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18篇 |
免费 | 5238篇 |
国内免费 | 46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6篇 |
大气科学 | 1868篇 |
地球物理 | 4790篇 |
地质学 | 11468篇 |
海洋学 | 2680篇 |
天文学 | 126篇 |
综合类 | 922篇 |
自然地理 | 9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4篇 |
2023年 | 710篇 |
2022年 | 778篇 |
2021年 | 764篇 |
2020年 | 709篇 |
2019年 | 725篇 |
2018年 | 536篇 |
2017年 | 531篇 |
2016年 | 531篇 |
2015年 | 670篇 |
2014年 | 910篇 |
2013年 | 755篇 |
2012年 | 878篇 |
2011年 | 911篇 |
2010年 | 850篇 |
2009年 | 861篇 |
2008年 | 857篇 |
2007年 | 825篇 |
2006年 | 791篇 |
2005年 | 742篇 |
2004年 | 616篇 |
2003年 | 645篇 |
2002年 | 658篇 |
2001年 | 738篇 |
2000年 | 502篇 |
1999年 | 548篇 |
1998年 | 513篇 |
1997年 | 496篇 |
1996年 | 520篇 |
1995年 | 483篇 |
1994年 | 490篇 |
1993年 | 388篇 |
1992年 | 345篇 |
1991年 | 312篇 |
1990年 | 307篇 |
1989年 | 273篇 |
1988年 | 79篇 |
1987年 | 61篇 |
1986年 | 53篇 |
1985年 | 40篇 |
1984年 | 36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19篇 |
1979年 | 16篇 |
1976年 | 19篇 |
1974年 | 18篇 |
1965年 | 24篇 |
1954年 | 1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51.
“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是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其内涵表现为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的课堂活动过程,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不断生成的整体性活动。互动式教学呈现一种开放状态,其交互形式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52.
用一个简化的海—气耦合模式,首先模拟出了地—海—气系统从季节到年际的相互作用,随后在此基础上,试验了赤道地区海表温度正距平对印度季风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153.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2):82-82
为了使本刊论文内容更加形象、生动,便于读者清晰地识别地质灾害的各种地质作用及现象,反映治理措施及治后效果,我刊每期另附彩版照片。凡为彩版或封面提供照片者,每版应附100~500字说明,每张照片也应有相应说明。为保证出版效果,请提供原照片;若用数码相机拍摄,请采用200万像素以上的模式拍照。 相似文献
154.
通过对南海北部ODPl84航次1148站井深477m之下深海相渐新世浮游有孔虫Globoquadrina压扁壳、次生方解石和充填壳的氧同位素对比,定量分析了钙质成岩作用对壳体氧同位素的影响,结果发现,受成岩作用影响,1148站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显著变轻,这种变化趋势与低纬度开放性大洋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与南海海盆扩张早期,大量陆源物质从较窄陆架可以直接沉积到海底,由于陆源物质氧同位素相对偏负,当与海洋沉积物混合后,引起本区沉积物孔隙水氧离子浓度变轻。而扩张初始,高的沉积速率可能使钙质壳体被快速封存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系统中,造成孔隙水离子成为影响壳体氧同位素变化的主要因素。当氧同位素相对较重的有孔虫壳体溶解和重结晶并与孔隙水离子发生交换时,引起壳体δ^18O负向偏移。 相似文献
155.
利用变异系数法、改进的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武汉市2002—2013年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协调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 2002—2013年12年间武汉市城镇化水平与房地产发展状况均呈不断增长态势,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由2002年的0.083 7发展到2013年的0.865 9,房地产发展综合指数由0.306 4上升到0.682 8;2研究期内,武汉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耦合协调度指数逐年递增,共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与初步协调5个阶段,到2013年底也仅处于初步协调阶段。因此,需要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合理确定城市定位以及城市的主导产业,引导房地产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56.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5对2002年6月8~9日陕西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 在模拟结果和实况较吻合的情况下, 通过敏感性试验, 研究了秦岭山脉在这次暴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 秦岭山脉在这次暴雨过程中对降水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即秦岭山脉使陕甘宁边界的长城沿线、 秦岭山脉、 汉江河谷一带降水量增加, 使关中盆地、 陕北南部、 大巴山东南坡降水量减少。进一步研究表明, 秦岭山脉主要是通过形成局地环流, 使气流产生辐合, 大量的水汽和位势不稳定能量在迎风坡堆积, 上升运动加强, 从而使位势不稳定能量得以释放, 触发了对流降水。 相似文献
157.
利用WRF模式对2011年7月2-3日山东地区发生的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影响这次降水的环流形势不同于典型的华北降水环流形势。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控制着整个中国东南部区域,高压中心位于台湾海峡区域,脊线位于25°N 附近。研究发现,在这次降水过程中由于在山东附近区域上空有很强的非地转风,地转适应的过程会激发中尺度重力波。重力波沿着高空急流南侧自西向东传播,波长在150km~200km之间。由于低层满足位势不稳定条件,200hPa 上的波动对降水有激发作用,200hPa 辐散中心是造成深厚对流的主要原因,是造成降水在时间和东西向分布不连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8.
北祁连东段米家山地区碰撞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米家山地区位于北祁连东段 ,区内下奥陶统阴沟群为一套海相火山—碎屑岩建造。在加里东末期 ,米家山岩体最终定位。通过填图发现 ,岩体与阴沟群变质地层呈“互层状”产出。在岩体的中心部位发育两条角闪岩相变质带 ,其变质条件由早期中—高压中温向晚期低压高温演化 ,变质作用为多期碰撞变质作用。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造山作用是一个连续过程 ,同时也说明了与其相伴的变质作用必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与花岗岩相伴的地区 ,严格地用区域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来解释变质成因是与板块构造观点不相符合的 ,它们可能是一个起因的不同结果 ,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59.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