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篇 |
大气科学 | 10篇 |
地球物理 | 28篇 |
地质学 | 67篇 |
海洋学 | 48篇 |
天文学 | 33篇 |
综合类 | 3篇 |
自然地理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观测研究表明有利于磁重联的新浮磁流与日冕物质抛射(CME)有密切关系.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新浮磁流触发CME的物理模型对观测结果进行了物理解释.基于这种模型,不考虑重力和热传导, 2.5维的数值模拟的理论结果显示:是否能够触发暗条爆发及CME,取决于新浮磁流磁通量的大小、浮现的位置以及其磁极走向,并给出了能够触发暗条爆发与不能触发爆发的参数空间.利用2002年和2003年的15个暗条爆发事例以及2002年的44个非爆发事例,对新浮磁流磁通量的大小、浮现的位置以及磁极走向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并非所有的新浮磁流都能够使暗条失去平衡,形成CME.统计结果基本上支持了数值模拟的理论结果.这个结果可为空间天气预报研究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72.
3 地幔和地核的流体动力学3 .1 确定地球动力学模型的普遍原理和我们的热地球演化模型一致 ,处于“气”态的内核物质变松弛 ,并同时转到液体凝固 (熔化 )状态 ,这个过程在外核界面上伴随有结晶熔化 ,因此形成地幔。在我们的模型中 ,相变过渡峰面 (凝固和结晶 )首先是向地球的中心移动 ,其次是向地表推进 ,其移动和推进的速度分别为 v1 和 v2 ,两个峰面与质量 m1 和m2 的转移有关。我们认为地球是一个独立的系统 ,应该满足 (很明显 ,的确满足 )脉冲 (移动的数量 )守恒定律 ,即 m1 v1 =m2 v2 (以前在估算Δρ时我们利用过这个定律 )。注意到… 相似文献
173.
Jing-Qun Li Jing-Xiu Wang Feng-Si WeiNational Astronomical Observatori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lee@ourstar.bao.ac.cnCenter for Space Science Applied Research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中国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报》2003,3(3):247-256
Inspired by the analogy between the magnetic field and velocity field of incompressible fluid flow, we propose a fluid dynamics approach for computing nonlinear force-free magnetic fields. 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 that the divergence-free condition is automatically satisfied, which is a sticky issue for many other algorithms, and we can take advantage of modern high resolution algorithms to process the force-free magnetic field. Several tests have been made based on the well-known analytic solution proposed by Low & Lou.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analytic one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newly proposed method is promising in extrapolating the active region or the whole sun magnetic fields in the solar atmosphere based on the observed vector magnetic field on the photosphere. 相似文献
174.
含粘滞的弱磁化吸积盘的非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一种含扩散型粘滞的弱磁化等温吸积盘模型.在作者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研究了吸积盘对非轴对称扰动(含径向、环向和垂向三个方向的扰动)所表现的脉动不稳定性.结果表明,径向扰动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扰动:在无径向扰动时,吸积盘中不存在环向扰动与垂向扰动所产生的脉动不稳定性.在径向扰动存在时,吸积盘除了可能存在纯径向脉动不稳定性外,还可能存在由于径向扰动与垂向扰动的耦合所引起的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以及由于径向扰动与环向扰动的耦合所引起的非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当上述三个方向的扰动并存时,对应的非轴对称脉动不稳定性也可能存在. 相似文献
175.
176.
