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4篇 |
免费 | 651篇 |
国内免费 | 1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57篇 |
大气科学 | 74篇 |
地球物理 | 133篇 |
地质学 | 649篇 |
海洋学 | 1482篇 |
天文学 | 10篇 |
综合类 | 105篇 |
自然地理 | 7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37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67篇 |
2020年 | 77篇 |
2019年 | 71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50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76篇 |
2013年 | 62篇 |
2012年 | 84篇 |
2011年 | 66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83篇 |
2008年 | 114篇 |
2007年 | 125篇 |
2006年 | 105篇 |
2005年 | 121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106篇 |
2000年 | 78篇 |
1999年 | 67篇 |
1998年 | 85篇 |
1997年 | 72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58篇 |
1992年 | 72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56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42年 | 2篇 |
1936年 | 1篇 |
193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61.
我国内波研究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内波是在海洋内部密度不均匀水层间发生的一种波动。内波像海面波浪一样常在。只要海水密度稳定分层。再有扰动源存在,内波就会产生。内波与表面波浪虽都是液体波动,但有根本不同。空气与水的密度差有好几百倍,表面波受重力影响大,因此不易形成大浪,振幅10米以上的大浪极少见。但海洋内部海水密度 相似文献
62.
岳天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1999,1(2):75-79
空间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定量化研究的核心,其定量研究方法包括景观综合图、数学模型和地学信息图谱.本文概括总结了景观综合图的内容和定量化指标,分析了这种定量化方法的优势和局限;对数学模型的复杂性、优点和与景观综合图的互补性作了简要分析,指出了数学模型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重视的问题;通过对地学信息图谱三个阶段(景观制图实验,图谱概念的提出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的形成)的回顾和对其特点的分析,我们认为地学信息图谱综合了景观综合图和抽象的数学模型可以提供的互补信息,吸收了两者的优点,是空间异质性的综合定量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3.
渤海南部海域年极值波浪和设计波浪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统计计算和后报方法,获得了本海域不同海区多年年极值波高(H1/10)资料。用P-Ⅲ型和短期测波资料频率分析方法,估算了各海区的设计波高,并依据文献[3]计算出对应的平均周期。用Kolmogoroff适合度方法检验所得的结果表明,依P-Ⅲ型方法拟配的理论频率曲线与经验点十分吻合,从而确定了本海域不同海区最佳的设计波浪。分析本海域年极值波浪的基本特征表明,本海域除了渤海湾北部海区以外,主浪向一般为NNE向,渤海海峡区的年极值波高和设计波高均为最大,而向莱州湾及渤海湾沿岸海区逐渐减小;在沿岸海区,由龙口至黄河口一带的极值波高较大。 相似文献
64.
为了得到与实测数据更为一致的散射模型,对KHCC03散射模型进行了改进.研究了考虑波浪破碎影响的KHCC03散射模型的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KHCC03散射模型在入射角为25°~40°范围内,模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在入射角小于25°和入射角大于40°的情况下,模型结果与实测数据差异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对KHCC03模型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与原KHCC03模型相比,改进后的模型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5.
66.
不同介质底床上的波浪衰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比较了良在不同介质底床上传播时的波浪衰减规律,对不同介质底床上的波浪衰减机理进行了总结,推荐了计算波浪衰减的公式和方法,根据实验和计算结果解释淤泥质海岸可能存在的波浪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67.
非线性效应对浅水水波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波数矢量无旋和波能守恒方程建立了一个考虑非线性作用的浅水水波变形数值模型,模型中采用Battjes关系与波数矢量无旋,波能守恒方程一起来求解波浪在浅水中变形的波浪要素,在波能守恒方程中考虑了底摩擦的影响。利用本文提出的数值模型对一个斜坡浅滩水域波浪折射绕射现象进行了验证,验证计算中用一个非线性经验弥散关系近似浅水水波变形的非线性效应并与用线性弥散关系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说明使用非线性 相似文献
68.
长江口附近海域台风浪的数值模拟--以鹿沙台风和森拉克台风为例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SWAN波浪模型计算长江口附近海域的台风浪,鉴于长江河口岸界和地形复杂,拟采用曲线网格.为证实曲线网格下的SWAN模型对于复杂地形的有效性,首先选用美国特拉华大学波浪水池实验资料对SWAN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利用曲线网格能不过多增加计算量而提高关键区域的计算精度.以0215号鹿沙台风和0216号森拉克台风为例,将SWAN模型应用到长江口附近海域,进行台风浪的数值模拟.通过浮标测站实测资料验证,表明有效波高计算值与实测值符合良好.通过综合分析模型计算的波浪场,说明SWAN模型能合理地反映长江口附近海域台风浪的分布. 相似文献
69.
透空式水平板波浪上托力分布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对波浪上托力沿板宽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对于透空式平板结构,发生较大冲击压强或上托力的分布主要分为均布型和局部冲击型两类,由此得到压强分布的计算公式。大量试验资料表明,该公式与实验值有着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0.
为更加准确地模拟重金属随泥沙迁移的过程,避免传统模型在描述重金属的吸附解吸时只能片面地考虑简单物理过程的不足,在水沙输移模拟的基础上,同时考虑了重金属随泥沙迁移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建立了完整的水动力-泥沙-重金属迁移数学模型。模型利用泥沙颗粒表面复杂形貌与电荷的关系来修正表面络合模型并以此分析了水体中的重金属与泥沙颗粒表面基团间的化学成键作用,同时根据化学反应的不同条件,并结合床面冲淤,将床面泥沙分为有氧层和无氧层分别考虑重金属的沉积与再释放。模型模拟了水槽试验中重金属Ni随泥沙迁移的情况,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的对比表明了建立的模型可以合理地反映重金属随泥沙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