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46篇 |
免费 | 1113篇 |
国内免费 | 163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8篇 |
大气科学 | 2257篇 |
地球物理 | 970篇 |
地质学 | 2403篇 |
海洋学 | 1372篇 |
天文学 | 102篇 |
综合类 | 487篇 |
自然地理 | 12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7篇 |
2023年 | 188篇 |
2022年 | 268篇 |
2021年 | 262篇 |
2020年 | 224篇 |
2019年 | 222篇 |
2018年 | 165篇 |
2017年 | 171篇 |
2016年 | 156篇 |
2015年 | 225篇 |
2014年 | 421篇 |
2013年 | 333篇 |
2012年 | 427篇 |
2011年 | 424篇 |
2010年 | 373篇 |
2009年 | 424篇 |
2008年 | 477篇 |
2007年 | 391篇 |
2006年 | 344篇 |
2005年 | 375篇 |
2004年 | 385篇 |
2003年 | 360篇 |
2002年 | 292篇 |
2001年 | 285篇 |
2000年 | 261篇 |
1999年 | 178篇 |
1998年 | 227篇 |
1997年 | 173篇 |
1996年 | 184篇 |
1995年 | 183篇 |
1994年 | 146篇 |
1993年 | 123篇 |
1992年 | 108篇 |
1991年 | 87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54篇 |
1988年 | 2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22篇 |
1985年 | 12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7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0篇 |
1977年 | 4篇 |
1976年 | 4篇 |
1975年 | 4篇 |
193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日22时37分在菲律宾棉兰老岛(Mindanao)东部海域发生7.6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在震后启动快速响应,组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震源机制、破裂过程和地震辐射能量等进行了估计,基于震源模型进行了震动图模拟、同震形变场模拟。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发生在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巽他地块碰撞的俯冲带板片上,以逆冲机制为主,能量集中在前约40 s内释放,断层破裂最大滑动量达到7 m;震源辐射地震能量的效率偏低,慢度系数略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同样矩震级大小的地震相比,震感不强烈;极震区震动烈度可能达Ⅸ度以上,可能的受灾范围近27 000 km2;此次地震引起了显著的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达到0.6 m、垂直向位移达到1.2 m。综合分析可知,此次地震不会产生大规模海啸。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澄清微秒时间尺度脉冲活动是否属于K过程的一个必要特征,分析了16次地闪和12次云闪后期对应电场K变化期间的VLF/LF(磁场)脉冲活动和VHF辐射特征。结果显示,微秒时间尺度脉冲活动是K过程的一个必要特征:(1)绝大多数K过程其VLF/LF脉冲活动表现为一个密集的小幅度脉冲簇,脉冲间隔从几微秒到十几微秒不等,其幅度比同期地闪回击幅度弱一个数量级,偶尔上面叠加了与地闪回击幅度可以比拟的大脉冲;(2)另有一部分K过程VLF/LF脉冲活动则类似于地闪或者云闪初始击穿过程的大双极性脉冲列。K过程同时伴随了准连续的Q噪声形态和分立脉冲形态的VHF辐射,这些VHF辐射倾向于与VLF/LF脉冲活动同时在K阶梯电场变化一开始即启动并伴随着K阶梯电场变化,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强度对应关系。K过程放电期间,这些VLF/LF脉冲源的入射方位演变特征表明,它们产生于一个云内不断扩展的源。K过程微秒时间尺度脉冲活动和VHF辐射特征以及它们与K变化之间的时间对应关系支持K过程是云内流光过程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东北侧冰雹微物理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5,他引:16
以青藏高原东北侧及毗邻地区诱发冰雹灾害的东移短小切变线天气过程为研究背景,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三维冰雹云分档模式,用MM5V3中尺度气象模式提供冰雹云模拟研究所需的环境大气状况,模拟研究了冰雹形成和增长的微物理过程。结果表明:模式再现了当时冰雹、大风及暴雨的实况;中尺度水分和动力条件是冰雹形成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它们决定了冰雹云的强度和冰雹的大小;冰雹形成和增长过程中的微物理过程决定了冰雹云的消亡,冰雹在空中形成的潜热释放延长了降雹的时间;云中冰雹发生、增长的主要区域和云内上升气流配合良好,是防雹消雹的主要范围。 相似文献
994.
995.
基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6月洪、枯季大潮北港上段河道水域的现场水文观测资料,以及1999、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10年历史水文测验资料,分析潮流历时、流速、优势流和含沙量等水沙现状和变化特征,并探讨近年来该水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目前北港上段河道水域落潮占主导优势;青草沙水库和长江大桥建成后,落潮优势明显增强,洪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减少,枯季大潮涨、落潮垂线平均含沙量增多;(2)流域径流量的季节性变化是造成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垂线平均流速洪季大、枯季小的主要原因;大型工程的建设是该水域落潮优势增强的主要影响因素;北港上段河道水域含沙量变化可能与近岸工程建设、入海泥沙量减少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6.
2010年12月,我十分欣喜地读到了陆桂华教授等的新著《水文循环过程及定量预报》(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这是一部立足前沿、技术先进、强调应用的总结性专著,它不仅在大气-水文耦合研究方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1000.
蔡明理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95,(3)
在分析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水沙资源基础上认为,水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三角洲开发的核心问题,每年200~220亿m3的入海洪水资源是今后三角洲开发的水源保障。考虑现有社经状况的发展规划,提出建立总库容为15亿m3规模的平原水库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