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2篇
  免费   3914篇
  国内免费   7431篇
测绘学   653篇
大气科学   1227篇
地球物理   2856篇
地质学   17495篇
海洋学   3374篇
天文学   153篇
综合类   1164篇
自然地理   1275篇
  2024年   261篇
  2023年   888篇
  2022年   987篇
  2021年   1006篇
  2020年   889篇
  2019年   979篇
  2018年   705篇
  2017年   786篇
  2016年   793篇
  2015年   916篇
  2014年   1170篇
  2013年   967篇
  2012年   1144篇
  2011年   1211篇
  2010年   1104篇
  2009年   1117篇
  2008年   1180篇
  2007年   1282篇
  2006年   1243篇
  2005年   1085篇
  2004年   971篇
  2003年   818篇
  2002年   770篇
  2001年   851篇
  2000年   517篇
  1999年   571篇
  1998年   549篇
  1997年   435篇
  1996年   418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391篇
  1993年   357篇
  1992年   350篇
  1991年   288篇
  1990年   261篇
  1989年   258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4篇
  194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沈秀云  李兰贵 《地下水》2005,27(3):156-157
论述了引岳济淀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利用现有河渠,把漳卫、子牙、大清3条东西流向、中、上游互不相干的河道串联起来,通过科学调度,使干涸的白洋淀恢复了原有功能,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南海北部的ODP 1148站岩芯600 mcd以上(约30 Ma以来)的沉积物中自生富集Mn、Cd和Mo等过渡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的研究,并结合相关的化学组成结果,探讨了岩芯内部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以及相关元素的活动特征,反演了相应沉积时期的环境演变.结果显示,岩芯387 mcd以上,自生Mn富集明显,代表氧化的环境;387~485 mcd之间,自生Cd含量明显富集,Mn含量显著降低,代表少氧的环境;485 mcd以下,Mn和Cd含量极低,自生Mo明显富集,代表缺氧的环境.随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Mo存在明显的向下迁移并在缺氧界面的缺氧一方达到最大值的趋势,而Cd在少氧环境形成的固相态则可能在缺氧环境下不稳定,溶解态的Cd有向上迁移的趋势,并且在少氧/缺氧界面的少氧一方富集.这些过渡金属元素记录的氧化-还原条件的变化,反映出ODP 1148站所在海区的沉积环境变化:早期有较丰富的陆源输入,表层海水生产力较高,随着南海不断扩张以及全球海平面上升,该海区表层海水生产力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3.
山西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吴财芳  秦勇  傅雪海  曾勇 《现代地质》2005,19(3):449-457
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条件主要包括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系统、煤储层的生气作用和储气作用两个方面。以山西沁水盆地为例,深入剖析了煤储层的孔隙—裂隙系统及其发育历程、煤储层的生气作用与能量聚散,阐明了煤层气成藏的微观动力能对成藏效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构造作用对储层渗透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成烃增压致使能量聚集,成为盖层突破作用的主要驱动力,而能量放散则主要是通过煤储层孔隙—裂隙系统的产生、发展。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沁水盆地煤层气成藏的地质区划结果为:盆地南部的有利区带为阳城和晋城的北部地区,包括潘庄、樊庄、郑庄等地区;盆地中部的有利区带为安泽—沁源地区,位于盆地西斜坡的中南部;盆地北部的可能有利区带为寿阳东南部地区,位于榆次东北部和阳泉西南部之间。  相似文献   
54.
