孔应变资料进行处理,发现在2014年9月6日涿鹿4.3级和2015年9月14日昌黎4.2级地震前,该台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到显著前兆异常变化,与2012年5月28日唐山4.8级地震前出现的异常相似度较高,异常形态均表现为"来快去慢",均在极值附近维持数日后,逐渐恢复原值过程中发生地震。  相似文献   
166.
研究台风过境影响下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是系统认识强天气过程下海洋响应问题的重要内容,对于防灾减灾、远洋运输等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混合坐标海洋环流模式(Hybrid Coordinate Ocean Model, HYCOM)数据,结合Aqua卫星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传感器数据,研究了慢速移动的台风“巴蓬”(1929号)过境对南海海表温度、叶绿素浓度以及水体垂向温盐结构和流场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台风“巴蓬”过境期间,波高由3 m增加至9 m,海表流速由0.3 m/s增加至0.7 m/s,台风周围最大流速甚至超过1.8 m/s;台风过境后,海表温度由原25.8 ℃下降至24.9 ℃。在台风影响下,水体垂向混合增加,混合层深度增加近15 m,从23 m到38 m。混合层内上部温度降低、盐度略微增加,下部温度升高、盐度降低;上层水体流速增加,方向偏转近90°,流速变化幅度由表及底逐渐减小。台风过境后3天内,由于温度降低、光照减弱,并且垂向混合增强补充的营养盐仍未被浮游植物充分利用,因此,叶绿素浓度并未快速升高,而是呈现短期内浓度微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7.
内蒙古西部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航磁 异常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银根-额济纳旗(银-额)盆地出露的岩体的磁性特征和航磁异常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局部重力异常资料和前人在区域地质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航磁异常与岩浆岩之间的联系,定量拟合解释了盆地东部地区的一条重磁剖面,进而探讨了岩浆岩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各类岩体磁性分布不均匀,哨马营东南侧的中性岩、银根附近的中性和酸性岩磁性较强,而其它地区出露的岩体的磁性则为弱磁性或无磁性,并且基性岩总体表现为弱磁性;区域磁异常反映了磁性基底的特征,额济纳旗西侧、苏亥图—乌力吉—苏红图一带区域磁力高异常是古元古界深变质岩系的反映,额济纳旗—绿园—特罗西滩—因格井和银根—查干德勒苏一带区域磁力低异常是前二叠系中浅变质岩系的反映;额济纳旗、哨马营北—特罗西滩、苏亥图西—因格井—乌力吉—查干德勒苏一带局部磁力高异常主要由中酸性岩所引起,哨马营—陶勒特—特罗西滩东一带局部磁力高异常主要由中性岩体所引起,绿园—务桃亥—因格井一带局部磁力高异常主要由沉积盖层中磁性物质所引起;区域性大断裂控制着银-额盆地磁性侵入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8.
2004年12月26日和2005年3月29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西北海域相继发生8.7和8.5级地震。通过对这两次地震与云南地震活动关系和地下流体记录异常变化的分析,认为:印尼两次8级地震的发生可能会使云南提前进入新一轮强震活跃期;远震对云南地区小震的激发和导致地下流体记录出现异常变化的因素虽然都与大地震面波的强弱、地质构造环境等有关,但机理不同。  相似文献   
169.
以苏鲁豫皖地区2005年至2008年四期地磁矢量场的观测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该区域的F、D、I三个独立分量四期的地磁异常场模型。通过对郯庐断裂带中段地磁异常场时空动态演化特征分析,发现该区域的F、D、I分量地磁异常场形态在2005年11月九江地震前后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甚至出现了地磁正负异常场的反转,从2007年春季至2008年春季,该区域地磁异常场分布形态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70.
Based on the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from the Argo profiling floats and altimeter-derived geostrophic velocity anomaly (GVA) data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during 2002–2011, the North Pacific Subtropical Mode Water (NPSTMW) distribution is investigated and cyclonic and anti-cyclonic eddies (CEs and AEs) are construct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ir vertical structures on maintaining NPSTMW. Combining eddies identified by the GVA data and Argo profiling float data,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NPSTMW thickness of AEs is about 60 dbar, which is thicker than that of CEs. The NPSTMW thicker than 150 dbar in AEs accounts for 18%, whereas that in CEs accounts for only 1%. About 3377 (3517) profiles, which located within one diameter of the nearest CEs (AEs) are used to construct the CE (AE). The composite AE traps low-PV water in the center and with a convex shape in the vertical section. The ‘trapped depth’ of the composite CE (AE) is 300 m (550 m) where the rotational velocity exceeds the transitional velocity.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anticyclonic eddies are not only likely to form larger amounts of NPSTMW, but also trap more NPSTMW than cyclonic ed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