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4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24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1264篇
海洋学   150篇
综合类   91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充分考虑热演化过程中烃源岩干酪根、族组分、固体沥青及正构烷烃碳同位素相互关系及变化规律,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碳同位素及芳烃标志物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古藏各区域储层早期均存在下寒武统黑色泥岩来源,后期来源有较大差别,麻江古背斜以南各地沥青均不同程度与中寒武统都柳江组有关,北凯里液态原苗为五峰组及龙马溪组印支期成藏产物,其保存环境为储层早期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独立封闭系统。在源识别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地质背景、气成藏条件及流体活动规律分析,认为黔南坳陷及邻区下寒武统、都柳江组、五峰组及龙马溪组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该区气富集规律,黔南海西期断裂系统与加里东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构成不同期次气运聚的输导系统,海西期形成的一系列正断裂是麻江古藏成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2.
川西北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沉积特征及油砂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厚坝砂岩为我国典型的一类非常规石资源,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中下部的中-粗砂岩中。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相关理论为指导,通过野外观察、岩心描述、测井相分析、地震解释等手段对厚坝地区上沙溪庙组的沉积特征及砂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沙溪庙组发育低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该套地层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包括河流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沙溪庙沉积期研究区西北部的龙门山古陆为物源区,碎屑向东南注入湖盆,在平面上,沉积相带从西北到东南依次为河流相、三角洲相、湖泊相。通过对野外露头以及单井沉积相研究发现砂层主要发育在上沙溪庙组河道砂体中,孔渗性能较好,含率较高,由此可知河道以及三角洲平原上的分支河道为有利沉积相。最后通过多口井的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从而标定并计算出砂层的位置及厚度,绘制出砂岩的厚度平面分布图,预测出上沙溪庙组砂层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53.
厂将常压塔顶和减一线作为重整原料,但由于氯含量过高(30×10-6)无法利用,传统方法是将其中的有机氯转化为无机氯化氢后脱除,但其对加氢催化剂有毒害,采用常顶瓦斯吸附法可直接脱除微量氯。  相似文献   
154.
形成非常规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气工业从常规到非常规,进源找,是世界气勘探开发形势发展和科学研究持续推进的必然趋势.研究团队紧密结合中国特殊地质背景和气工业条件,经过10余年不懈攻关,构建了非常规细粒沉积学、非常规气储层地质学、非常规气成藏地质学、非常规气开发地质学和常规-非常规气有序“共生富集”发展战略等学科内容,集成了非常规气关键实验技术、勘探评价技术、开发工程技术和常规-非常规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非常规气地质学理论技术体系框架.从常规气的“源控论”到非常规气的“源储共生系统”,深刻认识到源岩层系及与其大面积紧密接触的致密储集层系中可以聚集巨量工业气资源.非常规气地质学理论技术,引领推动了非常规气地质学科发展、关键技术研发、国家标准制定、国家实验室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有效推进了我国致密和气、页岩和气等非常规气资源的工业勘探开发,截至2022年底,中国非常规气产量超过1×108 t当量,约占气总产量28%,其中非常规气约占天然气总量的41%,非常规约占石总量的17%.气不可再生,但非常规气革命可延长气工业的生命,持续强...  相似文献   
155.
我国相继在多个盆地陆相页岩勘探中获得突破,展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基于现阶段勘探认识,本文认为陆相页岩富集主要条件是:(1)稳定且有规模和适宜热成熟度的富有机质页岩是重要物质基础,以TOC含量>2%,最佳为3%~4%、母质类型Ⅰ和Ⅱ1型为主,Ro>0.9%或更高(咸化环境0.8%);(2)有一定容积规模的微纳米孔隙且具脆性的多类储层是重要条件,页岩储层有效孔隙度宜>3%~6%;成岩阶段偏低时,纯页岩段不是中高熟页岩富集段,致密砂岩和混积岩黏土含量宜<20%;成岩阶段高时,页岩黏土含量可高至40%左右;(3)滞留烃数量大且品质好是重要保证,以S1>2 mg/g为门限,最佳>4~6 mg/g;气比>80 m3/m3,最佳150~300 m3/m3;(4)顶底板具封闭性保持超压且滞留足够多轻-中组分烃类。陆相页岩分布特征是:(1)有外物质注入的深-半深湖相是页岩主要富集区;(2)具备“四高...  相似文献   
156.
