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53篇
  免费   5620篇
  国内免费   4063篇
测绘学   356篇
大气科学   1887篇
地球物理   4835篇
地质学   11536篇
海洋学   2695篇
天文学   126篇
综合类   933篇
自然地理   968篇
  2025年   24篇
  2024年   525篇
  2023年   738篇
  2022年   783篇
  2021年   765篇
  2020年   717篇
  2019年   725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531篇
  2016年   531篇
  2015年   670篇
  2014年   910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878篇
  2011年   911篇
  2010年   850篇
  2009年   861篇
  2008年   857篇
  2007年   825篇
  2006年   791篇
  2005年   742篇
  2004年   616篇
  2003年   645篇
  2002年   658篇
  2001年   738篇
  2000年   502篇
  1999年   548篇
  1998年   513篇
  1997年   496篇
  1996年   520篇
  1995年   483篇
  1994年   490篇
  1993年   388篇
  1992年   345篇
  1991年   312篇
  1990年   307篇
  1989年   273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16篇
  1976年   19篇
  1974年   18篇
  1965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2000米以上脆性变形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在主孔2000米之内,存在复杂的脆性破裂系统和构造应力场。根据其充填物的特征,可划分为由石英、方解石和绿泥石等矿物充填的微破裂,发育石英、方解石等矿物薄膜或擦痕线理的微破裂和既无矿物充填、也无矿物薄膜的微破裂等3种不同类型的脆性应变现象,它们依次代表早、中、晚和深、中、浅3个不同构造层次的脆性变形。初步分析表明脆性变形阶段存在有以南东东-北西西向为主导的挤压作用、北东-南西向的区域挤压作用、南北向挤压作用和垂向伸展作用等4期构造应力场。郯庐断裂东侧的现代构造应力场在区域上具有极大的稳定性。在脆性和脆-韧性转换带,制约苏鲁高压-超高压变质带侵位的主导应力作用方式为自南东东往北西西方向的挤压,它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2.
白垩系卡普沙良群是塔里木盆地北部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位之一,包括亚格列木组层、舒善河组和巴西盖组储集层(有称为卡普沙良群中上部储集层)。从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及储集性控制因素等方面对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总结储层的储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为砂岩储集岩,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较好,储集性纵横向上分别受沉积韵律与沉积相带展布的控制,同时还受压实作用、溶蚀作用和胶结作用等成岩作用的控制;并认为亚格列木组储集性较好,横向上以跨越阿克库勒-沙雅西的储集砂体为最好,它具有多套砂体叠置发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3.
鹤岗盆地晚侏罗世石头河子组沉积环境及幕式聚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鹤岗盆地是一中-新生代内陆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上侏罗统石头河子组是一套非海相含煤地层,充填于盆地底部,自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五个亚段和26个含煤旋回。底部第一亚段沉积期以冲积扇、辫状河环境为主;第二亚段以河流环境为主;第三亚段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环境为主;第四亚段演化为河流环境;第五亚段则以河流、冲积扇环境为主。垂向上五个亚段对应于盆地的填平补齐-扩张-稳定沉降-差异沉降-收缩五个演化阶段。富煤带位于同沉积中心的侧翼,一般含砂率60%~70%的区域含煤性最好。含煤旋回受控于盆地周期性地快-慢沉降,聚煤作用发育于每期幕式沉降的缓慢稳定沉降阶段。厚-特厚煤层都与湖泊三角洲冲积平原大面积沼泽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4.
苏鲁造山带区域地壳山根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徐纪人  赵志新 《岩石学报》2004,20(1):149-156
本利用苏鲁大别造山带及其邻区的三维P波速度资料,详细对比研究了苏鲁与大别超高压变质带莫霍面深度和深部P波速度结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尽管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带都具有上地壳明显高速且上凸;中地壳增厚;下地壳埋藏较深且下凹等共同的P波速度结构特征,与大别地区相比较,苏鲁超高压变质带还存在着独特的区域性特征。从地貌上看,苏鲁地区山脉已经基本消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的地壳厚度为32~33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2~3公里,但是莫霍面下凹程度远不如大别地区,造山带地壳山根已逐步趋向消失。苏鲁地区上地壳P波速度高于大别,比其周围地区约快1~1.2km/s,有可能显示了该区有更多高速、高密度的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上地壳与地表的岩石物性效果。大别造山带山脉依然存在,莫霍面下凹更明显,沿NWW向串状残留地壳山根最深为37~38公里,深于其周围地区3~4公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区域构造运动的作用,苏鲁大别造山带中的不同地段,在其造山、演化过程中也存在着差别。苏鲁的造山运动起始虽略晚于大别,但结束的更快,比大别更早进入了造山运动的后期。分析促使苏鲁造山运动进程加速的主要构造原因可能有两点,郯庐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以及通过中国华北区域的大范围NW-SE向扩张应力场的影响。大区域构造背景加速了苏鲁造山带地表高山侵蚀过程的同时,随着山根浮力的不断减弱,地壳深部山根逐渐趋向消失。地壳速度结构特征有可能反映了苏鲁造山带的地壳山根随着地表山脉的侵蚀而减弱,趋向消失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5.
华北板块南缘陕西洛南县北部中元古界蓟县系洛南群巡检司组顶部层控玉化硅质岩中,发育似层状硅质玉髓及透镜状燧石,这些燧石及硅质玉髓已经玉化,质细色艳,达到高品级石英岩质玉石级别,已申报为国家宝玉石矿种,并在宝玉石市场崭露头角,显示出巨大的经济开发潜力.作者以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为手段,研究该层控玉化硅质岩特征、成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86.
赛马-柏林川碱性杂岩体为侵位于古元古宙与新元古宙之间的缓倾斜岩席状岩体,缓倾的张裂隙制约了分异岩浆的侵位和含矿溶液的流通,交代富集的上地幔产生的富碱岩浆与富集的地壳产生的岩浆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了正长质岩浆和霞石正长质岩浆。含地壳组分较高的正长质岩浆,受富钙辉石、角闪石和镁质较高黑云母的结晶分离制约向硅酸过饱和方向演化;霞石正长质岩浆受富钙辉石—霓辉石、白榴石、含Fe较高黑云母、黑榴石的分离结晶制约发生分异。稀土元素矿床是霞石正长质岩浆分异残余熔体的产物,侵位于岩体最高层位。  相似文献   
187.
利用较大地震前后的地震波特性变化探索地震预报的途径,是当前地震战线上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地震波的运动学特性及动力学特性在较大地震前后均可能发生一定的变化,本文主要探索地震波运动学特性的变化——波速异常。  相似文献   
188.
不同景观区内金矿床(点)上覆土壤中金的含量取决于该区金的丰度、赋存相态、地球化学活性以及风化成土作用聚集金的能力。本在对4类不同景观区内金矿(点)上覆土壤同一层位中金的赋存相态对比研究的基础上,对表生介质中金的不同相态提取方法应用于金矿勘查及其表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9.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奕龙  汤洁 《吉林地质》2001,20(4):62-66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将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成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体系之中,利用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辽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从1986年到1995年间逐渐减弱,目前处于极弱可持续利用阶段。  相似文献   
190.
全球水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陆桂华  何海 《水科学进展》2006,17(3):419-424
以国际组织围绕全球变化问题执行的一系列与水循环相关的研究计划为背景,总结了近40年来陆地-大气间水循环研究的重要成果,并探讨了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水循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