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88篇 |
免费 | 3584篇 |
国内免费 | 451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848篇 |
大气科学 | 1563篇 |
地球物理 | 3759篇 |
地质学 | 12992篇 |
海洋学 | 2307篇 |
天文学 | 195篇 |
综合类 | 1563篇 |
自然地理 | 13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4篇 |
2023年 | 847篇 |
2022年 | 980篇 |
2021年 | 1055篇 |
2020年 | 811篇 |
2019年 | 1002篇 |
2018年 | 733篇 |
2017年 | 757篇 |
2016年 | 801篇 |
2015年 | 924篇 |
2014年 | 1302篇 |
2013年 | 1043篇 |
2012年 | 1126篇 |
2011年 | 1084篇 |
2010年 | 1062篇 |
2009年 | 1021篇 |
2008年 | 1007篇 |
2007年 | 908篇 |
2006年 | 897篇 |
2005年 | 729篇 |
2004年 | 736篇 |
2003年 | 736篇 |
2002年 | 713篇 |
2001年 | 724篇 |
2000年 | 519篇 |
1999年 | 498篇 |
1998年 | 581篇 |
1997年 | 608篇 |
1996年 | 542篇 |
1995年 | 541篇 |
1994年 | 476篇 |
1993年 | 414篇 |
1992年 | 413篇 |
1991年 | 415篇 |
1990年 | 455篇 |
1989年 | 403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41篇 |
1985年 | 52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24篇 |
1980年 | 24篇 |
1979年 | 17篇 |
1975年 | 17篇 |
1959年 | 14篇 |
1957年 | 9篇 |
1954年 | 1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在简述水石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分级法,选取固体碎屑物储量,支沟纵坡比降,形成区坡度,植被覆盖率作为评价因子,对蛤蟆河流域34条水石流支沟进行了活跃度分区与评价。 相似文献
32.
33.
简要介绍了喇嘛苏铜矿的地持概况和地电特征,在喇嘛苏铜矿上用TEM法圈定了矿体在平面上的投影位;并作出TEM测深视电阻率反演断面图,勾绘出了矿体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34.
在介绍山西临汾市区地裂缝灾害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层叠法理论,并根据权重进行叠加,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指出层叠法理论是解决山西临汾地缝灾害预测的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而且该方法可以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接轨。 相似文献
35.
广西新法采银始于1896年,是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掘起,引入西方的设备、技术、方法而兴办的,在贵县三岔山、平天山采冶银矿,尽管未获成功,但却开创了广西近代矿业史的新篇章,其经验教训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6.
为了了解冲击弹性波技术在无损检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部缺陷,特别是深部缺陷方面的可用性,在新丰江坝上测量了坝面致坝腔廊道的透射波,4.1m厚溢流坝墩桥面板底面和108m高程(距坝面约16m)裂缝的反射波,发现弹性波在混凝土坝体中的传播深度可达36m以上,始发波与到达波及反射波信号都十分清晰,而且测量波形不受电站运行等恶劣环境的影响,验证了冲击弹性波法无损检测坝工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深部缺陷的可行性,文 相似文献
37.
38.
运用改进系统建模法对南海气象数据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系统建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动态数据建模方法,对南海气象数据中的温度进行建模并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根据模型推导出格林函数、逆函数和自协方差函数等,并讨论了南海气象数据中温度模型的稳定性、可逆性和合理性.对系统的频率特性和谱函数进行分析讨论,并给出建模过程中的一些图像.根据模型的适用性检验发现,对所研究的气象数据而言,ARMA(4, 3)模型是最合适的,具有平稳可逆性.所有的建模和分析过程在MATLAB上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建模方案简便易行,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系统的合理模型. 相似文献
39.
40.
夏季红枫湖地区农田土壤-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动力学通量箱法(Dynamic Flux Chamber)与高时间分辨率大气测汞仪联用技术对贵州红枫湖地区土壤-大气界面间汞交换通量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红枫湖地区土壤-大气界面间汞交换通量变化范围为-8.6 ng~215.3 ng@m-2@h-1,平均27.4士40.1 ng/m2@h(n=255);且土壤与大气界面间的汞交换是双向的既有土壤汞的释放,又有大气汞的沉降,主要以土壤汞的释放为主(n释放=253,n沉降=2n).土壤汞的释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气温、光照强度有强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0、0.83、0.7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