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5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243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1259篇
海洋学   150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部红车断裂带- 车排子凸起气藏众多,原物理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十分复杂,原类型及其来源长期存在很大争议。本文在准噶尔盆地不同时代烃源岩生成原典型地球化学特征与主要源判识指标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红车断裂带- 车排子凸起原地球化学特征和来源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将该区域原分为五类,其中三类原分别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古近系安集海河组湖相烃源岩,另外两类为混合原,分别为来源于二叠系湖相烃源岩的生物降解稠与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正常原和古近系湖相烃源岩生成的正常原的混合原。红车断裂带石炭系—白垩系藏原主要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东北部春风田稠来源于沙湾凹陷二叠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东侧- 红车断裂带西侧新近系沙湾组藏轻质原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车排子凸起中部春光田白垩系—古近系藏稠为二叠系来源稠和侏罗系正常原的混合原,新近系沙湾组藏稠为二叠系来源稠与新近系正常原的混合原;车排子凸起西部石炭系—古近系藏轻质原来源于四棵树凹陷中—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而新近系沙湾组藏轻质原来源于四棵树凹陷古近系湖相烃源岩。本文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南部地区气藏成藏研究及区域气勘探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2.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直罗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层组为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主力气产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表明,直罗田长6层组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砂岩孔隙发育特征,其中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超低渗的主导因素,而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对储层砂岩物性具有一定改造作用,并控制了该区长6层组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3.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族群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气成因复杂,采用多馏分、多组分化学成分分析及单体烃碳同位素分析途径,对该区海相、陆相进行精细分析。结果表明,英买力田主要有两大类组,分别是南部YM2井区的海相(I类)和北部YM7井区的陆相(Ⅱ类),各自具有典型的海相与陆相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两大组内部仍有分异。将第二组进一步分为两亚类,以中、古生界产层为主的正常黑和重质为一类(Ⅱa),以古近系为主的凝析为另一类(Ⅱb)。两亚类原正构烷烃单体烃同位素稍有差异,芳烃组成与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较之于Ⅱa原,Ⅱb原富含联苯系列与氧芴系列、不同类型芳烃系列中以低分子量同系物占绝对优势,其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更重,与相邻的羊塔克地区原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表明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成因联系,前者可能为混源,由位于库车坳陷中拜城凹陷提供两种陆相烃源岩。英买力地区陆相并非以往确认的一种成因类型,可能至少由两套性质迥异的中生界烃源岩供烃。英买力地区第一类海相(I类)尽管生物标志物特征相近,但分析原的单体烃碳同位素具有显著差异,同样存在气混源的可能。英买力地区海、陆相原特征与成因的深入剖析,对于该区精细源确认、气成藏机制乃至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4.
缝洞型油藏大尺度可视化水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缝洞型碳酸盐岩藏由于其缝洞组合关系的复杂性,使得储层流体的渗流规律有别于常规藏。根据某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的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大尺度可视化物理模型,并按照现场实际设计了二注三采的实验井网及注采方案,以应用物理模拟实验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藏的开发特征及井生产规律。结合实验结果,利用J.Cruz-Hernández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生产数据进行拟合,以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藏中流体的渗流机理,J.Cruz-Hernández数学模型中的空间系数和流动速度对采收率影响较大,提出模型的改进应考虑重力分异作用、溶洞比例等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5.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姬塬地区长8层组主要发育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为指导,对姬塬地区长8层组进行了精细地层对比和小层砂体的划分,在此基础上编绘出长8层组顶面构造图及等时条件下小层砂体的平面展布图。编图发现,研究区长8顶面为具多个鼻状隆起的西倾单斜,层的发育多与鼻状构造有关,长8层组主要发育岩性藏。自身具备良好生烃能力并紧邻长7层组优质烃源岩、稳定的三角洲砂体、西倾单斜及鼻状隆起的构造背景是长8层组形成岩性藏的必要条件,长8层组下部地层较上部地层、研究区西部较东部更容易形成岩性藏,同时西部储层明显优于东部储层。  相似文献   
166.
文章在详细介绍各项气化探指标异常形成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对白马8井不同地层中化探指标的变化规律、含量特征以及相关元素对比值分析,结果发现白马8井各层位均无气富集,但发现须家河组第二和第四岩性段是区域上良好的储层,在今后的气勘查中应该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7.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长10油源及成藏条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陕北志丹地区勘探发现了长10藏,原密度为0.8152g/cm^3,全烃色谱图的主峰为nC13~nC15质较轻。轻烃组分中环烷烃较为丰富,芳烃含量低,呈姥植均势(Pr/Ph为1.21~1.45),原的δ^13CP08值为-31.78%。,甾萜烷分布与主要参数特征为:重排藿烷类相对丰度很高、伽马蜡烷低,Ts/Tm比值很高(5.54~7.26)C30^*/C50藿烷比值高(0.67~0.72),C29Ts/C30藿烷比值高(0.38~0.52),甾烷中重排甾烷较高、αβ和βα构型甾烷丰富。ααα-20R构型甾烷呈不对称“V”型分布,反映了较为典型的湖相特征。--源对比显不,该区长10原来自长7优质烃源岩。石可能是在湖盆中部长7优质烃源岩发育的地区通过垂向倒灌进入长10层组、经侧向运聚成藏的。据此,预测盆地长9和长10层组具备良好的成藏与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68.
对石钻杆接头水淬热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介绍了水基淬火和基淬火后石钻杆接头的硬度、硬度均匀性的对比试验;不同条件下的淬火液对钻杆接头冷却速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水基淬火方式能更好地提高钻杆接头马氏体化程度,从而提高淬火质量。  相似文献   
169.
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等技术手段,对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二叠系火山岩中包裹体进行了荧光颜色、显微光谱谱形和红绿商值的研究.样品中检测到的蓝白色荧光、黄色荧光和桔黄色荧光包裹体红绿商Q值分别为0~0.22,0.05~0.46和0.17~0.51,显示了包裹体成熟度降低的趋势,发黄色荧光而红绿商值低的包裹体主要来自深部石炭系和南缘推覆带,部分来自北部斜坡带.总体来看,该区火山岩藏以芦草沟组为主力烃源岩且存在多期气运聚成藏,石炭系是一套潜在的较高成熟度的烃源岩,北部斜坡带卡拉岗组藏存在混源充注和"上生下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0.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东北部具有“内气外”的分布特点,断裂在气运聚成藏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依据地震资料解释成果,分析断裂发育特征,定量评价断裂输导性能,并结合钻探结果探讨断裂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白云凹陷东北部主要发育NWW向和近EW向正断层,在剖面上表现为铲式和板式形态。根据断裂对气运聚成藏的影响,划分出源断裂和控圈断裂。源断裂在成藏期的活动速率达到20~40 m/Ma,在珠江组下段的断层泥比率多大于50%,而且断面正压力超过了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有利于气沿断裂发生运移。控圈断裂的活动速率一般都小于20 m/Ma,在珠江组下段的断层泥比率都大于95%,而且断面正压力都小于泥岩的极限抗压强度,侧封性能良好。白云凹陷东北部表现出气差异聚集成藏的特点,远源反向控圈断裂下盘高效封堵聚集原,而天然气则主要发生近源聚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