为推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盆1井西凹陷下凹勘探,利用重点风险探井烃源岩样品分析测试资料,对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石西地区深层石炭系源开展研究,取得了以下认识:(1)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烃源岩为一套富含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28规则甾烷、轻干酪根C同位素,在咸化还原环境下形成的烃源岩;(2)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烃源岩为一套富含五环萜烷、C24四环萜烷、Ts,在半咸水、半氧化环境形成的烃源岩;(3)石西地区石炭系原为高熟轻质,富含三环萜烷、伽马蜡烷、C28、C29规则甾烷, C24四环萜烷含量较低,全C同位素轻,来自风城组烃源岩;(4)盆1井西凹陷风城组深埋烃源岩生成原沿断裂、不整合向石炭系风化壳运移至石炭系成藏。根据源研究结果推测,盆1井西凹陷可能发育风城组规模烃源岩,凹陷区内具有广阔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5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长7段)半深湖—深湖相优质源岩是气的重要来源,包括黑色页岩和暗色泥岩,作为盆地重要的供烃源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为了明确不同烃源岩的贡献及气来源,通过对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特征进行分析,对原进行精细划分,并对源岩有效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源对应关系,研究表明,庆城地区长7段黑色页岩和暗色泥岩均对气成藏有贡献,其中黑色页岩贡献最大,长73段暗色泥岩次之,长72和长71段暗色泥岩贡献较小;原为低密度、中—低黏度和低凝固点的轻质。根据生标物特征将原划分为3类,A类原具有低C30重排藿烷/C29藿烷、低C29Ts/C29藿烷、低Ts/Tm的特征,由黑色页岩贡献,主要分布于长71段;C类原具有高C30重排藿烷/C29藿烷、高C29Ts/C29藿烷、高Ts/Tm的特征,主要由暗色泥岩贡献,...  相似文献   
158.
王浩然  宿碧霖  付广 《地质论评》2023,69(4):1329-1336
为了研究含气盆地下生上储式生储盖组合中源断裂附近气分布规律,在源断裂内气运移优势通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确定源断裂凸面脊和断裂填充物气运移分布区,二者耦合建立了一套识别源断裂内气运移优势通道的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大柳泉地区沙三中亚段F3源断裂内气运移优势通道的识别中,结果表明:F3源断裂内可识别出5条气运移优势通道,其中4条气运移优势通道分布在断裂南部,1条气运移优势通道分布在断裂北部,与目前F3源断裂附近沙三中亚段已发现气分布在中南部和北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识别源断裂内气运移优势通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9.
白诗筠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54-1064
为明确位于新疆北部的布尔津盆地的资源状况,以实际采集数据为基础,采用建场测深法成果剖面研究了该盆地的地层地质结构,并对深层气及浅部砂岩型铀矿进行评价。通过利用已知测井电阻率曲线模拟计算不同深度的电磁信号频率响应,论证了该方法探测从浅层第三系到深部石炭系的采集参数和工作方案;在数据处理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已知地层物性特征,推断沿线的地质结构,揭示了布尔津凹陷的结构及下二叠统卡拉岗组、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上石炭统恰其海组地层的分布,认为哈尔加乌组是本区有潜力的烃源岩。同时利用电阻率及双频相位属性对研究区浅部第三系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其结果与附近已知矿点情况吻合。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为类似地区进行多种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0.
我国陆相页岩已经取得一系列重大勘探开发突破,但大规模开发的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存在较大挑战.实现陆相页岩规模效益开发,理念变革是关键,为此提出“全生命周期可接受经济指标条件下最大化采收率、最小化环境影响为根本目标”的效益开发理念.为了支撑上述开发理念,提出需系统性评价陆相页岩的流动能力、改造能力和提高采收率能力并梳理出关键评价内容,对前人较少关注的页岩性质空间非均质性、微观润湿性、大分子滞留、细观-宏观多尺度力学性质、主动应力干扰机理等关键评价问题进行剖析阐述.指出:页岩流动能力是甜点评价和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地质时间尺度页岩流-固耦合演化过程形成的累积效应具有控制性作用;页岩复杂组构多尺度力学性质及诱导应力场动态演化行为是改造能力的关键,可通过主动应力干扰提高“人工渗流体”的有效性;陆相页岩在工作介质介入条件下的可流动能力是微观驱效率的核心,在立体开发条件下构建和强化特殊的提高采收率机制;流体非均质性、微观润湿性、细观力学性质及人工渗流体基质有效渗透率是需要高度关注的基础性评价参数并强化其定量表征和理论建模.建议加强针对性实验装备研制和实验方法创新,强化陆相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