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8篇
测绘学   33篇
大气科学   131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242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862.
作为全国生态最脆弱的省区之一,宁夏人治沙可谓历史久远。从草方格控沙到沙地里长出香甜的硒砂瓜,再到今天的沙漠月光温室,宁夏治沙已经进入了革命性的第三阶段。  相似文献   
863.
沙漠风积地貌的形态可反映风向的长期变化, 作者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风积地貌形态所揭示的风向及盆地边缘气象站40年的风况分析和合并, 重建了盆地中沙尘暴形成时的风场.在分析冷空气入侵塔里木盆地的路径、盆地中不同时期热力状况的基础上, 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探讨了盆地中沙尘暴的成因.结果表明, 在暖季(春、夏), 由于地面对大气感热加热作用强烈, 形成了浅薄的热低压.当不同强度的冷空气入侵时, 尽管风场有所不同, 但都会分别在和田-于田-民丰一带、柯坪一带形成强大的辐合上升区, 使这两个地区成为中国沙尘暴发生频率最  相似文献   
864.
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研究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对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研究表明:①好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0~0.5cm(结皮层) > 0.5~10cm > 60~70cm > 30~40cm > 150~160cm,好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峰值在0~0.5cm(结皮层);②芽孢型细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0.5~10cm > 0~0.5cm > 60~70cm > 30~40cm > 150~160cm,芽孢型细菌生物量的峰值在0.5~10cm;③厌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30~40cm=60~70cm > 0~0.5cm=0.5~10cm=150~160cm,厌气性细菌生物量的峰值在30~40cm和60~70cm;④丝状微生物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是0~0.5cm(结皮层) > 0.5~10cm > 30~40cm > 60~70cm > 150~160cm,丝状微生物生物量的峰值在0~0.5cm(结皮层);⑤库布齐固定沙丘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垂直分布相一致,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递减,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865.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流沙灾害与治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Reputed as a wonderful achievement of the world’s highway construction history,the Taklimakan Desert highway is nor facing serious sand drift encroachment problems due to its 447-km-long passage of sand sea consisting of crescent dunes,barchan chains,compound transverse dune ridges and complex megadunes.To solve some technical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of the highway from sang drift encroachment,desert experts have been conducting the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studies on sand movement laws;causes,severities and time-space differentiation of sand drift damages;and control ways including mechan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asures.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give an overall summry on the research contents and recent progress in the control of sand drift damages in China and hold that the theoretical researc results and practices in the prevention of sand drift encroachment on the cross-desert highway represnt a breakthrough and has an cpoch-making significance.Since the construction of protective forest along the cross-desert highway requires large amount of ground water,what will be its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 and whether it can effectively halt sand drift encroachment on the highway forever are the questions to be studied urgently.  相似文献   
866.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风沙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447 km路段穿越新月形沙丘与沙丘链、复合横向沙垄以及高大复合纵向沙垄区,风沙危害极为严重,被誉为“世界公路建筑的奇迹”。为解决沙漠公路风沙防护体系构建的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问题,沙漠学界随之开展了风沙运动规律,风沙危害的成因、强度、时空分异及其机械、化学、生物防治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本文对风沙危害及其防治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认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风沙危害与防治的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应用水平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867.
在青藏高原中央、普若岗日冰原西侧流石坡地带山麓面上,分布有约100 km2的由戈壁与沙丘组成的地貌,这是世界罕见的、也是我国发现的首例中纬度、高海拔地区冰前沙漠沉积。野外地貌、地层测量和室内样品的粒度、矿物、14C测年分析等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约为16 ka BP以来;沉积特征在沙丘沉积序列中表现为风成砂夹零星腐殖质层,在戈壁中表现为砾石表面具次生方解石或碳酸钙沉淀层;演化模式为冷直线式;形成条件为以下伏冰碛物为主要砂源,以行星西风环流和高原冬季风引起的地面西风为主要动力,以持续的寒冷半干旱为气候背景;成因主要与冰原西缘冰川作用形成丰富的冰碛物砂源有关;因此,这类沙漠与一般冰缘沙漠以河湖相砂为源具有显著区别,可称为"冰川型沙漠"。由于其形成兼与冰原、气候和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它是高原腹地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记录。  相似文献   
868.
沙漠及绿洲不同覆被下大气CO2浓度的梯度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美国生产的开环气体交换系统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沙漠及绿洲不同覆被下大气CO2浓度的梯度变化。结果表明,2001年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大气CO2浓度为366μmol·mol-1,秋季大气CO2浓度梯度在1~ 10m高度范围内为0,CO2浓度与气温呈线形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与空气相对湿度呈线形负相关,相关系数为 -0.86。秋季绿洲区CO2浓度高于沙漠区,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CO2,是绿洲区CO2浓度高于沙漠区的主要原因。绿洲不同覆被类型其CO2浓度梯度明显不同,影响CO2浓度梯度的主要因素为:人类活动、覆被变化、气象因子。覆被变化研究得出,杨树林初秋光合作用最强时在10m高度范围内CO2浓度可降低22μmol·mol-1;另外得出,降雨能够明显降低空气CO2浓度。  相似文献   
869.
江卓斐  伍皓  崔晓庄  江新胜 《地质论评》2019,65(6):1487-1500
气候模拟显示,中国在古近纪曾被带状干旱带控制并被大面积沙漠沉积覆盖,然而在中国境内,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边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敏感地区却鲜有发现,一定程度制约了东亚季风起源时间和气候变化研究。本文通过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铁质黏土套的化学成分特征和风成沙丘分布面积综合分析,证实了剑川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宝相寺组中段典型沙漠沉积的存在。古风向重建显示,沙漠早期为西风控制,晚期为西北风控制并伴随有初始季风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证据可见,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中晚期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的气候剧变事件,而沙漠的消失即为该事件的标志。研究区古近纪风向偏转、初始季风雨的出现以及沙漠的消失表明,东亚季风可能始于晚始新世。本文进一步确证了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的存在,对深化研究东亚季风起源的时间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70.
沙漠人工植被区柠条树干液流变化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磊  张志山  周小琨 《中国沙漠》2011,31(2):415-419
于2008年5—9月利用Dynamax茎流仪测量了沙坡头地区18 a龄人工柠条的树干液流速率,并利用涡动相关系统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分析柠条液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柠条液流速率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液流一般在00:00左右启动,08:30—11:30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在午夜时分达到最低。对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风速等因子显著影响到柠条的液流速率,其中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经过逐步回归建立了该区柠条液流速率与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