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1篇
  免费   2529篇
  国内免费   969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843篇
地球物理   3606篇
地质学   1606篇
海洋学   1356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4年   169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52篇
  2019年   263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72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98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57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04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55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52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53篇
  1992年   129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4篇
  1976年   17篇
  1974年   18篇
  1965年   24篇
  195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2014年8月10日,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地球与大气科学学院研究小组在Nature Geoscience上发表题为"2010年智利马乌莱地震引发南极冰震"的最新研究成果率先证实南极大陆对大规模远震的响应作用。尽管地震事件在南极并不罕见,南极地区因每小时经历数百次微地震而导致冰层变形,但在2010年3月南极冰盖发生的冰震超乎寻常,其同远在3000英里之外的智利所发生的8.8级大地震之间的关联性令科学  相似文献   
32.
总结了丰满台水管仪两个测项在4次≥8级大震前记录的前兆波,对其特征进行初步分析,认为可能是断层预滑或断裂预扩展产生的,可能是大地震孕育过程中的一种反应,对大震的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通过对前兆波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为地震预测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33.
平流层臭氧纬向分布季节变化和行星波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郑彬  陈月娟  施春华 《高原气象》2006,25(3):366-374
通过分析1992—2001年的HALOE卫星资料,给出了各纬度带平流层的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结构,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的特征,同时,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平流层行星波的结构及其与臭氧纬向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平流层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季节差异较大,在两半球的夏季平流层臭氧混合比的纬向分布较均匀,其它季节在中高纬的臭氧混合比高值区有一些扰动,并且随着纬度的增大其扰动加强,其中冬季它的扰动最强,这些都与平流层的行星波有相同的特点。对这两种资料进行波谱分析发现,在冬半球臭氧混合比在中高纬的纬向扰动有明显的1波信号,并且与位势高度的1波扰动有相同的位相,因此认为臭氧纬向扰动主要是由行星波引起的,并且在中高纬主要是1波的影响;而低纬地区由于不满足行星波上传的条件,所以臭氧纬向分布不受行星波的影响。分析行星波扰动对臭氧的输送作用也表明,行星波的扰动确实引起臭氧在经向上的输送,从而造成臭氧纬向分布的不对称,并且由于基本气流的输送作用,使得臭氧纬向扰动与行星波造成的原始扰动有一个位相差。  相似文献   
34.
2007年新潟县中越近海地震期间柏崎刈羽核电站遭受到极强的震动。该核电站周围密集的地震检波器阵观测到的加速度记录目前已对公众开放,将会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基于在主震及前震、余震中观测到的垂直阵记录,利用归一化输入输出最小化(NIOM)方法研究了S波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在地表下50m与50~100m的地层中,发现在主震的主运动期间S波速度显著降低,显示了非线性行为。然而在地表100m以下的基岩层中,观测到了近似线性的行为。并且发现在100m以内的地层中,主运动后不久S波速度增大,说明这些地层没有发生较大的液化。最后,基于得到的S波速度研究了剪切模量和剪应变之间的关系。地表层及中间层的归一化剪切模量(G/G0)降低到约0.2(应变水平1×10-3~1×10-2)和0.6(在应变水平1×10-3~2×10-3)。  相似文献   
35.
罗德海 《高原气象》1992,11(1):96-101
本文进一步对旋转正压大气中的包络Rossby孤立波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Rossby波的波数m(m为纬向波数)满足1≤m≤2时,旋转正压大气中才存在包络Rossby孤立波,并且只有m=2的包络Rossby孤立波才具有阻塞高压的结构。我们还对这种m=2的包络Rossby孤立波随纬度变化的持续性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许多结果。  相似文献   
36.
P.S测井技术的工程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S测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原位测试技术。通过P.S测井可测定岩土体的弹性波速(Vp、Vs),为工程设计提供所需的动弹性力学参数、划分建筑物场地类别、评价地震效应、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和地震破坏潜势分析等。文中简述了P.S测井技术的工作原理、现场实测技术以及数据处理和资料分析过程。最后结合两个实例说明了P.S测井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37.
由于自由表面、海底等强反射界面的影响,海底电缆采集资料中鸣震等干扰往往非常严重且与有效波耦合在一起,降低了资料品质。海底电缆双检合成技术利用速度检波器和压电检波器对于下行波场的不同极性响应可以有效压制检波点端多次波,突出有效反射,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本文在深入研究双检合成理论及匹配滤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均衡伪多道自适应匹配滤波方法的双检匹配合成方法压制检波点端多次波,不依赖于传统的求取反射系数的匹配合成方法,完全数据驱动,并在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的处理过程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在海边出生长大的我非常喜欢夏天的海。遥远的水平线,闪着波光的水面,等距离排列的白浪,令人畅快的海浪回声。我在想象着今年夏天要去哪里,莱先生把我从这一空想中唤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39.
40.
苏鲁交界及南黄海地区地震波速比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焕鹏 《地震》1994,(2):36-44
本文主要应用多台波速比和单台波速比的方法,计算了苏鲁交界及南黄海(北纬35°35′至36°00′,东经117°00′至121°00′)范围内,1984到1991年7月发生在该区域的163次ML≥1.7地震的波速比值,并对波速比结果进行t检验和模糊数学分析识别。分析结果发现,1985年1月至11月出现了不连续的波速比低值异常时段,模糊数学识别的异常从属函数在这段时间也呈现高值。异常恢复后,198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