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67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235篇
海洋学   23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DP2 0 8航次将在Walvis脊东北侧水深 2 5 0 0~ 4 80 0m处钻探 5个站位 ,目标是获取早新生代沉积的一个深部断面。本区以前的钻探 (DSDP74航次 )已回收古新世 /始新世和始新世 /渐新世界线的深海软泥和白垩 ,本次钻探的目的是获取含有深部端员端位的“关键”层位以及可能的白垩纪 /第三纪 (K/T)界线的完整沉积序列。DSDP74航次站位的已有资料和新的多道地震数据可确定具有早新生代连续沉积序列的站位。在每个站位运用双 /三管先进液压活塞和双管加长岩心管取心 ,高分辨率物性测量以及综合剖面的建立 ,可确保 10 0 %的回收沉积剖面。这…  相似文献   
73.
RBF神经网络的汛期旱涝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广州2003年1~6月的SO2、NO2和PM10指数,发现(1)SO2、NO2和PM10具有非常好的同步变化关系,且以NO2和PM10的相关最大。(2)从月平均值来看,PM10是整个时段的主要污染物,SO2次之,NO2最小(1月除外);PM10和NO2呈现出逐月减小趋势,SO2变化平稳。主要讨论PM10指数的变化。(3)从月方差值来看,SO2、NO2和PM10的最大值均在1月,次大值在2月。(4)给出了几种地面气压型,结论显示主要清洁时段出现在锋区强风型,主要污染时段出现在脊内回流型。在脊内回流型下,若由前期的静风转吹东南(从东到南)风时,指数会增大。  相似文献   
74.
赵俊虎  封国林  杨杰  支蓉  王启光 《气象学报》2012,70(5):1021-1031
利用历史数据,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特征,证实脊线指数和西伸脊点指数可以较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同时也指出这两个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不同的配置,是造成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和旱涝异常的复杂性、多变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和脊线指数的距平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各种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合成分析,发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和脊线不同配置下中国夏季降水的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出南北两条雨带;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正常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为北多南少,长江以北降水偏多;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为南多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偏多;上述3种情况下西伸脊点越偏西,降水范围越大。此外,通过计算1951—2010年各年夏季降水实况与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属年份夏季降水合成的距平相关系数,发现同一类型下各年夏季降水与其合成分布总体相似,说明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对中国降水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此种分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对9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类型下北半球夏季500hPa高度场和850hPa风场距平分别进行合成,对不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
2009年4月我国大部气温明显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同期.月内南方局部发生洪涝;东北、华北喜降春雨;西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象干旱发展;  相似文献   
76.
海底多金属硫化物作为热液活动的产物,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和开发潜力,已成为各国海洋矿产勘探的重点。模糊层次分析法将模糊数学和专家知识相结合,是一种典型的知识驱动的矿产资源定量预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西南印度洋中脊46°~52°E研究区进行了数据处理,结合专家经验计算9个证据层的权重值,最后由伽马算子进行综合,生成最终的海底硫化物矿床远景区预测图。通过预测-面积(P-A)图分析,确定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最优γ值为0.9。用C-A分形的方法确定了不同成矿概率水平对应的阈值,在此基础上评估了方法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在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预测模型中,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87,预测的热液点和地震点占已知的90.5%,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预测研究区的有利成矿区域,为今后的海底硫化物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7.
冬半年中纬度西风带在青藏高原地区产生南北两支绕流,即动力性的南支槽和北支脊,这样的绕流对其周边及下游天气气候有重要影响。本文先分别用600 hPa动力性的南支槽和北支脊各自所在的关键区域的平均涡度与多年平均涡度的差异,表示南支槽和北支脊的强度,然后直观地将南支槽和北支脊强度之差定义为高原绕流强度指数,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讨论高原绕流在冬半年平均(10月至次年4月)、秋季、冬季和春季的演变与中国降水和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原绕流在冬半年10月至次年4月期间定常的存在,年际变化明显,冬季最强。全球变暖背景下,各时间段绕流强度的变化与中国西北、西南和华南部分地区的降水和气温的关系明显,特别是在冬季。降水关联性最好的是中国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与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的气温变化关系明显。探讨各时间段各层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和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异常场,亚洲大部分地区自下而上的正压性特征显著,可以很好地解释各时间段高原绕流的异常与中国降水和气温关系。绕流的异常也可能是引发中国冬半年期间高影响天气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8.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我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极端低温事件(EPECE)及其对应的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研究成果。EPECE和普通寒潮是冬季影响我国的两类不同时间尺度大型冷空气活动,对它们的异同点进行梳理和深入理解是非常必要的。最新研究进展可概括为如下:(1)基于极端低温站点的范围和极端低温过程的持续性特点,客观界定了我国冬季EPECE。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欧亚大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是冬季EPECE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关键环流系统。同时,鉴于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重要应用意义,建立了客观识别方法。(2)从前兆信号、环流演变、阻塞高压和反气旋式波破碎活动的角度,揭示了EPECE和普通寒潮事件之间的关键区别。全国类EPECE的发生具有一周之前的前兆信号,而普通寒潮并不存在这么早的前兆信号。EPECE以从乌拉尔山到东北亚的广阔区域的阻塞高压活动为关键特征,而普通寒潮则主要以区域性阻塞高压为其主要特征。这两类事件对应的阻塞高压活动的差异可由天气尺度波破碎活动的差异加以解释。(3)最新的研究解释了大型斜脊斜槽系统形成和维持的动力学机理。基本流场对位涡扰动的正压作用是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的形成和维持最重要的动力学机制。基本流场通过变形场作功和线性平流使大型扰动维持和向下游发展。与阻塞高压不同,非线性作用并非大型斜脊斜槽系统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9.
慢速扩张洋脊上的快速裂谷扩展MartinCK等20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沿着洋中脊扩张轴的裂谷扩展。一般说来这一过程是随着两个扩张段之间的水平断错沿洋脊走向的移动,一个扩张段吞蚀另一扩张段而加长的过程。这个移动留下了一些倾斜于脊轴的假断层。测量扩展脊...  相似文献   
80.
东海陆坡北部隆脊地形趋势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1994年以斑的调查,都发现在东海陆坡北部300-500m等深线之间,出现一条NNE走向的隆脊地全,西两侧下降近百米以上;用趋势面方法对该隆脊进行地形趋势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