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83篇
  免费   4693篇
  国内免费   5496篇
测绘学   2071篇
大气科学   5792篇
地球物理   2929篇
地质学   20007篇
海洋学   2461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2346篇
自然地理   2608篇
  2024年   277篇
  2023年   1071篇
  2022年   1495篇
  2021年   1585篇
  2020年   1055篇
  2019年   1450篇
  2018年   944篇
  2017年   952篇
  2016年   1072篇
  2015年   1250篇
  2014年   1942篇
  2013年   1595篇
  2012年   1761篇
  2011年   1795篇
  2010年   1588篇
  2009年   1649篇
  2008年   1671篇
  2007年   1354篇
  2006年   1237篇
  2005年   1266篇
  2004年   1055篇
  2003年   1065篇
  2002年   855篇
  2001年   875篇
  2000年   924篇
  1999年   846篇
  1998年   786篇
  1997年   858篇
  1996年   733篇
  1995年   693篇
  1994年   596篇
  1993年   465篇
  1992年   426篇
  1991年   319篇
  1990年   274篇
  1989年   185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贵州遵义地区是我国二叠纪锰矿的重要分布区之一,深溪锰矿是遵义地区继铜锣井锰矿发现的第二个大型隐伏锰矿床。本文结合深溪锰矿找矿实践,详细总结了深溪锰矿床地层、构造、矿石等特征,并对锰矿的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深溪锰矿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于二叠纪茅口组第三段浅灰至灰黑色含锰岩系中,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锰矿,含少量黄铜矿、重晶石、毒砂等矿物,矿石为块状、斑杂状、角砾状构造,自然类型为碳酸锰矿石,工业类型为贫锰矿、富锰矿。分析认为深溪锰矿为深部的气液成矿物质喷溢至地堑盆地中沉积成矿,为"内生外成"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  相似文献   
992.
赵岩 《地质与资源》2018,27(5):417-423
辽宁阜新北部至内蒙古库伦旗地区的第四系冲、洪积地层分布广泛,但由于冲、洪积物岩性、岩相比较单调,在纵、横向上变化快,不易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成因、孢粉以及形成时代将研究区第四系冲、洪积物划分出中更新统冲积物、上更新统冲洪积物、下全新统冲洪积物、中全新统冲积物、上全新统冲积物5个填图单位.不同时期的冲、洪积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地貌特征.确定冲、洪积物的沉积标志,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划分,可以为研究区甚至我国整个北方地区提供第四系冲、洪积物各方面深入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993.
吴桐  周铁锁 《地质与资源》2018,27(5):438-444
基于露头资料,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通过研究大兴安岭南部林西组地层及烃源岩发育特征,探讨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南部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广泛发育,其沉积环境主体为三角洲-湖相沉积;林西组暗色泥岩有机质含量以中等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熟-过熟阶段.该区开展油气勘探应远离侵入岩发育区,在有中生界覆盖地区,保存条件及盖层条件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994.
断裂带的区域构造应力特征是研究其活动性的重要依据。在应变指示较少的地区,磁组构是研究区域构造应力的有效手段。在安徽1∶5万后山幅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汤口断裂带进行系统的岩石磁组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断裂带沉积地层的磁性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岩石磁化率椭球体以"扁球形"为主,显示其在原生沉积组构的基础上叠加了弱变形组构。磁化率椭球体的最大轴Kmax沿NEE-SWW向、最小轴Kmin沿NNWSEE向,反映汤口断裂带晚期受NNW-SEE向的挤压应力,兼较弱的NEE-SWW向拉张应力作用,说明喜山期汤口断裂带为近EW向正断拉张,兼具左行平移,时限为中新世—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995.