尽管镁铁质侵入体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得到了特别关注,但有许多科学问题迄今仍模糊不清。基于新的野外观察和理论分析,文中提出一个复杂性流体动力学模型,试图整合解释矿床地质学、矿相学和矿物学特征。假定岩浆成矿系统的行为取决于熔体和流体两个子系统的强相互作用,系统演化过程中子系统物理性质的连续改变可以导致多种非线性变化:(1)熔体子系统未发生明显结晶作用之前,含矿流体弥漫式透过熔体向上迁移,产生具有隐性火成层理的致矿侵入体和浸染状整合矿体。在这种条件下,高速运动的含矿流体可以导致岩浆侵入体全岩矿化;较低速上升的含矿流体也可以导致强烈的岩浆分异作用,但岩浆侵入体的边缘部分将没有成矿金属的富集。(2)岩浆侵入体部分固结(如半固结)时,含矿流体只能大规模输入到岩体中心尚未固结的部分,并导致强烈的双扩散对流,产生明显的韵律性层理和整合型块状矿体。(3)岩浆侵入体接近完全固结时,巨大的流体超压或远场应力场可导致板状侵入体沿补给通道方向破裂,含矿流体上升导致了不整合矿体的产生。(4)岩浆侵入体完全固结之后,后续含矿流体只能沿着层状侵入体与底板围岩的接触带迁移,形成新型板状矿体或巢状矿体,甚至夕卡岩型矿体。(5)富氧化物流体之后还可以有富硫化物流体上升,有利于产生硫化物矿体。这种分析大致符合攀西地区的客观实际,因而可以得出结论:(1)岩浆侵入体是否成为致矿侵入体取决于含矿流体的输入,而不是岩浆分异作用;(2)致矿侵入体的分异特征是含矿流体输入的结果,而不是相反;(3)镁铁质岩浆成矿系统是一种复杂性动力系统,含矿流体的输入是其行为发生非线性变化的根本原因;(4)攀西地区的镁铁质岩浆成矿系统包括整合型(包括块状和浸染状两种亚型)、不整合型和夕卡岩型铁矿子系统以及浸染状和块状硫化物型成矿子系统;(5)攀西地区的铁矿体不仅仅位于层状岩体之内,下伏围岩中也有找矿潜力,甚至发现块状硫化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7.
对黑洞径移主导吸积流(ADAF)的整体解作了研究.整体解经过两个临界点,其中一个是声速点Rs,另一个是粘滞点Rv.解被两个临界点划分为3个区域亚声速有粘滞的外区(R>Rv),亚声速无粘滞的中间区(Rs<R<Rv)和超声速无粘滞的内区(R<Rs).展示了一个完整的Rs-j参数空间图,它显示了所有可能的ADAF解.共发现3种类型的整体解ADAF-标准薄盘解、ADAF-厚盘解和含α-X型绝热激波的解,并给出了ADAF-标准薄盘解中Rs,Rv和Rout(ADAF的外边界)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绝热激波将一个X型解的超声速无粘滞区域连接到一个α型解的亚声速无粘滞区域.这样的激波发生在两个无粘滞的区域之间,它能存在于各种大小的粘滞系数的ADAF中. 相似文献
178.
本文从磁流体动力学方程组出发,用微扰法得出等温有磁薄吸积盘径向脉动不稳定性的色散方程,详细讨论了磁场、径向粘滞力和因果性修正的α型粘滞对吸积盘不稳定性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磁场是一种在全盘区域起作用的非稳因素,它能影响粘滞模式的不稳定性和两种声波模式(O-mode和Ⅰ-mode)的增长率.径向粘滞力是一种在全盘区域起作用的致稳因素,它主要影响两种声波模式的不稳定性.α型粘滞的因果性修正主要在盘内区起作用,它对吸积盘的不稳定性影响较为复杂:对粘滞模式和无磁盘的Ⅰ-mode,它表现为致稳因素,而对O-mode和有磁盘的两种声波模式,则表现为非稳因素. 相似文献
179.
180.
针对传统海浪建模方法中存在海洋表面真实感差、计算复杂的问题,本文进行了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算法(SPH)与移动立方体算法(MC)相结合的海浪建模仿真研究。通过基于空间网格的粒子分配,建立了粒子群单向列表存储结构,在海浪粒子物理量计算时,实现了其光滑核半径内粒子群的快速检索,并基于拉格朗日流体控制方程,进行了海浪粒子受力分析及状态计算;在模拟海浪与环境障碍物碰撞时,将碰撞问题简化为粒子在一定时间段内所经过的路径与障碍物表面三角面片是否相交来进行判定,并假设粒子为理想刚体,采用改进的欧拉方法实现了粒子新位置的动态计算;为增强海浪流体模拟的真实感,在移动立方体节点密度动态计算基础上,依据确定的海浪表面密度阈值,耦合MC算法进行了海浪表面的动态提取,从而实现了海浪三维表面建模与动态演变仿真。通过模拟验证了该算法的时效性与可行性,可为海洋环境信息三维可视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