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856篇 |
免费 | 2303篇 |
国内免费 | 188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5篇 |
大气科学 | 829篇 |
地球物理 | 3632篇 |
地质学 | 4982篇 |
海洋学 | 1707篇 |
天文学 | 73篇 |
综合类 | 456篇 |
自然地理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0篇 |
2023年 | 302篇 |
2022年 | 390篇 |
2021年 | 416篇 |
2020年 | 372篇 |
2019年 | 387篇 |
2018年 | 261篇 |
2017年 | 249篇 |
2016年 | 319篇 |
2015年 | 370篇 |
2014年 | 505篇 |
2013年 | 451篇 |
2012年 | 488篇 |
2011年 | 486篇 |
2010年 | 469篇 |
2009年 | 452篇 |
2008年 | 387篇 |
2007年 | 376篇 |
2006年 | 347篇 |
2005年 | 317篇 |
2004年 | 303篇 |
2003年 | 313篇 |
2002年 | 298篇 |
2001年 | 333篇 |
2000年 | 256篇 |
1999年 | 275篇 |
1998年 | 281篇 |
1997年 | 225篇 |
1996年 | 269篇 |
1995年 | 260篇 |
1994年 | 272篇 |
1993年 | 259篇 |
1992年 | 247篇 |
1991年 | 206篇 |
1990年 | 203篇 |
1989年 | 152篇 |
1988年 | 59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34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30篇 |
1982年 | 28篇 |
1981年 | 16篇 |
1980年 | 13篇 |
1979年 | 14篇 |
1976年 | 17篇 |
1974年 | 18篇 |
1965年 | 24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队获悉,这个队以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理论为指导,实施的小秦岭5个全国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共发现黄金资源量42.6吨。 相似文献
82.
83.
中国中元古代裂谷作用及其对层控铜矿床的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华仁民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9,13(2):150-160
本文以中国几个重要的层控铜矿为例,并以东川式铜矿及其成矿构造背景——昆阳拗拉谷为重点,分析了它们的大地构造背景和其它地质特征,指出它们均受裂谷—拗拉谷或类似的拉张-裂陷构造所控制,并归纳了这类矿床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4.
圆弧状沉积盆地与软土单覆盖层出平面地表运动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解析方法,通过圆弧状沉积盆地与同样参数的软土均匀单覆盖层的对比,研究沉积盆地对平面SH波二维散射效应和其出平面地表运动。数值对比结果表明:(1)波垂直入射时盆地中央地表位移幅值反应,其随频率变化形式与软土单覆盖层的地表运动有较强的对应性,且此时单覆盖层地表位移幅值为其下降;(2)盆地的二维散射效应特点显著波的汇聚作用使盆地中的地表运动显著放大,总体上较软土单覆盖层的地表位移幅值要大,其频域内的最大反应则明显大于单覆盖层情况,但最大反应在盆地表面出现的位置依赖于入射波角度、盆地深宽比和盆地的软硬程度;(3)沉积盆地中地表位移运动有强烈扭转效应,且随盆地变软和入射波频率增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85.
86.
基于波作用量守恒方程建立了波流共存场中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波浪绕射的影响和水流引起的波浪弥散多普勒效应,应用包含水流和地形影响的激破波模式计算波浪破碎的能量耗散,采用一阶上迎风有限差分格式离散控制方程。分别计算了有无近岸流情况下单向和多向随机波浪的波高分布,考虑水流影响的数值计算结果与物理模型实验数据吻合良好,比较分析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能够复演由于离岸流引起的波高增大,可用于波流共存场多向随机波浪传播变形的模拟和预报。 相似文献
87.
地壳厚度和波速比是研究地壳结构和组分的两个重要参数,可为区域构造研究提供重要约束。接收函数被广泛地用于确定地壳厚度和波速比,例如H-κ方法或H-κ-c方法,但是该方法只能确定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速度比,当地震台站分布稀疏时,很难约束台站间的横向不均匀性。另一方面,重力数据也可用于莫霍面的起伏变化研究,它在横向上覆盖很好,有较高的分辨率,但在纵向上分辨率相对较低。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种联合反演算法求解莫霍面深度和地壳波速比参数。联合反演算法综合考虑了接收函数在纵向上的较高分辨率和重力数据在横向上的较高分辨率,同时拟合区域内所有台站上的接收函数和区域重力数据。模型测试表明联合反演算法较单一的接收函数反演更精确,特别是对于地壳厚度的确定。 相似文献
88.
利用Rayleigh波群速度资料反演得到中国大陆及其临近海域的(70°E-145°E,10°N-55°N)15-120s周期的群速度分布图像. 塔里木盆地在15s处清楚地显示为低速,在16-33s左右没有显示,但在36-5s显示为高速,说明塔里木盆地有较深的根. 青藏高原块体是44s至120s图像中最为突出的低速块体,南面与印度板块的分界线以及与北面的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的分界清晰,其块体中西部的速度低于东部. 泰国清迈附近存在一尺度为1000km左右的低速带,可能是青藏高原块体的物质向东南方向迁移造成上地幔物质上涌的结果. 南北地震带表现为强烈的速度梯度带,西面为低速,东面为高速. 中国南海的中央、日本海中央、菲律宾海表现为海洋性地壳. 菲律宾海的图像与地形及地震带完全吻合. 环绕菲律宾海及日本海存在400km左右宽的低速带,可能是岩浆活动带. 相似文献
89.
90.
本文分析了当大气和海洋中未经耦合前的自由波分别为Kelvin波和Rossby波,经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耦合波的性质。结果表明,不管大气的自由波为Kelvin波或Rossby波,而海洋的自由波为Rossby波或Kelvin波,经相互作用后的耦合波可以分成两类。一类耦合波的色散关系接近自由的Kelvin波;另一类则由不同经圈模的Rossby波经相互作用后的耦合波。这两类波都具有不稳定性。文中讨论了耦合波的传播和不稳定的物理机制,并指出这类不稳定的热带耦合波,对研究ENSO事件中的某些现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