"桃溪穹隆"由内核、中间层和盖层组成,发育岩石流变,韧性、韧脆性和脆性变形(断裂)。文章以"桃溪穹隆"内核、中间层和盖层为对象,通过研究其形变特征、运动形式及相互关系,探讨穹隆上隆的运动方式,结合沉积事件、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阐述穹隆的形成机制和构造演化特征。"桃溪穹隆"于加里东期(志留纪末)隆升,华力西期—印支期(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大规模上隆,燕山期及后期继承性活动,主隆升期(华力西期—印支期)为逆时针旋转上隆。穹隆长期隆升是该区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出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弄清黔东深覆盖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以2014年该区1:5万比例尺的直升机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地质、重力等资料,研究了该区不同岩浆岩、断裂构造的航磁特征,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该区的岩性构造图。通过分析对比,本次新圈定具有一定规模的隐伏岩体7处、蚀变岩15处,新圈定不同规模的断裂17条 。上述成果对黔东地区基础地质研究和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依据地质、航磁等资料,结合实测岩石物性资料,以1∶250 000重力资料为基础对祁连山地区(张掖、刚察地区)进行综合研究。研究地质构造与地球物理特征,划分了大地构造单元,探讨了隐伏与半隐伏岩体分布。该区域经多年的重力工作,勘探面积已近3万多km2,根据重力资料研究布格重力场特征并进行分区; 对地质构造单元重新划分,对主要断裂进行探讨; 圈定隐伏与半隐伏岩体,推断其空间展布特征,并对其解释。结果表明: 祁连山地区地壳密度结构横向分区、纵向分层明显,布格重力异常场的分区特征与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基本一致。结合2.5D重力剖面反演印证了新的推测结果,为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对准格尔煤田黑岱沟露天矿煤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和矿物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岱沟露天矿煤中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为248.12×10-6,约为中国煤平均值的2.83倍。LREE平均含量为236.66×10-6,HREE平均含量为11.46×10-6,LREE/HREE平均值为20.81,(La/Yb)N平均值为1.59,表明煤中LREE相对HREE富集。煤中部分稀土元素可能富集在勃姆石和黏土矿物中。稀土元素分配曲线δCeS变化区间(0.89~2.21)和δEuS中度亏损(0.46~0.86),验证了沉积环境在煤层形成演化过程中对煤中稀土元素输入的稳定性。黑岱沟煤层中微量元素明显偏高的有Ga、Pb、Se、Sr、Th 和Zr,这些元素的含量高于中国、中国华北晚古生代和美国煤的算术均值,也高于地壳克拉克值。  相似文献   
999.
渝东北城口地区Y1井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勘探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钻井资料,以总有机碳(TOC)、干酪根显微组分、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o)及碳同位素等测试数据系统分析了渝东北城口地区Y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利用页岩流体包裹体的显微特征、均一温度及激光拉曼数据深入分析了Y1井页岩气成藏特征。结果表明:Y1井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炭质页岩发育,TOC含量2%的富含有机质页岩厚度达83 m,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处于湿气生烃阶段。页岩裂缝脉体中大量烃包裹体和富含甲烷气体的含烃盐水包裹体证实城口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发生了充足页岩气供给,具有高均一温度、高盐度的伴生盐水包裹体表明城口地区页岩气成藏时期的保存条件良好。这些Y1井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成果揭示了城口地区下古生界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鲁麟  梁婷  任文琴  赵正  刘善宝  陈郑辉 《矿床地质》2018,37(6):1260-1280
赣南地区淘锡坑钨矿床是典型的大型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于震旦系浅变质砂(板)岩,并延伸至深部花岗岩内,按空间产出位置分为内带矿体和外带矿体,包括宝山、西山、烂埂子、枫岭坑4大脉组,矿体产出各不相同,矿物组合也具有明显分带特征。在详细的岩相学研究基础上,文章选择淘锡坑主成矿期石英为研究对象,并与共生黑钨矿作对比,从空间角度开展不同脉组、不同矿体或中段的流体包裹体的对比研究。根据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石英包裹体类型有H_2O-NaCl型包裹体(Ⅰ型)、H_2O-NaCl-CO_2型包裹体(Ⅱ型)和纯CO_2体系裹体(Ⅲ型)及少量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并同时捕获贫CO_2的盐水溶液包裹体和纯CO-2气相包裹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内、外带石英脉气液两相的包裹体均具有较宽温度和盐度范围,外带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_(eq))分别集中于200~220℃、1%~6%,内带均一温度和盐度w(NaCleq)分别集中于100~220℃、3%~7%,流体为中-低盐度、富含CO_2的H_2O-CO_2-NaCl体系,不同脉组不同矿脉之间对比结果均显示出多期成矿的特征。在矿脉形成过程中,流体的成分和温度在内外接触带有明显变化,表明岩体与围岩接触界面是造成淘锡坑矿床内带矿体和外带矿体的成矿条件改变的转折位置,成矿流体在此附近发生CO_2逸失引起相分离的不混溶作用是成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