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0篇
  免费   2820篇
  国内免费   3100篇
测绘学   379篇
大气科学   2243篇
地球物理   1304篇
地质学   10212篇
海洋学   1950篇
天文学   102篇
综合类   859篇
自然地理   1491篇
  2024年   108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498篇
  2021年   562篇
  2020年   454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369篇
  2016年   355篇
  2015年   502篇
  2014年   803篇
  2013年   662篇
  2012年   790篇
  2011年   818篇
  2010年   681篇
  2009年   767篇
  2008年   857篇
  2007年   674篇
  2006年   633篇
  2005年   697篇
  2004年   715篇
  2003年   654篇
  2002年   533篇
  2001年   614篇
  2000年   556篇
  1999年   481篇
  1998年   480篇
  1997年   432篇
  1996年   478篇
  1995年   423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291篇
  1992年   287篇
  1991年   248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9篇
  1977年   4篇
  1974年   3篇
  1954年   3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1.
林晓能 《海洋与湖沼》1993,24(3):319-324
根据1972和1974年经过黑潮区的两个台风个例,计算和分析了台风各部位在不同的海气条件下热量输送的垂直分布特点。表明,在台风前部信风带中,热量垂直输送限于700hPa以下,在1000hPa处有约167.47—209.34J/(cm~2·h)的最大值,700hPa以上热量向下输送;在台风中心区,热量输送量最大,在1000hPa处接近420J/(cm~2·h),在850hPa附近可能有热输送量的最大值,其上随高度减小;在台风后部偏南气流中,向上热输送量较小;各层最大值不超过84J/(cm~2·h)。  相似文献   
92.
朝鲜南海内陆架晚第四纪沉积演化S.ChulPark等朝鲜南海大陆架为一巨厚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堆积的地区.其中心陆架在深海和底部特征的基础上可被分为窄的内陆架和宽的中部陆架,内陆架区(深<5sm)是晚第四纪沉积的沉积中心,沉积物主要来自部分河流.大量来自...  相似文献   
93.
陈峰  蔡锋 《台湾海峡》1992,11(4):339-344
本文根据南海深海盆地三个沉积柱样的粒度结构、地球化学、微体古生物等特征分析,深讨了南海深海盆地细粒沉积物的浊积现象。结果表明,位于南海北部陆架斜坡上KL37孔的浊流沉积现象并不明显;位于陆架斜坡和深海盆地交界处的KL29孔存在着大量的浊积层,属于浊流沉积和半远洋沉积环境;位于南海盆地中部的KL91孔虽然已属于远洋性沉积环境,但除出现火山灰沉积外,浊流沉积作用仍然是相当活跃的。  相似文献   
94.
在常规海浪谱估计中,海浪被视为平稳随机过程。然而,对由风暴引起的波场,有限风区波场,以及受折射,变浅和底部摩擦影响的浅水波场,则不能被视为平稳(或匀质)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将海浪过程视为平稳随机过程是由于缺乏在物理上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5.
黄河入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渤海平均水深18m,最大水深70m,是一个较浅的海湾。黄海平均水深38m,其中部为水深大于50m的盆地。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陆地环绕。沿岸河流输沙特征对沉积作用过程有重大影响,特别是黄河入海泥沙的影响尤为显著。 关于黄河人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前人已从不同角度进行过讨论。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沙性河流。由于黄河尾闾长期以来不断发生变迁,纵横摆动于华北平原之上,交替注入渤海和黄海,因此,在讨论黄河入海泥沙在中国近海沉积中的作用时,必须把渤海和黄海作为一个整体,甚至南涉东海。本文试图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概括讨论黄河入海泥沙对渤海和黄海海底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潮汐沉积率与沉积间断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在浙北奥陶系文昌组和长江三角洲开敞型淤泥质海岸非潮道潮汐纹层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与国外同类研究相近的沉积率。现代海岸进积速度和潮坪沉积的观察及测试证明,上述沉积率是难以置信的。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纹层在形成过程中即包含着改造,所保留的纹层占应形成数的不到10%,其余90%以上被侵蚀。小型层序是风暴和平静天气的产物,为风暴层序,与大小潮周期无关。其地层中保留的数量不到应生成数的10%,其余90%被改造。小型层序被侵蚀,其中的纹层随之消失。致使潮坪层序中保存的纹层数仅为应形成数的0.2%。被改造的纹层和单层留下的仅是侵蚀面,即小间断。在进行潮汐沉积高分辨率的研究时应充分重视沉积间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介绍了南极中山锚地的选择条件,勘测实施过程及水文、气象特点,并对测量区域作了分析研究与评价,科学地确定了适合科考船抛锚的锚地,致使“雪龙”船首次在中山锚地抛锚试抛成功,结束了中山站附近海域无锚地的历史。  相似文献   
98.
对取自冲绳海槽北段的6个沉积岩心进行了CaCO3含量、粒度和铀系同位素分析,结合氧同位素数据和海槽其他钻孔的相应结果,探讨了冲绳海槽北部晚第四纪以来CaCO3含量的垂向与横向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北段沉积总体上表现为全新世CaCO3含量高、晚更新世CaCO3含量低的“大西洋型”碳酸盐演化特征,但冲绳海槽北段和中部的碳酸盐演化特征并不一致,海槽内西坡、槽底和东坡的不同部位其演化特征也存在较大差异。碳酸盐含量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特征密切相关,晚第四纪冲绳海槽碳酸盐演化的时空差异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黄东海及邻近陆架晚第四纪层序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近年来黄东海晚第四纪地层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的层序地层模式,即:本区域的海平面呈阶梯式变化,可区分为低水位、海侵、高水位3大沉积体系域。  相似文献   
100.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对海槽北部槽坡区 ( 2 9°5 8.33′— 31°31 .2 3′N ,1 2 7°39.5 5′— 1 2 8°5 9.61′E) 34个表层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发现 35种钙质超微化石 ,其中优势种为Gephyrocapsaoceanica、Emilianiahuxleyi和Florisphaeraprofun da ;G .oceanica、E .huxleyi等的百分含量变化和特征属种U .tenuis的出现 ,表明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与东海外陆架相似 ,和东海及南海都属于北太平洋中央水团组合。G .oceanica的含量与海水营养盐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暖水分子U .irregularis、U .sibogae和O .fragilis的较高含量和冷水分子G .caribbeanica和Calcidiscusleptoporus的较低含量 ,进一步反映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受到黑潮及对马暖流的影响 ,其中温度、盐度和表层海水结构性质 ,如海水透明度等因素可能为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