以硫尿和乙酸锌为前驱物,通过离子交换和溶液热反应的方法在有机高岭石蒙脱石混层矿物(高蒙混层矿物)层间原位合成了ZnS纳米粒子,得到ZnS柱撑高岭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表明高蒙混层矿物的d001从原来的0.98nm被柱撑到1.95nm,表明层间被插入了直径小于1nm的ZnS纳米颗粒。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原高蒙混层矿物的有序片层结构部分被破坏,在被剥离的片层上面均匀覆盖了ZnS颗粒聚集体,粒径在25nm左右。透射电镜(TEM)显示,ZnS颗粒聚集体是由3~5nm的颗粒堆积而成,夹杂在被剥离的高蒙混层矿物层中。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能量散射谱(EDS)测定表明形成的ZnS属于六方晶系,结晶度较低。光降解伊红_B(eosion_B)实验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_Vis)跟踪反应历程,表明降解过程中没有其他中间产物生成,20min之内降解率达到99.1%。本方法制备的ZnS柱撑高蒙混层矿物纳米复合材料与前人制备的ZnS纳米粒子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方法更简单,原料较便宜,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55.
牦牛坪矿-(Ce):一种新发现的稀土元素矿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牦牛坪矿-(Ce)属硅钛铈矿亚族的新成员,发现于四川牦牛坪稀土矿床的碳酸岩、伟晶碳酸岩和碱性岩等矿脉中。与已知的同亚族矿物相比,新矿物要么是chevkinite-(Ce)B位上的Fe^3 类似物,要么同时是polyakovite-(Ce)B位和C位上的Fe^3 类似物。牦牛坪矿-(Ce)直接从一类富F、水和REE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的成矿流体中结晶所成。新矿物得名于产地和稀土元素中Ce居优。牦牛坪矿-(Ce)及其命名,已获国际矿物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投票批准。  相似文献   
56.
分析2003年12月19日陵水地区大风天气的成因发现,极强的南北向气压梯度,加上中小尺度系统和地形的共同影响,引发了本次少有的大风天气.此外还讨论了造成海南几个测站风速相差较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57.
阿尔金地区构造应力场及其对金属矿产分布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应力场研究可以为区域矿产预测提供依据。主要根据节理、擦痕的测试分析,结合区域构造解析,确定阿尔金山东西向拉配泉--红柳沟构造带经历了三期不同方向的应力作用:印支期以前的南北向挤压作用,印支-燕山期的北西-南东向的挤压和中生代晚期-新生代北东东-南南西向的挤压;并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前两期构造应力场的演变过程,进而讨论了区域构造应力场对内生金属矿产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指出了区域寻找大型内生金属矿产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58.
在已往发表的论著中 ,对金沙江古特提斯 (DT)阶段的造山过程 ,多采用板块理论的俯冲碰撞造山模式。但这一模式还未得到研究区沟孤盆的成对性、朝向消减板块方向的大规模推覆构造和相应的前陆盆地以及早期高压阶段和晚期中到低压阶段发生的多相变质作用等现象的有力支持。通过对滇西北金沙江拖顶和拱卡段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构造解析发现 ,众所周知的金沙江古特提斯对接带最显著的特征是宽约 1~ 2km的韧性走滑剪切带。该剪切带是西侧的三叠纪火山岩带和东侧的裂陷陆缘带沉积的上古生界的边界断层。不同尺度的剪切带把规模不等、时代各…  相似文献   
59.
微波作用下化学助剂在细粉煤脱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平  朱静  王知彩 《矿物学报》2002,22(4):375-378
探讨了在微波加热条件下加入表面活性剂和溶剂油等有机溶剂对脱水效果的影响,力求找出其中的脱水规律。结果表明:微波脱水效果明显,同时,表面活性剂能够大大降低滤饼含湿量,而且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效果比阳离子、阴离子好,柴油也能促进粉煤的脱水。  相似文献   
60.
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的水岩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分析了安徽月山矿田夕卡岩型矿床形成过程中水岩作用的类型和特征.估算和讨论了水岩作用过程中的质量-体积变化和动力学问题.结论认为:水岩作用对流体成矿系统中夕卡岩和蚀变矿化作用的发生、发展,成矿流体的形成,成矿物质的富集,矿床定位等具有重要意义;水岩作用的水岩比值(W/R)小于0.1;夕卡岩和矿化蚀变分带是开放体系一系列溶解沉淀波反应前锋发生水岩反应后矿物和元素组合的时空分离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